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代沈周的《东庄图册》是他应好友吴宽所托,描绘了东庄景色而作。东庄是江南文人墨客经常聚会吟诵品茗之所,因此沈周对其有深厚的感情。沈周用朴实含蓄的用笔,柔和淡雅的设色和别具一格的构图,生动地描绘了东庄的静谧安宁和清新幽远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沈周;东庄;东庄图册;艺术特色
文人雅士常喜好与友相邀一同优游林下,饮酒赋诗,品茗论事,而沈周就是这样一位文人,东庄正是这群士子墨客聚会的最理想场所。沈周则用自己独特的笔墨勾画出东庄的自然情趣,使读者感受到那份静谧与清新,这便是沈周的代表作之一——《东庄图册》。
一、沈周与东庄
沈周(1427—1508),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沈周的祖父及父亲以高隐为乐,均工诗善画,深受士夫敬重。沈周秉承祖训,亦终身未仕,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祖父辈们的亲授下也酷爱文艺,诗文书画,无所不通。沈周早年除受家庭熏染外,师从杜琼、刘等人,主要宗法王蒙,兼取董巨,作品布景繁复,笔法工细锐利。40岁以后,在师承和画风上有很大变化,主宗黄公望,作品从精工的盈尺小景到拓为粗枝大叶的大幅,形成“粗沈”风格。晚期醉心于吴镇,笔墨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其粗笔山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沈周虽隐居不仕,然交友甚广,经常邀友举行文会雅集,吟诗作画,观赏古玩。四方名士,文人、官宦皆为其友。吴宽便是其中的一位。沈周与吴宽的情谊最深,堪称莫逆之交。吴宽不但饱读诗书,而且官至礼部尚书,与沈周虽然身份不同,但在翰墨诗书的交往方面却是息息相通的。
吴宽家有庄园称“东庄”,东庄是其祖辈留下来的基业,是为了吴家辞官归来栖身、会友、读书用的。因此,东庄成为江南士子墨客经常聚会吟诵品茗之所。吴宽对东庄的感情深厚。沈周常常厕身其间,故对东庄有深切的感受。东庄的这种园林建筑来源于明代江南私人园林的兴起。如著名的苏州园林。而且还在园林中种植一些农作物,形成了典型的亦庄亦园的江南园林。
二、《东庄图册》的艺术特色
《东庄图册》是沈周应好友吴宽所托,描绘其家东庄景色而作。《东庄图册》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杰作,并非仅仅是受其友吴宽之请,其中也饱含了他自己的理想情趣和爱好追求。沈周常来东庄做客,对庄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都格外熟悉,《东庄图册》也表达了沈周的切身感受和对吴宽的深厚情谊。《东庄图册》原作二十四帧,明万历时已失三帧,分别为:桃花池、瓜圃和桂坞。现存二十一帧,藏于南京博物院。右为李应祯小篆对题,另有董其昌、王文治、顾鹤庆等人观跋。王文治跋曰:“此石翁动心骇魄之作,荟萃唐宋元人菁华,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它不是鸿篇巨制,而只是一套册页小品,却用朴实含蓄的用笔,柔和淡雅的设色和别具一格的构图,将东庄的清静幽远、曲径通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东庄图册》属于写实类作品,但沈周并没有对东庄亦步亦趋地模仿,从东城画起依游览路径,以移步换景、一景一图的方式画出了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东庄,而且不拘泥于真山真水,表現出东庄浓厚的生活气息。《东庄图册》每幅图画都是东庄的一个片断,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用笔均厚重粗壮,为“粗沈”一路,以淡墨的运用居多,这批画多用花青、赭石晕染,设色清新,点景新颖巧妙使读者耳目一新。
