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學重点:
体会文章中作者复杂的情感,把握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方法:
朗读体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其中最富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他的爱国诗我们学过《春望》(齐背诵),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出示课题)。
二、诗歌学法指导
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析诗题 2.知作者 3.想画面(故事) 4.品语言 5.悟情感
三、析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2.解析诗题:(板书课题)
(1)“为”的读音;(2)“为…所”被动句式;(3)歌行体;
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作者会抒发什么感情?
四、想画面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边听边联想画面。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明确字音)。
2.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3.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说明】通过听配乐朗读录音和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置身于诗词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把握读音,感知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试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博大胸怀及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体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本文作者, 唐代著名诗人,字,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叫“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有盛转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 ”,而本人有被称为“”。
2.解释加线词语
俄顷( )大庇( )挂罥( )何由彻( )安得( )
二、诗歌学法指导之四——品语言(小组讨论并展示)(18')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
(赏析方法指导:1.抓表现力强的词句。2.描绘的意境。3.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展示交流、补充。对每一诗节是的分析,学生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教师根据情况再做提示。
第一诗节:
(1)注意字词“怒号”、“卷”、“飞渡、洒、挂、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的赏析。
(2)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秋风破屋)
第二诗节:
(1)看到茅屋被秋风吹毁后,诗人当时心情是怎样的?(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
(2)群童为何抱茅?(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3)“老”字赏析。(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叹息”赏析。(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 (群童抱茅)
第三诗节:
(1)“雨脚如麻”“冷死铁”赏析。(“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2)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好呢? (长夜沾湿)
第四诗节:
(1)赏析体会作者的祈求、期盼。
(2)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呢? (祈求广厦)
三、诗歌学法指导之五——悟情感
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层层深入,体悟情感。
(1)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吗?
(2)面对这重重不幸,换了是你怎么想?诗人的表现是什么?
(3)诗中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句?抒情的高潮是哪句?
(4)诗人的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四、课堂积累
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其他“古仁人”的忧国忧民名句。
3.理解填空
①文中表现诗人对群童抱茅而去无可奈何的句子是。
②诗中表现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
③诗中感情升华,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句子是。
五、总结
作业布置:理解课文,把握作者情感后,展开想象,将原文改写为记叙文。(提示:把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沾湿的情景具体描绘,特别要具体描绘杜甫这个人物形象,具体描写出他在各种情境下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设计:
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學重点:
体会文章中作者复杂的情感,把握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方法:
朗读体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其中最富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他的爱国诗我们学过《春望》(齐背诵),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出示课题)。
二、诗歌学法指导
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析诗题 2.知作者 3.想画面(故事) 4.品语言 5.悟情感
三、析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2.解析诗题:(板书课题)
(1)“为”的读音;(2)“为…所”被动句式;(3)歌行体;
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作者会抒发什么感情?
四、想画面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边听边联想画面。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明确字音)。
2.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3.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说明】通过听配乐朗读录音和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置身于诗词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把握读音,感知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试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博大胸怀及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体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本文作者, 唐代著名诗人,字,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叫“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有盛转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 ”,而本人有被称为“”。
2.解释加线词语
俄顷( )大庇( )挂罥( )何由彻( )安得( )
二、诗歌学法指导之四——品语言(小组讨论并展示)(18')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
(赏析方法指导:1.抓表现力强的词句。2.描绘的意境。3.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展示交流、补充。对每一诗节是的分析,学生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教师根据情况再做提示。
第一诗节:
(1)注意字词“怒号”、“卷”、“飞渡、洒、挂、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的赏析。
(2)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秋风破屋)
第二诗节:
(1)看到茅屋被秋风吹毁后,诗人当时心情是怎样的?(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
(2)群童为何抱茅?(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3)“老”字赏析。(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叹息”赏析。(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 (群童抱茅)
第三诗节:
(1)“雨脚如麻”“冷死铁”赏析。(“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2)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好呢? (长夜沾湿)
第四诗节:
(1)赏析体会作者的祈求、期盼。
(2)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呢? (祈求广厦)
三、诗歌学法指导之五——悟情感
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层层深入,体悟情感。
(1)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吗?
(2)面对这重重不幸,换了是你怎么想?诗人的表现是什么?
(3)诗中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句?抒情的高潮是哪句?
(4)诗人的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四、课堂积累
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
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其他“古仁人”的忧国忧民名句。
3.理解填空
①文中表现诗人对群童抱茅而去无可奈何的句子是。
②诗中表现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句子是。
③诗中感情升华,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句子是。
五、总结
作业布置:理解课文,把握作者情感后,展开想象,将原文改写为记叙文。(提示:把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沾湿的情景具体描绘,特别要具体描绘杜甫这个人物形象,具体描写出他在各种情境下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