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儿童舞蹈对于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和性情的陶冶作用被广大家长逐渐认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儿童舞蹈,但随之而来,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现。本文将通过对于儿童舞蹈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来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儿童舞蹈教学提出探讨,希望促进儿童舞蹈教学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问题;探讨
舞蹈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它通过舞者对于肢体的控制来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形象,进而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最终让观众感受到美。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对于老师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只有老师自身的基本功扎实,并能对于教学理论有一个较为透彻的掌握,才能很好的胜任指导儿童舞蹈的工作,促进对于儿童的全面培养。因此,如何做好儿童舞蹈教学这应当是老师和学生都足够关注的话题。
一、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教导儿童舞蹈教学就要能充分的了解儿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仍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只负责在课堂中对于儿童严格要求基本功,不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甚至还有的老师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直接把成人舞蹈中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完全不关注儿童本身的骨骼发育和肌肉组织都不够成熟的生理特点。这些都导致了儿童对于在舞蹈中的学习不能够很好的提起兴趣,也不利于他们自身的身体发育,甚至由于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以后的成长也造成了影响。因此,教師在儿童舞蹈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把握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引导儿童对于舞蹈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行积极的学习。
(二)教材和音乐的选取不合理
在目前的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于教材和音乐的选取以自己的审美为主,认为这样就是好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但,显而易见,他们忽略了对象是儿童。儿童时期易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在教学中,选取的音乐过于高深,必然导致儿童四处分散注意力,无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教材的选取也是很关键的内容。选取的教材要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培养,还要符合儿童天真浪漫的特点。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教材和音乐的选取都要贴合儿童的兴趣,考虑到儿童本身的思考和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儿童关于美的向往。
(三)教学语言晦涩
刚学舞蹈的儿童还处在学习探索世界的阶段,本身懵懂无知,这对于老师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传达出明确易懂的教学语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表达的语言模糊不具备专业性,就是过于专业晦涩难懂。儿童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只能评大概感觉做动作,这使得教学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老师只有加强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浅显易懂具备专业性,又能生动形象具有艺术美感,才无愧于儿童舞蹈教学这个岗位本身的责任。此外,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还能使得儿童的动作更加标准、流畅,进一步加强儿童对于舞蹈的培养。
二、如何做好儿童舞蹈教学
(一)正确把握好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作为一个合格的儿童舞蹈教学老师,必须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着充足的了解,才能选取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儿童,产生对于舞蹈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于舞蹈的学习。
在儿童时期,学生的心理较为活泼,想象力丰富,喜欢模仿动物,但是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通过一定的动作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表现,给予他们适度的夸张,满足孩子和好奇和好胜心。此外,教学的时间设置要短促集中,避免学生分散过多的注意力。
学生在儿童时期由于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对于自身的平衡不能进行有效的掌控。因此,并不能直接实行成人严厉的标准。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于动作规范的培养练习,以及加强对于自身力量的强化练习。儿童时期,身体的柔软度很高,很适宜做对于高技巧的练习,可以适当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培养。
(二)选择合适的题材和音乐
关于题材设置上,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能力,可以适当的增加关于优秀历史文化和地方风俗的课程设置。既能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还可以通过有趣的事迹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课程的题材选取上还要能尽可能的贴合儿童童真童趣的特点,是他们感到新奇、易学好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儿童的注意力有限,必须选取节奏清楚,明快清晰的音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节奏感。其次,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只有他们能投入到音乐中,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音乐里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起伏。最后,要加强对于动作性音乐的选取,使得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
(三)加强对于教师教学语言的培养
舞蹈的学习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对于做这个舞蹈动作的感觉进行恰当的描述,促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动作的特点。清晰明了的感觉会给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会到身体每个部位的发力程度,方向和速度,使学生们和动作建立密切的联系。这对于动作的规范化学习是一个有效的促进。
舞蹈是一门具有抒情特性的艺术,对于其中表演的花鸟鱼虫要求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由于儿童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这一点尤为突出。教师必须要能够运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对此进行充足的描绘,用语言来帮助学生来想象,来感觉,形成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体印象。这样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得学生通过自身对于事物的理解,加进自己的情感感受,是动作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并且能富于美感。儿童时期良好的基础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未来台上演出时快速进入状态,忘了自我,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感觉。
此外,在儿童舞蹈艺术语言中,还要求老师可以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使得表述激动人心,进入其中的意境体会。
参考文献:
[1]蒋丽娜.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好儿童舞蹈教学[期刊论文].时代教育,2014(24)
[2]吕秀兰.红舞鞋的梦——儿童舞蹈教学探究[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1(80)
[3]江欣.浅析儿童舞蹈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
[4]崔文英.浅谈儿童舞蹈教学[期刊论文].戏剧之家,2013(5)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问题;探讨
舞蹈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它通过舞者对于肢体的控制来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形象,进而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最终让观众感受到美。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对于老师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只有老师自身的基本功扎实,并能对于教学理论有一个较为透彻的掌握,才能很好的胜任指导儿童舞蹈的工作,促进对于儿童的全面培养。因此,如何做好儿童舞蹈教学这应当是老师和学生都足够关注的话题。
一、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教导儿童舞蹈教学就要能充分的了解儿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仍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只负责在课堂中对于儿童严格要求基本功,不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甚至还有的老师没有经过足够的培训,直接把成人舞蹈中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完全不关注儿童本身的骨骼发育和肌肉组织都不够成熟的生理特点。这些都导致了儿童对于在舞蹈中的学习不能够很好的提起兴趣,也不利于他们自身的身体发育,甚至由于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于以后的成长也造成了影响。因此,教師在儿童舞蹈教学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把握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引导儿童对于舞蹈产生足够的兴趣进行积极的学习。
(二)教材和音乐的选取不合理
在目前的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于教材和音乐的选取以自己的审美为主,认为这样就是好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但,显而易见,他们忽略了对象是儿童。儿童时期易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如果在教学中,选取的音乐过于高深,必然导致儿童四处分散注意力,无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此外,教材的选取也是很关键的内容。选取的教材要能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培养,还要符合儿童天真浪漫的特点。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教材和音乐的选取都要贴合儿童的兴趣,考虑到儿童本身的思考和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儿童关于美的向往。
(三)教学语言晦涩
刚学舞蹈的儿童还处在学习探索世界的阶段,本身懵懂无知,这对于老师如何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传达出明确易懂的教学语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表达的语言模糊不具备专业性,就是过于专业晦涩难懂。儿童听不懂老师讲解的内容,只能评大概感觉做动作,这使得教学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老师只有加强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浅显易懂具备专业性,又能生动形象具有艺术美感,才无愧于儿童舞蹈教学这个岗位本身的责任。此外,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还能使得儿童的动作更加标准、流畅,进一步加强儿童对于舞蹈的培养。
二、如何做好儿童舞蹈教学
(一)正确把握好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作为一个合格的儿童舞蹈教学老师,必须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着充足的了解,才能选取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儿童,产生对于舞蹈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于舞蹈的学习。
在儿童时期,学生的心理较为活泼,想象力丰富,喜欢模仿动物,但是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通过一定的动作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表现,给予他们适度的夸张,满足孩子和好奇和好胜心。此外,教学的时间设置要短促集中,避免学生分散过多的注意力。
学生在儿童时期由于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对于自身的平衡不能进行有效的掌控。因此,并不能直接实行成人严厉的标准。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于动作规范的培养练习,以及加强对于自身力量的强化练习。儿童时期,身体的柔软度很高,很适宜做对于高技巧的练习,可以适当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培养。
(二)选择合适的题材和音乐
关于题材设置上,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能力,可以适当的增加关于优秀历史文化和地方风俗的课程设置。既能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还可以通过有趣的事迹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课程的题材选取上还要能尽可能的贴合儿童童真童趣的特点,是他们感到新奇、易学好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儿童的注意力有限,必须选取节奏清楚,明快清晰的音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节奏感。其次,要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只有他们能投入到音乐中,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音乐里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起伏。最后,要加强对于动作性音乐的选取,使得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
(三)加强对于教师教学语言的培养
舞蹈的学习需要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对于做这个舞蹈动作的感觉进行恰当的描述,促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动作的特点。清晰明了的感觉会给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提会到身体每个部位的发力程度,方向和速度,使学生们和动作建立密切的联系。这对于动作的规范化学习是一个有效的促进。
舞蹈是一门具有抒情特性的艺术,对于其中表演的花鸟鱼虫要求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由于儿童本身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这一点尤为突出。教师必须要能够运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对此进行充足的描绘,用语言来帮助学生来想象,来感觉,形成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体印象。这样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使得学生通过自身对于事物的理解,加进自己的情感感受,是动作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并且能富于美感。儿童时期良好的基础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未来台上演出时快速进入状态,忘了自我,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感觉。
此外,在儿童舞蹈艺术语言中,还要求老师可以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使得表述激动人心,进入其中的意境体会。
参考文献:
[1]蒋丽娜.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好儿童舞蹈教学[期刊论文].时代教育,2014(24)
[2]吕秀兰.红舞鞋的梦——儿童舞蹈教学探究[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1(80)
[3]江欣.浅析儿童舞蹈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4)
[4]崔文英.浅谈儿童舞蹈教学[期刊论文].戏剧之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