这现存的21幅画以柔和的笔触、温润的色调、多样的情趣、清雅的气氛勾画出东庄的旖旎风光,亦诗亦画,同时寄托着文人隐遁山林的理想和优游田园自娱自乐的情致。东庄景点颇多,沈周在游览之后对其景色作了艺术的再现。《东城》为册页的第一开,前景高低错落的树木使房屋若隐若现,其后一片竹林生机盎然,两只小船一藏一露颇有情趣,稍有起伏的城墙被山石遮挡去一部分,山石的用笔沉着厚重,与前面柔和的竹林形成对比。画面左上角的亭子只画了一半,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感觉似乎意犹未尽,这是沈周处理画面的巧妙之处。《匏翁家藏集》中题东城诗“旧业城东水四围,同游纵迹近来息。结庐不必在如城,驮学田家白板扉”。册页第二开《菱豪》一条小河蜿蜒于画面中,河岸湿润的土坡与河流的交接处生长着浓郁的菱角,菱角则用墨点其叶,花青晕染,郁郁葱葱。以阔笔掠扫土岸,又淡淡敷色。几只小舟在菱角丛中或藏或露,舟中之人正忙着采摘菱角,使读者想走进画面一同体会采摘之乐。《西溪》一景采用了平远构图法,画面内容也较丰富。一条清溪蜿蜒曲折,有曲径通幽之意境。岸边细竹林立在风中摇曳,数间茅屋掩映于山坡、修竹、树木之中,为画中之眼,藏露相间。点景中被冲断的木桩更增添了真实的生活情趣。这幅画的设色与其他幅相比稍重,前景的树叶甚至以厚重的石绿填色,与远景翠绿的竹林遥相呼应,突出了夏日清幽的气息。《北港》和《曲池》都是以荷花为表现对象,取景简练自然,无非就是浅坡清溪和浮萍弱卉这些自然平凡的景色,在他的笔下竟有如此生动清雅、浑然天成的表现。池中荷叶亭亭玉立,摇曳多姿,淡雅的荷花点缀其中,情调高洁自然可爱,浮萍疏密有致,柔和的线条勾画出水面的涟漪。岸上的树木或花草形态各异,点写自然。色调仍是淡花青或淡赭石渲染。《拙修庵》《耕息轩》《知乐亭》则描写了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这三幅画的共同之处在于画面中均有人物,画中人物或在读书、或在观景、或在赏鱼,这是所有文人崇尚的生活。他们渴望隐遁山泽、远离尘嚣,渴望恬淡自然、清静无为的悠闲生活。这三幅画以温润的情趣、清新的气氛和空阔的形式,漫兴笔墨,勾画出东庄的自然谐趣和主人的田园生活。其中《知乐亭》中的一棵红叶树可谓是《东庄图册》最抢眼最艳丽的色彩。还有《折桂桥》《鹤峒》《桑州》等作品,均各具特色。沈周的《东庄图册》以诗情画意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挚友吴宽的庄园。这里的一丘一壑,一屋一桥、一花一草都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温润恬静、平和亲切,带给观者的是一种轻松单纯的审美愉悦,使我们仿佛走进东庄身临其境。在喧闹的社会中我们时常也渴望这份安宁清静,打开《东庄图册》似乎寻找到了这样一片静谧清新的乐土。
参考文献:
[1]单国强.明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沈周;东庄;东庄图册;艺术特色
文人雅士常喜好与友相邀一同优游林下,饮酒赋诗,品茗论事,而沈周就是这样一位文人,东庄正是这群士子墨客聚会的最理想场所。沈周则用自己独特的笔墨勾画出东庄的自然情趣,使读者感受到那份静谧与清新,这便是沈周的代表作之一——《东庄图册》。
一、沈周与东庄
沈周(1427—1508),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沈周的祖父及父亲以高隐为乐,均工诗善画,深受士夫敬重。沈周秉承祖训,亦终身未仕,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祖父辈们的亲授下也酷爱文艺,诗文书画,无所不通。沈周早年除受家庭熏染外,师从杜琼、刘等人,主要宗法王蒙,兼取董巨,作品布景繁复,笔法工细锐利。40岁以后,在师承和画风上有很大变化,主宗黄公望,作品从精工的盈尺小景到拓为粗枝大叶的大幅,形成“粗沈”风格。晚期醉心于吴镇,笔墨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其粗笔山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沈周虽隐居不仕,然交友甚广,经常邀友举行文会雅集,吟诗作画,观赏古玩。四方名士,文人、官宦皆为其友。吴宽便是其中的一位。沈周与吴宽的情谊最深,堪称莫逆之交。吴宽不但饱读诗书,而且官至礼部尚书,与沈周虽然身份不同,但在翰墨诗书的交往方面却是息息相通的。
吴宽家有庄园称“东庄”,东庄是其祖辈留下来的基业,是为了吴家辞官归来栖身、会友、读书用的。因此,东庄成为江南士子墨客经常聚会吟诵品茗之所。吴宽对东庄的感情深厚。沈周常常厕身其间,故对东庄有深切的感受。东庄的这种园林建筑来源于明代江南私人园林的兴起。如著名的苏州园林。而且还在园林中种植一些农作物,形成了典型的亦庄亦园的江南园林。
二、《东庄图册》的艺术特色
