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条件。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漆画艺术也不例外,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将浪漫与理想化作情感融入漆画作品中,通过丰富的漆艺表现技法,创作出富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生活;漆画;创作
一、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生活及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来源,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践赋予认识能动性、创造性,并不断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进而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艺术家的创作并非凭空产生,任何艺术家都生活在一定时代、国家、社会、家庭里,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思潮、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会在生活内容、思想情感、观点立场和审美理想等方面留下印记。
艺术家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的积累,就难以提炼有价值的题材。在创作漆画之前,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漆画创作,搜集大量有关漆画的作品集,了解艺术家的漆画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生活感悟及人生哲学思想,为自己的创作引发相关思考。
艺术发现是指艺术家在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获得对生活独特的感知和领悟。往往能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掘令人激动的美的因素,体察非凡的意蕴,从平凡的形式中找到非同寻常的组合方式。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大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大师超乎常人的发现和感受能力。
由于艺术家的职业不同,其观察生活的角度也不同,作家对于事件的全过程及其细节都要详细观察,体验;艺术家只有以“职业”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的,唯有此,艺术家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发现、感受并积累起创作材料,引发创作欲望。
二、在头脑中酝酿、构思而形成艺术意象
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活动,依赖于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即记忆中的表象。生活积累越丰富,记忆表象越全面,想象就越自由。在对表象进行切割组合加工改造过程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在创造漆画人物是,可以集美于一体,使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在描写常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或自然现象时,可以变虚幻为真实,化平庸为神奇,创造出光彩夺目的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是一种艰巨的,甚至是痛苦的探索,艺术家要调动全部的心理机能、毕生的积累和经验智慧,要遵循艺术创造的规律并发挥主体的艺术才能,费尽心机才能觅得好的构思。艺术构思的方式和步骤既因艺术种类的差异而丰富多彩,也因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审美趣味、艺术习惯的不同而多姿多彩。
1.组合,是艺术家进行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既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也不是毫无因由的苦心臆造,而是充满激情活力的全新创造。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感受和积累了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致为导向,对信息材料给予选择、加工和改造,使之化合为主客体统一的全新的审美意象。
2.立意,指艺术家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和审美情趣倾注于所勾画的艺术意象之中,并使之能充分揭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过程。立意,实际上就是确立或形成主题的过程,也是艺术构思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构思中,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的高下变化将牵动全局。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其立意构思前后就有很大变化。
3.移情,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过程,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转化或融入到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中,并借此生成一种新的审美意象的活动。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它承接人和物、物和我的生命意义。艺术构思中的移情,就是艺术家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與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内藏的审美信息相互交融,并纳入到逐渐形成的艺术意象的符号体系中。画家的情感是借一定的“景”来抒发,诗人的情趣靠一定的“物”来寄托,漆画作品,采用江南古建筑以及身着旗袍的江南女子两种文化元素所代表的美好事物,表达对美好事物消失状态的无奈与痛心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三、通过物质手段、表现物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发现和艺术构思,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或艺术手段才能物化为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即艺术家对生活有了感受和认识,构成了审美意象,然后依据不同的艺术门类的规律和表现手段,将意象活动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表现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有了好的构思,不等于是好的作品,二者之间尚有一定距离。如果说艺术构思是一种艰苦的心理耕耘,那么,艺术表现就是更为艰难的实践劳作。在初步的工作和作品的完成之间,存在着永无止境的劳动和重重障碍。所谓“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则难巧。”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将心中虚幻无定的意象转化成相对确定的物质形象的过程。要想“心”“手”相应,“手”达“心”意,关键在于表现的技巧。没有熟练的技巧,画面体现就会力不从心。罗丹说:“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达芬奇初学画蛋,一画数周,练就了观察、把握形象和随心所欲表现事物的能力,才创作出一幅幅世界名作。漆画的创作过程中传统的漆工艺具备相对完善的体系,蛋壳镶嵌,铝粉研磨,每一种技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自身的延展性,尤其是漆材料应用于绘画领域中,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晕金漆画的绘制技法和效果的多样性是其他画种无法相比的,独特的技法,珍贵的材料制作出的漆画,可以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晕金在造型方面有着国画工笔的特点,运用晕染等技法,描绘明暗、空间,真实、生动地表现逼真的艺术形象。
艺术的创作从表面看经历了艺术感受、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是有先有后的。但在实际创作中,它们却不是泾渭分明,常常是相互交叉、相互穿插和反复回旋的。多数作品是很难一次完成,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为了表现犹大的丑态本质,画家苦心探索六年之久,最后定稿既是物化过程,又是构思过程,以及再观察、再体验的认识过程。可见,艺术创作过程的实质就是艺术家不断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唐济川,马秀萍.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关键词:生活;漆画;创作
