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毒性,根据我院患者出现中药中毒现象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中毒现象,寻找临床合理用药的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就诊使用中药治疗中毒患者共1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症,总结中药中毒患者年龄阶段,统计分析导致患者中药中毒的因素。结果:中药中毒患者的年龄段主要为50岁以上患者,占70%;中毒原因分别为患者自行服药或误服伪品、未炮制或炮制不当、配伍不合理或药不对症、药物用法不当及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发生率分别为15%、10%、40%、30%、5%。另有33%的患者因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毒性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用药管理规定,严密监测用药后患者生命体征,提高中药毒性管理意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中毒发生频率。
【关键词】中药;毒性;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9-0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信赖程度也逐渐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得到患者和医师的认同和重视。但是,中药在使用中,如果没有重视配制剂量和原材料区分,就很容易导致毒性材料剂量无法得到控制,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中毒,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2]。本研究对我院100例服用中药中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毒的原因和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为降低中药使用过程中毒事故发生率,有效进行用药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使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1.5±8.7)岁。
1.2 一般方法
收集患者中药使用中毒的病例报告100份,统计患者服用中药中毒的临床病症、年龄阶段、中毒类型以及不良反应影响的器官等具体的临床病症,通过总结分析临床用药管理方法。
1.3 诊断标准
不良反应:伴有恶心、昏厥和虚脱等症状;急性毒性反应:患者伴有心悸、胸闷以及心律失常等明显症状;慢性毒性反应:早期并无明显病症,后期经检查得出,可能导致肾衰竭或者慢性肾功能损伤; 过敏性反应:皮肤红疹、瘙痒等。
2 结果
2.1中毒患者的年龄
本组100例中药中毒患者中20-29岁患者2例,占2%;30-39岁患者8例,占8%;40-49岁患者20例,占20%;50岁以上患者70例,占70%;从年龄构成比例显示,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在50岁以上。
2.2中毒的原因
100例中毒患者中由于患者自行服药或误服伪品中毒15例,占15%;需经炮制的药材在使用前未炮制或炮制不当引起中毒10例,占10%;配伍不合理或药不对症40例,占40%;药物用法不当引起中毒30例,占30%;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中毒5例,占5%。此外,本组中毒患者中还有3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其中过敏性反应18例。
3 讨论
中药毒性也是其偏性,可以治病,但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轻度中毒会导致患者头晕、胸闷、四肢无力等,中轻度中毒会伤及患者消化系统和皮肤,而重度中毒就会影响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造血系统等。中药毒性掌握不好对患者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一定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我院临床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几点心得。
3.1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根据我国相关历史典籍中记载,中药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没有得到控制,患者在服用时,必定会发生中毒事故。我国《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着365种不同药物,根据药物性质分为有毒和无毒,其中毒性又分为重度、中轻度和轻度等不同等级[3]。因此,现代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给予患者治疗时,一定要查阅相关历史典籍,并且结合患者病情程度,选用合理的重要剂量,控制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中药毒性对患者生命构成的威胁,尽量控制和预防患者中毒现象。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提高自身合理用药管理意识,在使用不同中药药材时,一定要注意不同药材之间可能存在的药理毒性,准确掌握每一种中药使用量,在长期服用过程中,药物会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2 完善并落实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中药毒性品种比较多,365种中药中,大部分都是具有毒性的药物,其中轻中度毒性药物就有125种,引起毒副作用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造成中药毒性的病例报道增加的原因也有很多,因此,要加强中药合理使用规范管理,其主要管理规范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以及临方炮制和煎煮等方面,中药饮片处方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这些管理规范对工作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到辨证用药,中药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一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基本的方法进行初步断定。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应该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药学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中药房组长管理具体事项。只有建立最完善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和体系,才能实现中药用药的透明化和严格化,监督医院医务人员用药行为。
3.3合理炮制,避免误服
中药炮制主要是降低中药毒性或副作用,确保患者服用药物的安全性。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炮制的中药,不仅能增强药物的药性,同时,还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在现代中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进行炮制,避免不良反应,甚至是中毒反应。如半夏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炮制才能投入使用中,若用生品代替或炮制不到位,患者在服用时,就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其中毒病症表现包括舌咽或口腔麻木、疼痛等,严重中毒患者会短暂性窒息。如果是外敷,直接与皮肤接触就会导致皮肤表层受损,瘙痒或者水肿,炮制能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
3.4 中药调剂管理
中药毒性分为急性、慢性以及过敏性等不同的反映,控制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药物的功效与剂量应该成正比,其毒性与剂量成正比,机体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有限,一旦超出剂量,患者就会中毒。这方面要求医院要加强调剂室建设与管理,调剂室应当有与调剂量相适应的面积,配备应该通风、温湿度控制以及临方炮制等条件,确保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调剂,确保调配的药物准确。其次,在调剂时,医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每一种药物的剂量,调剂后药物复检率应该为100%,发现超剂量、配伍不合理、用药不对症等不合理的处方,应与医师沟通,经医师确认正确后才能调剂。
3.5 加强学习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熟悉每种药物所含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对症用药,合理配伍,避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如舒筋活血胶囊和活络消痛胶囊均含有威灵仙、制川乌(有毒)、制草乌(有毒),这两者合用就会增加毒性。