《东庄图册》是沈周应好友吴宽所托,描绘其家东庄景色而作。《东庄图册》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杰作,并非仅仅是受其友吴宽之请,其中也饱含了他自己的理想情趣和爱好追求。沈周常来东庄做客,对庄园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都格外熟悉,《东庄图册》也表达了沈周的切身感受和对吴宽的深厚情谊。《东庄图册》原作二十四帧,明万历时已失三帧,分别为:桃花池、瓜圃和桂坞。现存二十一帧,藏于南京博物院。右为李应祯小篆对题,另有董其昌、王文治、顾鹤庆等人观跋。王文治跋曰:“此石翁动心骇魄之作,荟萃唐宋元人菁华,而以搏象之全力赴之。”它不是鸿篇巨制,而只是一套册页小品,却用朴实含蓄的用笔,柔和淡雅的设色和别具一格的构图,将东庄的清静幽远、曲径通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东庄图册》属于写实类作品,但沈周并没有对东庄亦步亦趋地模仿,从东城画起依游览路径,以移步换景、一景一图的方式画出了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东庄,而且不拘泥于真山真水,表現出东庄浓厚的生活气息。《东庄图册》每幅图画都是东庄的一个片断,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用笔均厚重粗壮,为“粗沈”一路,以淡墨的运用居多,这批画多用花青、赭石晕染,设色清新,点景新颖巧妙使读者耳目一新。
这现存的21幅画以柔和的笔触、温润的色调、多样的情趣、清雅的气氛勾画出东庄的旖旎风光,亦诗亦画,同时寄托着文人隐遁山林的理想和优游田园自娱自乐的情致。东庄景点颇多,沈周在游览之后对其景色作了艺术的再现。《东城》为册页的第一开,前景高低错落的树木使房屋若隐若现,其后一片竹林生机盎然,两只小船一藏一露颇有情趣,稍有起伏的城墙被山石遮挡去一部分,山石的用笔沉着厚重,与前面柔和的竹林形成对比。画面左上角的亭子只画了一半,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感觉似乎意犹未尽,这是沈周处理画面的巧妙之处。《匏翁家藏集》中题东城诗“旧业城东水四围,同游纵迹近来息。结庐不必在如城,驮学田家白板扉”。册页第二开《菱豪》一条小河蜿蜒于画面中,河岸湿润的土坡与河流的交接处生长着浓郁的菱角,菱角则用墨点其叶,花青晕染,郁郁葱葱。以阔笔掠扫土岸,又淡淡敷色。几只小舟在菱角丛中或藏或露,舟中之人正忙着采摘菱角,使读者想走进画面一同体会采摘之乐。《西溪》一景采用了平远构图法,画面内容也较丰富。一条清溪蜿蜒曲折,有曲径通幽之意境。岸边细竹林立在风中摇曳,数间茅屋掩映于山坡、修竹、树木之中,为画中之眼,藏露相间。点景中被冲断的木桩更增添了真实的生活情趣。这幅画的设色与其他幅相比稍重,前景的树叶甚至以厚重的石绿填色,与远景翠绿的竹林遥相呼应,突出了夏日清幽的气息。《北港》和《曲池》都是以荷花为表现对象,取景简练自然,无非就是浅坡清溪和浮萍弱卉这些自然平凡的景色,在他的笔下竟有如此生动清雅、浑然天成的表现。池中荷叶亭亭玉立,摇曳多姿,淡雅的荷花点缀其中,情调高洁自然可爱,浮萍疏密有致,柔和的线条勾画出水面的涟漪。岸上的树木或花草形态各异,点写自然。色调仍是淡花青或淡赭石渲染。《拙修庵》《耕息轩》《知乐亭》则描写了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这三幅画的共同之处在于画面中均有人物,画中人物或在读书、或在观景、或在赏鱼,这是所有文人崇尚的生活。他们渴望隐遁山泽、远离尘嚣,渴望恬淡自然、清静无为的悠闲生活。这三幅画以温润的情趣、清新的气氛和空阔的形式,漫兴笔墨,勾画出东庄的自然谐趣和主人的田园生活。其中《知乐亭》中的一棵红叶树可谓是《东庄图册》最抢眼最艳丽的色彩。还有《折桂桥》《鹤峒》《桑州》等作品,均各具特色。沈周的《东庄图册》以诗情画意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挚友吴宽的庄园。这里的一丘一壑,一屋一桥、一花一草都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温润恬静、平和亲切,带给观者的是一种轻松单纯的审美愉悦,使我们仿佛走进东庄身临其境。在喧闹的社会中我们时常也渴望这份安宁清静,打开《东庄图册》似乎寻找到了这样一片静谧清新的乐土。
参考文献:
[1]单国强.明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