一、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生活及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来源,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践赋予认识能动性、创造性,并不断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进而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艺术家的创作并非凭空产生,任何艺术家都生活在一定时代、国家、社会、家庭里,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思潮、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会在生活内容、思想情感、观点立场和审美理想等方面留下印记。
艺术家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的积累,就难以提炼有价值的题材。在创作漆画之前,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相关漆画创作,搜集大量有关漆画的作品集,了解艺术家的漆画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生活感悟及人生哲学思想,为自己的创作引发相关思考。
艺术发现是指艺术家在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获得对生活独特的感知和领悟。往往能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掘令人激动的美的因素,体察非凡的意蕴,从平凡的形式中找到非同寻常的组合方式。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大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大师超乎常人的发现和感受能力。
由于艺术家的职业不同,其观察生活的角度也不同,作家对于事件的全过程及其细节都要详细观察,体验;艺术家只有以“职业”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的,唯有此,艺术家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发现、感受并积累起创作材料,引发创作欲望。
二、在头脑中酝酿、构思而形成艺术意象
艺术家的创造性想象活动,依赖于生活中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即记忆中的表象。生活积累越丰富,记忆表象越全面,想象就越自由。在对表象进行切割组合加工改造过程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在创造漆画人物是,可以集美于一体,使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在描写常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或自然现象时,可以变虚幻为真实,化平庸为神奇,创造出光彩夺目的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是一种艰巨的,甚至是痛苦的探索,艺术家要调动全部的心理机能、毕生的积累和经验智慧,要遵循艺术创造的规律并发挥主体的艺术才能,费尽心机才能觅得好的构思。艺术构思的方式和步骤既因艺术种类的差异而丰富多彩,也因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审美趣味、艺术习惯的不同而多姿多彩。
1.组合,是艺术家进行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构思既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也不是毫无因由的苦心臆造,而是充满激情活力的全新创造。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感受和积累了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致为导向,对信息材料给予选择、加工和改造,使之化合为主客体统一的全新的审美意象。
2.立意,指艺术家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和审美情趣倾注于所勾画的艺术意象之中,并使之能充分揭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过程。立意,实际上就是确立或形成主题的过程,也是艺术构思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构思中,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它的高下变化将牵动全局。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其立意构思前后就有很大变化。
3.移情,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过程,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转化或融入到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中,并借此生成一种新的审美意象的活动。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它承接人和物、物和我的生命意义。艺术构思中的移情,就是艺术家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與所要表现的客观物象内藏的审美信息相互交融,并纳入到逐渐形成的艺术意象的符号体系中。画家的情感是借一定的“景”来抒发,诗人的情趣靠一定的“物”来寄托,漆画作品,采用江南古建筑以及身着旗袍的江南女子两种文化元素所代表的美好事物,表达对美好事物消失状态的无奈与痛心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三、通过物质手段、表现物化为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发现和艺术构思,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或艺术手段才能物化为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即艺术家对生活有了感受和认识,构成了审美意象,然后依据不同的艺术门类的规律和表现手段,将意象活动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表现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有了好的构思,不等于是好的作品,二者之间尚有一定距离。如果说艺术构思是一种艰苦的心理耕耘,那么,艺术表现就是更为艰难的实践劳作。在初步的工作和作品的完成之间,存在着永无止境的劳动和重重障碍。所谓“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则难巧。”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将心中虚幻无定的意象转化成相对确定的物质形象的过程。要想“心”“手”相应,“手”达“心”意,关键在于表现的技巧。没有熟练的技巧,画面体现就会力不从心。罗丹说:“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达芬奇初学画蛋,一画数周,练就了观察、把握形象和随心所欲表现事物的能力,才创作出一幅幅世界名作。漆画的创作过程中传统的漆工艺具备相对完善的体系,蛋壳镶嵌,铝粉研磨,每一种技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和自身的延展性,尤其是漆材料应用于绘画领域中,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晕金漆画的绘制技法和效果的多样性是其他画种无法相比的,独特的技法,珍贵的材料制作出的漆画,可以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晕金在造型方面有着国画工笔的特点,运用晕染等技法,描绘明暗、空间,真实、生动地表现逼真的艺术形象。
艺术的创作从表面看经历了艺术感受、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是有先有后的。但在实际创作中,它们却不是泾渭分明,常常是相互交叉、相互穿插和反复回旋的。多数作品是很难一次完成,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为了表现犹大的丑态本质,画家苦心探索六年之久,最后定稿既是物化过程,又是构思过程,以及再观察、再体验的认识过程。可见,艺术创作过程的实质就是艺术家不断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唐济川,马秀萍.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