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精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应融入到社会各行当的发展中,艺术教育也不能避免。目前,艺术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转变,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对艺术教育转型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对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转型;文化传承与发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历漫长发展过程之后的精华。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艺术教育的改革就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变。在艺术教育转型期间,为了将审美意识和现代社会的物质形态相协调,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关键。所以,探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有效的促进艺术教育转型的实现。
一、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
在“大众教育”阶段,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遗留等现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的表现,所以,文化传承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生命力的再造和延续。做好艺术教育转型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是基础。
(一)艺术传统文脉的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因图腾崇拜而出现了符号。“人心营构之象”,符号真实的反应了原始时期人类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发展经历了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符号作为装饰的时代逐渐开启,审美观念也逐渐完善。之后,百家争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兴起使得我国的文化迅速崛起,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向极致。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不仅要将目光放在一点上,更要将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融入到知识体系中,以完善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艺术理念的传承
我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不受《易经》的影响,《易经》“天然合一”的思想几乎渗透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它的思想核心就是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世界,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除此之外,《易经》的阴阳之说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建筑为例,故宫的建造完全符合易经的“三才之道”,“紫禁城”与“紫薇垣”相应,“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天阙三垣”相应等,“乾清宫”中“乾”为“天”,“坤宁宫”中“坤”为“地”。故宫的种种设置无不传承了古代文化传统,在体现艺术内涵的同时,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在教育转型时期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文化理念,才能有效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艺术设计,才能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艺术形式的本质是文化精神的体现,比如憨态可掬的泥人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俗的实用性;活灵活现、异彩纷呈的剪纸实际上体现的是每幅图画背后的寓意,比如“猫蝶图”实际上表示的是对老人安康的祝福,因为“猫蝶”与“耄耋”谐音。我国很多传统艺术形式都拥有深层的寓意。所以,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对文化的传承不仅要传承其艺术形式,更要传承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真正传承和发扬。
二、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形式
在艺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受到的影响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了实现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处理要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之外,选择科学的传承方式是关键。本文探讨的文化传承方式是生态文化传承方式。
(一)生态文化传承方式的内涵
生态文化传承方式指的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基础,以维度联系、多元对话和融合为特征,有效的保证了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生态文化传承倡导在艺术教育转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脉络、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
(二)生态文化的多元继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文化起源的多元化进行描述的时候了“多种文化星球”之一短语,喻指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也不相同,世界文化也是如此,在不同的种族、民俗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也不相同。所以,在艺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在对多元文化进行继承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些多元文化有选择的进行继承,不能生搬硬套,要将其和本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共生,以丰富我国的文化形式。
(三)文化传承的多维化
文化的起源是一个点,但是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的放射状、多维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文化传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明确文化发展脉络,梳理各文化之间的边缘性和异质性,明确文化传承的方向;第二,在对纵向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要分析各文化间的联系度和交接面,以面块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传承;第三,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转型相衔接,以艺术教育转型中的培养目标、教学方针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的传承,以保证文化的传承效果。通过这种多维化的文化传承模式,明确文化传承方向、实现文化传承的块面结合、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转型相结合,能够满足艺术教育转型中受教者的不同文化需求,能够有效的提高文化传承效果。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在艺术教育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是基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包括艺术传统文脉的传承、艺术理念的传承和艺术精神内涵的传承。文化传承的方式就是生态文化传承方式,就是要对文化进行多元继承和多维继承,以满足不同受教者的文化传承需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艺术的本质,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实现艺术教育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谦.在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传承教育的研究——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本土文化传承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85.
[2]张莉.大学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取向管窥[J].甘肃高师学报,2015,(1):70-72.
[3]高薇.论大学生文化传承与人文艺术教育建设[J].考试周刊,2015,(17):159.
作者简介:
周媛媛(1981~),女,重庆人,本科,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设计。
关键词:艺术教育;转型;文化传承与发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历漫长发展过程之后的精华。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艺术教育的改革就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变。在艺术教育转型期间,为了将审美意识和现代社会的物质形态相协调,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关键。所以,探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有效的促进艺术教育转型的实现。
一、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
在“大众教育”阶段,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遗留等现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的表现,所以,文化传承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生命力的再造和延续。做好艺术教育转型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是基础。
(一)艺术传统文脉的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因图腾崇拜而出现了符号。“人心营构之象”,符号真实的反应了原始时期人类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发展经历了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符号作为装饰的时代逐渐开启,审美观念也逐渐完善。之后,百家争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兴起使得我国的文化迅速崛起,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向极致。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不仅要将目光放在一点上,更要将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融入到知识体系中,以完善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艺术理念的传承
我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不受《易经》的影响,《易经》“天然合一”的思想几乎渗透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它的思想核心就是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世界,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除此之外,《易经》的阴阳之说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建筑为例,故宫的建造完全符合易经的“三才之道”,“紫禁城”与“紫薇垣”相应,“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天阙三垣”相应等,“乾清宫”中“乾”为“天”,“坤宁宫”中“坤”为“地”。故宫的种种设置无不传承了古代文化传统,在体现艺术内涵的同时,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在教育转型时期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文化理念,才能有效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艺术设计,才能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艺术形式的本质是文化精神的体现,比如憨态可掬的泥人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俗的实用性;活灵活现、异彩纷呈的剪纸实际上体现的是每幅图画背后的寓意,比如“猫蝶图”实际上表示的是对老人安康的祝福,因为“猫蝶”与“耄耋”谐音。我国很多传统艺术形式都拥有深层的寓意。所以,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对文化的传承不仅要传承其艺术形式,更要传承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真正传承和发扬。
二、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形式
在艺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受到的影响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了实现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处理要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之外,选择科学的传承方式是关键。本文探讨的文化传承方式是生态文化传承方式。
(一)生态文化传承方式的内涵
生态文化传承方式指的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基础,以维度联系、多元对话和融合为特征,有效的保证了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生态文化传承倡导在艺术教育转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脉络、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
(二)生态文化的多元继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文化起源的多元化进行描述的时候了“多种文化星球”之一短语,喻指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也不相同,世界文化也是如此,在不同的种族、民俗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也不相同。所以,在艺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在对多元文化进行继承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些多元文化有选择的进行继承,不能生搬硬套,要将其和本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共生,以丰富我国的文化形式。
(三)文化传承的多维化
文化的起源是一个点,但是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的放射状、多维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文化传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明确文化发展脉络,梳理各文化之间的边缘性和异质性,明确文化传承的方向;第二,在对纵向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要分析各文化间的联系度和交接面,以面块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传承;第三,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转型相衔接,以艺术教育转型中的培养目标、教学方针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的传承,以保证文化的传承效果。通过这种多维化的文化传承模式,明确文化传承方向、实现文化传承的块面结合、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转型相结合,能够满足艺术教育转型中受教者的不同文化需求,能够有效的提高文化传承效果。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在艺术教育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是基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包括艺术传统文脉的传承、艺术理念的传承和艺术精神内涵的传承。文化传承的方式就是生态文化传承方式,就是要对文化进行多元继承和多维继承,以满足不同受教者的文化传承需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艺术的本质,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实现艺术教育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谦.在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传承教育的研究——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本土文化传承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85.
[2]张莉.大学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取向管窥[J].甘肃高师学报,2015,(1):70-72.
[3]高薇.论大学生文化传承与人文艺术教育建设[J].考试周刊,2015,(17):159.
作者简介:
周媛媛(1981~),女,重庆人,本科,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