3.6 开设用药咨询
医院开设用药咨询台,由专业人员对医务人员介绍新药,让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新药情况,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答疑,避免患者随便自行服药而引起中毒。
参考文献:
[1]刘双根.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3):556-557
[2]王雪英.造成中药毒性的因素与对应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7):291-293
[3]宋小莉.中药药性中“有毒无毒”问题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705-706
【关键词】中药;毒性;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59-0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信赖程度也逐渐提高,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得到患者和医师的认同和重视。但是,中药在使用中,如果没有重视配制剂量和原材料区分,就很容易导致毒性材料剂量无法得到控制,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中毒,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2]。本研究对我院100例服用中药中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中毒的原因和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为降低中药使用过程中毒事故发生率,有效进行用药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使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1.5±8.7)岁。
1.2 一般方法
收集患者中药使用中毒的病例报告100份,统计患者服用中药中毒的临床病症、年龄阶段、中毒类型以及不良反应影响的器官等具体的临床病症,通过总结分析临床用药管理方法。
1.3 诊断标准
不良反应:伴有恶心、昏厥和虚脱等症状;急性毒性反应:患者伴有心悸、胸闷以及心律失常等明显症状;慢性毒性反应:早期并无明显病症,后期经检查得出,可能导致肾衰竭或者慢性肾功能损伤; 过敏性反应:皮肤红疹、瘙痒等。
2 结果
2.1中毒患者的年龄
本组100例中药中毒患者中20-29岁患者2例,占2%;30-39岁患者8例,占8%;40-49岁患者20例,占20%;50岁以上患者70例,占70%;从年龄构成比例显示,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在50岁以上。
2.2中毒的原因
100例中毒患者中由于患者自行服药或误服伪品中毒15例,占15%;需经炮制的药材在使用前未炮制或炮制不当引起中毒10例,占10%;配伍不合理或药不对症40例,占40%;药物用法不当引起中毒30例,占30%;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中毒5例,占5%。此外,本组中毒患者中还有3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其中过敏性反应18例。
3 讨论
中药毒性也是其偏性,可以治病,但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轻度中毒会导致患者头晕、胸闷、四肢无力等,中轻度中毒会伤及患者消化系统和皮肤,而重度中毒就会影响患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造血系统等。中药毒性掌握不好对患者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一定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我院临床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几点心得。
3.1正确认识中药毒性
根据我国相关历史典籍中记载,中药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没有得到控制,患者在服用时,必定会发生中毒事故。我国《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着365种不同药物,根据药物性质分为有毒和无毒,其中毒性又分为重度、中轻度和轻度等不同等级[3]。因此,现代医务人员在使用中药给予患者治疗时,一定要查阅相关历史典籍,并且结合患者病情程度,选用合理的重要剂量,控制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中药毒性对患者生命构成的威胁,尽量控制和预防患者中毒现象。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提高自身合理用药管理意识,在使用不同中药药材时,一定要注意不同药材之间可能存在的药理毒性,准确掌握每一种中药使用量,在长期服用过程中,药物会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2 完善并落实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中药毒性品种比较多,365种中药中,大部分都是具有毒性的药物,其中轻中度毒性药物就有125种,引起毒副作用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造成中药毒性的病例报道增加的原因也有很多,因此,要加强中药合理使用规范管理,其主要管理规范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以及临方炮制和煎煮等方面,中药饮片处方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这些管理规范对工作提出一些要求,首先,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到辨证用药,中药具有一定的适应证,一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基本的方法进行初步断定。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应该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指导,药学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中药房组长管理具体事项。只有建立最完善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和体系,才能实现中药用药的透明化和严格化,监督医院医务人员用药行为。
3.3合理炮制,避免误服
中药炮制主要是降低中药毒性或副作用,确保患者服用药物的安全性。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炮制的中药,不仅能增强药物的药性,同时,还能降低药物的毒性。在现代中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进行炮制,避免不良反应,甚至是中毒反应。如半夏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炮制才能投入使用中,若用生品代替或炮制不到位,患者在服用时,就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其中毒病症表现包括舌咽或口腔麻木、疼痛等,严重中毒患者会短暂性窒息。如果是外敷,直接与皮肤接触就会导致皮肤表层受损,瘙痒或者水肿,炮制能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
3.4 中药调剂管理
中药毒性分为急性、慢性以及过敏性等不同的反映,控制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药物的功效与剂量应该成正比,其毒性与剂量成正比,机体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有限,一旦超出剂量,患者就会中毒。这方面要求医院要加强调剂室建设与管理,调剂室应当有与调剂量相适应的面积,配备应该通风、温湿度控制以及临方炮制等条件,确保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调剂,确保调配的药物准确。其次,在调剂时,医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每一种药物的剂量,调剂后药物复检率应该为100%,发现超剂量、配伍不合理、用药不对症等不合理的处方,应与医师沟通,经医师确认正确后才能调剂。
3.5 加强学习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熟悉每种药物所含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对症用药,合理配伍,避免不合理的重复用药,如舒筋活血胶囊和活络消痛胶囊均含有威灵仙、制川乌(有毒)、制草乌(有毒),这两者合用就会增加毒性。
3.6 开设用药咨询
医院开设用药咨询台,由专业人员对医务人员介绍新药,让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新药情况,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答疑,避免患者随便自行服药而引起中毒。
参考文献:
[1]刘双根.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3):556-557
[2]王雪英.造成中药毒性的因素与对应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7):291-293
[3]宋小莉.中药药性中“有毒无毒”问题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