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高质的物质生活状态,人们开始重视精神的优质提升,自“文化自信”提出以来,各地区开始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力求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提高居民综合素养,构建文化空间载体,满足大众需要等要求。本文通过“回声”文化艺术中心案例的创作过程来浅析创作过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浅析讨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做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又对以后相关方面有哪些影响。
关键词:文化艺术中心;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回声;对话;自然
一、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
(一)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之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艺术创造从逻辑上来讲,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在实践中,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文化艺术中心的创作过程
(一)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体验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累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的萌动和动机的生成。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2)艺术创作的准备
第一是创作材料的准备,也就是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在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包括前人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甚至包括浪漫主义的幻想和虚构。深念墨城千余年的文化历史,秉承其精魂,继往开来,孜孜不倦,为收录墨城文化艺术工作者设计珍藏了具有“墨色”的文化艺术展品,满足市文化中心的丰富性,“‘回声’文化艺术中心”应运而生。
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途径主要为两类:一是直接体验,在准备阶段进行调研,考察项目所处环境、气候、地形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周围建筑的位置,合理安排项目选址,进一步强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另外在墨城创智新区实地考察与实证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确定项目设计主题。二是间接体验,从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汲取经验和养料来丰富已有素材,扩大视野,拓展艺术思路,了解作为综合性文化建筑,需要满足文化艺术的推广和提高市民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功能,进行功能性的考量。
第二是创作精神的准备,在实地考察测量当中,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引发了创作的动机和欲望。在湿地和另一块区域的一个木制廊桥,两边规划种植芦苇连接两处会形成一种意境。这种创作动机的触发,是推动创作主体进入实际创作过程的驱动,是一种实践性动力。
(二)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构思
(1)艺术构思的内涵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创作主体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创作主体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从生活体验到美的发现、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审美意向的形成,三个阶段是交互作用、相互推移、不断深化的。
(2)艺术构思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艺术胚胎的萌发和孕育阶段。在艺术创作准备后,在所掌握的创作素材的激发之下,创作主体情不自禁的产生出要创作一个以此素材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作品的初衷。在项目的开始对于理念的思考是方案创作的开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有去思考沉淀,从而产生的内心深处的火花才会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而产生更大的反响。通过室内与自然关系的组织,在空间造型上的比例变化,后期的软装环境的配置,营造出直接或间接表现“回声”的概念的环境氛围。
第二个阶段是艺术胎儿的完整艺术意向的成熟阶段,将设计理念的表达与传递是以空间设计精神内涵的表露为最终主旨,通过设计的手段将受众人群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肤觉五感调动起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一个安静而又生动的空间,使得每一位参与到这个空间的人都可以得到内到外的深刻体验。在“回声”文化艺术中的创作中,由建筑外观到室内设计再到周围园林景观的规划,每一次的构思都像是血肉的重塑和补充,逐渐变成了创作主体当下能力所能达到的最满意的状态。
(3)艺术意象的典型化
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者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是创作主体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个别表现一般规律,通过艺术的创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将典型的艺术意象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艺术构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实质典型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创造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三)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创作主体借助一定的媒介物质,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项目通过运用相应的设计与材质等组织的应用,把琐碎的空间构造联系起来,从而使项目的表现更形象、空间感更强。
三、总结与体会
艺术创作作为一项复杂和艰苦的审美创造活动,不仅有着独特心理活动的特点,而且还要有着与其他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同时还需要综合地运用抽象思维和灵感,使之构成一种有机的辩证关系,共同推动艺术创造活动的进展。
当自然的身体在建筑物內外自由穿行时,它就成为一个亲密的伙伴。当建筑物的结构与材料和植物交织在一起时,碰撞创造了一个纯粹的室内和室外空间。这些空间(房屋和庭院),由时间(路径)组织起来,可以共同实现时间与空间交汇的环境体验。然后变成了一个建筑和自然合作完成的作品,也是人和自然共同完成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当代公共艺术文化及价值研究[M].第1版第1印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巫鸿.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第1版第1次印刷.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3]王宏建.艺术概论[M].第1版第16次印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4]周剑.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系统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5]何川.探寻城市文化的建筑表达--以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
