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碳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发展正经历着艰难的困境。因此,如何加快煤炭企业的产业调整,对煤炭企业进行优化整合,突破当前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煤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本文中,作者就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侧重点问题提出了自己观点、看法,并对产业调整提方式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策略
1 前言
煤炭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能源、以及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当前由于煤炭市场的消费低迷,加之于环保、大气污染等等因素的制约,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势在必行。提高煤炭产业效率,搞好产业调整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结构模式。要想实现煤炭产业的有效整合与优化,必须加快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调整,才能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
2 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煤炭产业的供应能力与煤炭产业的生产量有关,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的总产量呈周期性波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煤炭产量周期性波动明显,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在市场的调控下,煤炭产量的周期性加剧,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煤炭产业市场特点主要表现为:
2.1 煤炭的需求与煤炭价格密切相关,同时与其他能源的比价也有一定的影响。市场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该物品价格或替代品的价格水平有关。我国长期对煤炭实施价格管制,煤炭价格一直偏低,对煤炭补贴也变相的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能获得廉价的煤炭资源,缺乏节能意识。因此,对煤炭的总消费量来看,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所以说,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关系密切。
2.2 煤炭市场特点。从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9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市场是供大于求,而在90年代之后,则是求大于供。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煤炭市场结构长期供大于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步,却使煤炭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原因是计划经济下,煤炭价格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改进、发展的意识,依靠政府补贴生存,进而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到改革开放以后,煤炭市场明显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虽然煤炭消费大部分用于电力系统,造成煤炭市场短缺,但是,煤炭企业并没在短缺的情况下,占有市场结构优势。
2.3 煤炭生产与消费的资源配置不协调,也是煤炭产业调整之重点。由于我国煤炭生产大部分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煤炭的消费区则分部在中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对煤炭的需求量,但可供能源少,进而形成了煤炭资源与经济重心不协调现象,造成煤炭整体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2.4 煤炭供给和需求价格均缺乏弹性。由于煤炭的价格受国家调控,导致煤炭价格的需求与供给都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变动对煤炭的生产、需求调节作用不大。因而,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开放煤炭价格的浮动对煤炭产业的调整作用不大。鉴于在国民经济中煤炭产业所处的地位、市场对煤炭的刚性需求以及煤炭产业特点(周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投资大、退出难度高等)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2.5 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煤炭产业允许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为个体经营、乡镇经营提供了制度保证,使非国有制的煤碳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非国有的煤炭企业快速成长,加之转型的国有煤炭企业进程不同步,导致市场扭曲,使煤炭产业市场竞争过度。在煤炭产量丰富的地区,大量新生乡镇、私有煤炭企业的涌入,由于地方优势和经济优势,使私有煤炭企业成本低,没有社会负担,不需要大量固定投入等问题,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乡镇或私有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阻碍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
3 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侧重点重
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生产分散使各煤炭企业行为偏差大,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目标急功近利,只顾企业利益不注重社会利益,竞争环境不平等。政府的干预与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竞争结果是以资源的过渡浪费为代价的优劣并存。这种过度、无序、不平等、低水平的无序竞争,使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调整煤炭产业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提高竞争的有效性。煤炭企业的有效竞争是指在合理的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基础之上,寻求煤炭产业的长期供求平衡与规模经济和具有活力的、协调的产业组织形态。提高煤炭产业竞争的有效性,不但有利于煤炭企业长期保持竞争的压力与规模经济,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合理性以及长期性,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的优化整合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速完善煤炭企业制度。虽然在市场经济对企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企业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问题出现的关键。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对煤炭企业进行调控,使煤炭企业的行为更具理性化,进而形成竞争的有效性。首先,国家政策干予煤炭企业产业调整坚持进退有度、优胜劣态的原则。以企业发展为导向,推进煤炭资源向有优势的主体企业集聚,把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对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缺乏竞争的业务等进行清理。其次,对煤炭企业进行统筹安排、积极协调的原则。在搞清企业分布、投资的基础之上,对煤炭企的特点与差异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产业调整方案,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由易到难、整合有序。 再次,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对不同的煤炭企业要进行不同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煤炭企业的重组、改革、解散或破产等多种形式推动产业调整。最后,坚持运作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正确的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3.3 明确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目标。在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明确企业调整的总体目标。首先是突出煤炭企业产业结构,清晰发展战略路线。要以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煤炭产业质量等为目标,发展煤炭、电力以及煤化工等以煤为基础的产业主体,对煤炭相关产业如:矿业工程、煤矿装备等相关产业,形成突出主体产业,密切联系相关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其次,建立有效的管控体系,协调各分子公司的管理。通过煤炭企业的产业调整,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明确产权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公司结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规范性,提高企业效益。
3.4 坚持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科学性。煤炭企业的产业调整是具有较强政策性、复杂性、细致性、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点,突破难关,确保调整工作有序进行。首先,合并与吸收。对于主要业务相同、产品相近的劣势企业采取合并吸收的方式并入子公司,积中资源优势,做强、做大主体企业。其次,实施专业化的重组。对于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但在同一产业链上,其主营产品能占一定市场份额的煤炭企业,重组成专业公司,并进行规模化经营。最后,实施股权上移,根据提高管理效益,缩短管理流程的原则,对于产权链条长且具有保留价值的产业,通过无偿转划、转让产权、变更出资主体等,进行股权上移,进而减少管理层次,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董雪云. 义煤集团应对煤炭行业深度调整的对策取向[J]. 煤炭经济研究,2013(09).
[2] 吴海瑾. 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 科技与经济,2012(01).
[3] 白建新,牛冲槐. 对“十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形势的分析及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1(08).
