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人唯贤”与“任人为嫌”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人才的使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慧眼识人才,合理用人才,有计划开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任人唯贤; 任人为嫌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3-0030-01
  
  “任人唯贤”是为国为民思想的集中体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任人唯贤呢?
  第一,要使用人才必先识别人才。要识别人才首先必须掌握识别人才的标准。关于衡量人才的标准,人们一致推崇德才兼备。而笔者认为,人才除了应有的德才之外,其“贤”在一定的程度上应与“嫌”是一致的。“嫌”为“嫌弃”之嫌。其一,意味着其一定不是老好人,常惹上下级贪官“嫌”。这些人敢于坚持原则,不同流合污;敢于与不正当行为做斗争,敢于抵制歪风邪气。也就是说,这些人应有一身正气。其二,意味着这些人一定不是平庸之辈,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流,而是常惹昏官“嫌”、庸人妒。这些人只要无愧于天下苍生,敢于干实事、创业绩;敢于事为人先。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事业上应有点霸气。其三,这些人还有点傻气,常惹亲人“嫌”。这些人大公无私,甚至公而忘私;这些人铁面无私,甚至六亲不认;这些人经常三过家门而不入,劳而不怨,见义忘利,甚至舍生取义。
  第二,要掌握识别人才的方法。(1)不要轻信议论,要亲自考察。《吕氏春秋》中说,“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即要亲自考察人才德行、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观念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可以实行量才授任的原则,以达到人尽其才,避免人才浪费。(2)应在实际工作中考察人才的才干。张居正主张“用舍进退,一切功实为准”,即对人才的各方面素质应该在实践中去考察,用实践的结果来甄别贤愚。(3)应根据实绩判断能力强弱。这种实绩应是一种综合实绩,既注重主观努力又考虑到客观效果;既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又考虑到长远利益;既注重工作实绩又注重政治实绩;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既注重个人作用又注重集体作用;既注重偶然现象更注重一贯表现。这种实绩的考察是定性、定量两种考察的结合,以真正做到人才的考核结果的全面、准确和合理。
  第三,人才的甄别应充分考虑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则。公开选拔干部正是为贯彻这一路线而进行的探索,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公开选拔干部,应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充分走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又有利于人才的甄别。孟子主张鉴别贤人要倾听百姓的意见,不能只听亲信之言。他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他指出君主切忌凭个人好恶决定取舍,而应该尊重国人的意见,因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官员的为人处事,是否为民谋了福利,老百姓是最有发言权的。总之,“贤”的最直接的标准、考察的最直观方法就是只要老百姓不“嫌”,此人一定就是贤才。
  选拔出贤才之后,怎样使用他们就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该实行量才授任的原则。所谓量才授任,就是按行政人员的实际才能安排相应的职务,使人与事之间相得益彰,使工作人员做起事来得心应手,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作用。对于现代管理来说,优秀的人才包括两种人:一种是具有创造性、革新性、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另一种是具有战略眼光,善于现代管理的领导型人才。这两种人才不仅必须具有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必须时刻掌握当前科技和管理方式的最新动态。总之是见多识广、明辨时势,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抉择力的领先人物。要做到量才授任,就必须知人善任。所谓知人,就是全面地、公正地、历史地、发展地识别贤才,再识别其长处与不足,然后按岗位特点安排工作,也就是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所在。
  其次,必须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用人不疑是建立在知人的基础上的,就是对使用之人,要充分的信任,让其在自己的岗位上放手工作,大胆负责,权利自主。也就是说,领导不直接干预他们的事务。“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欧阳修:《为君难论上》)相反,若对使用之人不信任,心存疑虑,就会妨碍事业的成功。
  最后,在人才使用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之一。竞争不仅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破除任人唯亲、忌贤妒能等不正之风和论资排辈等陈腐观念,实现人事行政的优胜劣汰、选贤任能、奖勤罚懒。同时,竞争对人才还有鞭策、激励的作用,使他们有一定的危机感,有利于人才为了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忘我的工作、学习,因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行政学院)
其他文献
2006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高放教授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它精选了作者25年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虑与建议。有理论,有无可辩驳的史实,有具体方案。全书共分五篇:(1)政治体制改革总论篇;(2)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篇;(3)关于党内民主篇;(4)关于人民民主篇;(5)关于多党合作的党际民主篇。洋洋洒洒三十六万言,字斟句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新论点、新论断、新方案层出不穷。例如作者认为党
期刊
[摘要] 董事会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央企董事会建立的基础,央企新董事会的建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主要有三大特点和三个局限性,本文从理论上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央企新董事会;特点;局限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10—0018—02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董事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
期刊
[摘要]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企业组织能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和实力。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环境的现状为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制度性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制度选择;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 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10-0020-02    一、企业集团内部成长的制度选择    与美国企业集团
期刊
[编者按]《理论前沿》于1996年4月创刊,胡锦涛同志撰写《发刊词》。今年是《理论前沿》创刊十周年。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开创未来,我们于4月30日召开“《理论前沿》创刊十周年座谈会”。来自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在京著名专家学者、中央党校领导、首都新闻单位记者、作者读者代表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刘延东、姜春云、布赫、王文元等领导写来贺信、贺词。我们怀着十分诚挚的心情感谢大家与我们一起分享办刊十周年
期刊
[摘要]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注重社会公平,从整体上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要大力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完善分配制度,增强财政税收调节,规范分配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等突出问题,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社会收入; 分配; 差距;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期刊
[关键词] 中美关系;研讨  [中图分类号] D822.3(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10-0046-02    2006年4月14~15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办了“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外交学院、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共60余人
期刊
[关键词] 石油石化企业;党建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10-0044-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自主创新”。按照突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总要求,企业党建工作应着力工作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努力把党组织建设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政治核心和坚强
期刊
姜春云同志撰写的《桥和船——新时期领导方法18篇》一书正式出版后,在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这部著作通篇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因为它来自实践,升华实践,指导实践。下面,我就围绕这个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第一,这是一部来自实践、通篇内容都深深植根于领导工作实际的力作。领导科学是实践之学,领导工作的规律必须从领导工作实践中去总结。这部著作,既是姜春云同志从政半
期刊
[关键词] 利益博弈; 弱者; 公平规则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3-0036-01    让中国各弱势群体充分参与全社会的利益博弈,使他们在利益博弈的舞台上,理直气壮地为捍卫自身的利益权利,进行充分的表达、沟通、争执与协商,是利益博弈时代政府和社会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体现社会公正的利益博弈均衡,必须坚持两大正义
期刊
[摘要] 2005年以来,中美高层互访和美国高官访华次数明显增加,表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战略性相互适应的新阶段。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性; 适应; 新阶段  [中图分类号] 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3-0026-02    2005年以来,中美高层互访频率出现引人注目的升高,美国国务卿赖斯、副国务卿佐利克、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先后访华,9月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