关键词:文化艺术中心;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回声;对话;自然
一、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
(一)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之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艺术创造从逻辑上来讲,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在实践中,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文化艺术中心的创作过程
(一)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体验
(1)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累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的萌动和动机的生成。它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2)艺术创作的准备
第一是创作材料的准备,也就是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在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包括前人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甚至包括浪漫主义的幻想和虚构。深念墨城千余年的文化历史,秉承其精魂,继往开来,孜孜不倦,为收录墨城文化艺术工作者设计珍藏了具有“墨色”的文化艺术展品,满足市文化中心的丰富性,“‘回声’文化艺术中心”应运而生。
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途径主要为两类:一是直接体验,在准备阶段进行调研,考察项目所处环境、气候、地形等,进一步深入了解周围建筑的位置,合理安排项目选址,进一步强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另外在墨城创智新区实地考察与实证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确定项目设计主题。二是间接体验,从古今中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汲取经验和养料来丰富已有素材,扩大视野,拓展艺术思路,了解作为综合性文化建筑,需要满足文化艺术的推广和提高市民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功能,进行功能性的考量。
第二是创作精神的准备,在实地考察测量当中,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引发了创作的动机和欲望。在湿地和另一块区域的一个木制廊桥,两边规划种植芦苇连接两处会形成一种意境。这种创作动机的触发,是推动创作主体进入实际创作过程的驱动,是一种实践性动力。
(二)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构思
(1)艺术构思的内涵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创作主体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创作主体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从生活体验到美的发现、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审美意向的形成,三个阶段是交互作用、相互推移、不断深化的。
(2)艺术构思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艺术胚胎的萌发和孕育阶段。在艺术创作准备后,在所掌握的创作素材的激发之下,创作主体情不自禁的产生出要创作一个以此素材为主要内容的艺术作品的初衷。在项目的开始对于理念的思考是方案创作的开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有去思考沉淀,从而产生的内心深处的火花才会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而产生更大的反响。通过室内与自然关系的组织,在空间造型上的比例变化,后期的软装环境的配置,营造出直接或间接表现“回声”的概念的环境氛围。
第二个阶段是艺术胎儿的完整艺术意向的成熟阶段,将设计理念的表达与传递是以空间设计精神内涵的表露为最终主旨,通过设计的手段将受众人群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肤觉五感调动起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一个安静而又生动的空间,使得每一位参与到这个空间的人都可以得到内到外的深刻体验。在“回声”文化艺术中的创作中,由建筑外观到室内设计再到周围园林景观的规划,每一次的构思都像是血肉的重塑和补充,逐渐变成了创作主体当下能力所能达到的最满意的状态。
(3)艺术意象的典型化
典型化是构思典型或者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和方法。是创作主体把不够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艺个别表现一般规律,通过艺术的创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将典型的艺术意象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艺术构思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实质典型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创造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三)文化艺术中心的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创作主体借助一定的媒介物质,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项目通过运用相应的设计与材质等组织的应用,把琐碎的空间构造联系起来,从而使项目的表现更形象、空间感更强。
三、总结与体会
艺术创作作为一项复杂和艰苦的审美创造活动,不仅有着独特心理活动的特点,而且还要有着与其他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同时还需要综合地运用抽象思维和灵感,使之构成一种有机的辩证关系,共同推动艺术创造活动的进展。
当自然的身体在建筑物內外自由穿行时,它就成为一个亲密的伙伴。当建筑物的结构与材料和植物交织在一起时,碰撞创造了一个纯粹的室内和室外空间。这些空间(房屋和庭院),由时间(路径)组织起来,可以共同实现时间与空间交汇的环境体验。然后变成了一个建筑和自然合作完成的作品,也是人和自然共同完成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当代公共艺术文化及价值研究[M].第1版第1印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巫鸿.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第1版第1次印刷.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3]王宏建.艺术概论[M].第1版第16次印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4]周剑.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系统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5]何川.探寻城市文化的建筑表达--以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