[4] 纪成君,刘宏超. 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 中国软科学,2012(06).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策略
1 前言
煤炭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能源、以及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当前由于煤炭市场的消费低迷,加之于环保、大气污染等等因素的制约,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变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势在必行。提高煤炭产业效率,搞好产业调整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结构模式。要想实现煤炭产业的有效整合与优化,必须加快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调整,才能提高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
2 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煤炭产业的供应能力与煤炭产业的生产量有关,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的总产量呈周期性波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煤炭产量周期性波动明显,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在市场的调控下,煤炭产量的周期性加剧,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煤炭产业市场特点主要表现为:
2.1 煤炭的需求与煤炭价格密切相关,同时与其他能源的比价也有一定的影响。市场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该物品价格或替代品的价格水平有关。我国长期对煤炭实施价格管制,煤炭价格一直偏低,对煤炭补贴也变相的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能获得廉价的煤炭资源,缺乏节能意识。因此,对煤炭的总消费量来看,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所以说,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关系密切。
2.2 煤炭市场特点。从相关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9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市场是供大于求,而在90年代之后,则是求大于供。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煤炭市场结构长期供大于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进步,却使煤炭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原因是计划经济下,煤炭价格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安于现状,缺乏自我改进、发展的意识,依靠政府补贴生存,进而造成煤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到改革开放以后,煤炭市场明显出现求大于供的现象,虽然煤炭消费大部分用于电力系统,造成煤炭市场短缺,但是,煤炭企业并没在短缺的情况下,占有市场结构优势。
2.3 煤炭生产与消费的资源配置不协调,也是煤炭产业调整之重点。由于我国煤炭生产大部分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煤炭的消费区则分部在中东部以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对煤炭的需求量,但可供能源少,进而形成了煤炭资源与经济重心不协调现象,造成煤炭整体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2.4 煤炭供给和需求价格均缺乏弹性。由于煤炭的价格受国家调控,导致煤炭价格的需求与供给都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变动对煤炭的生产、需求调节作用不大。因而,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开放煤炭价格的浮动对煤炭产业的调整作用不大。鉴于在国民经济中煤炭产业所处的地位、市场对煤炭的刚性需求以及煤炭产业特点(周期长、资产专用性强、投资大、退出难度高等)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2.5 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煤炭产业允许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为个体经营、乡镇经营提供了制度保证,使非国有制的煤碳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非国有的煤炭企业快速成长,加之转型的国有煤炭企业进程不同步,导致市场扭曲,使煤炭产业市场竞争过度。在煤炭产量丰富的地区,大量新生乡镇、私有煤炭企业的涌入,由于地方优势和经济优势,使私有煤炭企业成本低,没有社会负担,不需要大量固定投入等问题,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乡镇或私有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阻碍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
3 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侧重点重
煤炭产业的过度竞争、生产分散使各煤炭企业行为偏差大,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目标急功近利,只顾企业利益不注重社会利益,竞争环境不平等。政府的干预与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竞争结果是以资源的过渡浪费为代价的优劣并存。这种过度、无序、不平等、低水平的无序竞争,使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调整煤炭产业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提高竞争的有效性。煤炭企业的有效竞争是指在合理的规模与组织结构的基础之上,寻求煤炭产业的长期供求平衡与规模经济和具有活力的、协调的产业组织形态。提高煤炭产业竞争的有效性,不但有利于煤炭企业长期保持竞争的压力与规模经济,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合理性以及长期性,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的优化整合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速完善煤炭企业制度。虽然在市场经济对企业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企业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是问题出现的关键。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对煤炭企业进行调控,使煤炭企业的行为更具理性化,进而形成竞争的有效性。首先,国家政策干予煤炭企业产业调整坚持进退有度、优胜劣态的原则。以企业发展为导向,推进煤炭资源向有优势的主体企业集聚,把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对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缺乏竞争的业务等进行清理。其次,对煤炭企业进行统筹安排、积极协调的原则。在搞清企业分布、投资的基础之上,对煤炭企的特点与差异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产业调整方案,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由易到难、整合有序。 再次,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对不同的煤炭企业要进行不同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煤炭企业的重组、改革、解散或破产等多种形式推动产业调整。最后,坚持运作的规范性与稳定性。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正确的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3.3 明确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目标。在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明确企业调整的总体目标。首先是突出煤炭企业产业结构,清晰发展战略路线。要以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煤炭产业质量等为目标,发展煤炭、电力以及煤化工等以煤为基础的产业主体,对煤炭相关产业如:矿业工程、煤矿装备等相关产业,形成突出主体产业,密切联系相关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其次,建立有效的管控体系,协调各分子公司的管理。通过煤炭企业的产业调整,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明确产权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公司结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的规范性,提高企业效益。
3.4 坚持煤炭企业产业调整的科学性。煤炭企业的产业调整是具有较强政策性、复杂性、细致性、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抓住关键点,突破难关,确保调整工作有序进行。首先,合并与吸收。对于主要业务相同、产品相近的劣势企业采取合并吸收的方式并入子公司,积中资源优势,做强、做大主体企业。其次,实施专业化的重组。对于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但在同一产业链上,其主营产品能占一定市场份额的煤炭企业,重组成专业公司,并进行规模化经营。最后,实施股权上移,根据提高管理效益,缩短管理流程的原则,对于产权链条长且具有保留价值的产业,通过无偿转划、转让产权、变更出资主体等,进行股权上移,进而减少管理层次,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 董雪云. 义煤集团应对煤炭行业深度调整的对策取向[J]. 煤炭经济研究,2013(09).
[2] 吴海瑾. 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 科技与经济,2012(01).
[3] 白建新,牛冲槐. 对“十五”期间我国煤炭出口形势的分析及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1(08).
[4] 纪成君,刘宏超. 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 中国软科学,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