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营口市是我国汽保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针对目前发展规模偏小、水平不均衡、协作能力低、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应采取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整合要素资源强化人才支撑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汽保产业;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
汽保行业是营口市特色产品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一、发展现状
从行业规模看,我市是国内外汽保企业最多、最为集中的城市,汽保设备的生产规模一直居于全国首位。目前,有176家汽保生产销售企业,326家配套企业。其中,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4家,接近亿元企业5家,5000万以上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生产总值120.8亿元。中意泰达、光明科技、大力汽保、通达汽保等企业,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汽保企业。汽保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
从产品市场看,已经形成15大系列200余个产品体系,包括检测诊断设备类、举升设备类、重型车修理设备类、轮胎拆装设备类、钣金整形喷漆设备类等产品。汽保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5%,汽保产品覆盖37个国家和地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3%,成为世界五大汽保生产基地之一。尽管今年疫情影响出口形势严峻,前7个月我市汽保设备产品出口额仍然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7.2%。
从技术水平看,已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个,其中中意泰达、光明科技被认定为“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05项产品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汽保行业人才资源总量达5000余人。
从产品质量看,行业骨干企业率先推广采用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FMEA制度和5S管理方法,执行标准水平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解除贸易技术壁垒。目前,已有65家企业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大力”、“火鹰”等商标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特色有余规模偏小。虽然近几年来汽保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但仅约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二十四分之一,汽保产业虽然是我市的特色产业并且享誉国内外市场,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拉动能力不足。
二是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既有年产值超过5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大企业,更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既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企业;既有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产品技术专利的高端企业,也有只能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低端企业;既有在国内甚至国际产品市场上占有率很高的企业,也有生产“吃不饱”的企业。企业的条件和软件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一般都出产于小型企业。
三是协作配套能力低。企业之间在整条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专业板块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低,在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在汽保产业链协作配套等方面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上下游合理配套的产业体系,一些企业为避免技术扩散至竞争对手,生产上追求自成体系,分工协作不够,限制了行业企业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加大了企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成本,制约了产业市场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四是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汽保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能从事简单技术改良和产品仿制,掌握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和达到国际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不多。导致我市汽保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主导产品大多属于传统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和新产品不多。产品的品种单一,趋于同质化,竞争激烈。
三、进一步推动我市汽保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结合行业发展潮流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寻找突破口,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强化公共服务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开展汽保行业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術攻关,建立技术领先优势,带动汽保行业的整体提升。
(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意识
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树立“高端化、品牌化”的理念,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建设,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工作。推动企业学习和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5S管理等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培育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品牌,增加出口产品自主品牌的比重,扩大我市汽保品牌的影响力。
(三)整合要素资源,搭建行业发展平台
发挥汽保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探索专业化、合作化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从竞争到竞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汽保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提升配套水平,不断拉长汽保产业链,实现汽保产品、技术、人才、信息等各项资源的高度集聚,大力提高零部件配套产能,着力改变专用核心零部件和电子零部件配套薄弱的问题等。
(四)强化人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制定汽保人才培育计划,拟定可行的人才储备规划,出台相应的培育、开发支持政策,做好企业人才的开发。采取“专家+课题”工作模式,通过柔性方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企业实现智能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五)加强政策支持,打造良好环境
制定我市汽保产业的发展规划,谋划战略发展方向。把近期国家、省出台的针对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等普惠性减税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向汽保产业倾斜,发挥资金、政策、服务等导向作用,以提升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多树路标,少设门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董雅君. 我国汽保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J].管理观察. 2012,(6).
关键词:汽保产业;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
汽保行业是营口市特色产品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一、发展现状
从行业规模看,我市是国内外汽保企业最多、最为集中的城市,汽保设备的生产规模一直居于全国首位。目前,有176家汽保生产销售企业,326家配套企业。其中,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4家,接近亿元企业5家,5000万以上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生产总值120.8亿元。中意泰达、光明科技、大力汽保、通达汽保等企业,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汽保企业。汽保特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
从产品市场看,已经形成15大系列200余个产品体系,包括检测诊断设备类、举升设备类、重型车修理设备类、轮胎拆装设备类、钣金整形喷漆设备类等产品。汽保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5%,汽保产品覆盖37个国家和地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3%,成为世界五大汽保生产基地之一。尽管今年疫情影响出口形势严峻,前7个月我市汽保设备产品出口额仍然达到6.4亿元,同比增长7.2%。
从技术水平看,已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个,其中中意泰达、光明科技被认定为“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拥有105项产品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汽保行业人才资源总量达5000余人。
从产品质量看,行业骨干企业率先推广采用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FMEA制度和5S管理方法,执行标准水平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解除贸易技术壁垒。目前,已有65家企业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大力”、“火鹰”等商标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特色有余规模偏小。虽然近几年来汽保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但仅约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二十四分之一,汽保产业虽然是我市的特色产业并且享誉国内外市场,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拉动能力不足。
二是企业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既有年产值超过5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大企业,更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既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拥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企业;既有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产品技术专利的高端企业,也有只能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低端企业;既有在国内甚至国际产品市场上占有率很高的企业,也有生产“吃不饱”的企业。企业的条件和软件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一般都出产于小型企业。
三是协作配套能力低。企业之间在整条产业链上的分工协作、专业板块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低,在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在汽保产业链协作配套等方面没有形成合力,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上下游合理配套的产业体系,一些企业为避免技术扩散至竞争对手,生产上追求自成体系,分工协作不够,限制了行业企业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水平和能力,加大了企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成本,制约了产业市场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四是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汽保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能从事简单技术改良和产品仿制,掌握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和达到国际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不多。导致我市汽保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主导产品大多属于传统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和新产品不多。产品的品种单一,趋于同质化,竞争激烈。
三、进一步推动我市汽保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结合行业发展潮流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寻找突破口,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强化公共服务研发平台建设,重点开展汽保行业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術攻关,建立技术领先优势,带动汽保行业的整体提升。
(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意识
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树立“高端化、品牌化”的理念,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建设,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工作。推动企业学习和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5S管理等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企业培育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品牌,增加出口产品自主品牌的比重,扩大我市汽保品牌的影响力。
(三)整合要素资源,搭建行业发展平台
发挥汽保行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探索专业化、合作化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从竞争到竞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汽保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提升配套水平,不断拉长汽保产业链,实现汽保产品、技术、人才、信息等各项资源的高度集聚,大力提高零部件配套产能,着力改变专用核心零部件和电子零部件配套薄弱的问题等。
(四)强化人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制定汽保人才培育计划,拟定可行的人才储备规划,出台相应的培育、开发支持政策,做好企业人才的开发。采取“专家+课题”工作模式,通过柔性方式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千方百计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企业实现智能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五)加强政策支持,打造良好环境
制定我市汽保产业的发展规划,谋划战略发展方向。把近期国家、省出台的针对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等普惠性减税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向汽保产业倾斜,发挥资金、政策、服务等导向作用,以提升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多树路标,少设门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董雅君. 我国汽保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J].管理观察.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