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与发扬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精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应融入到社会各行当的发展中,艺术教育也不能避免。目前,艺术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转变,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对艺术教育转型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对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育;转型;文化传承与发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历漫长发展过程之后的精华。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艺术教育的改革就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变。在艺术教育转型期间,为了将审美意识和现代社会的物质形态相协调,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关键。所以,探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有效的促进艺术教育转型的实现。
  一、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
  在“大众教育”阶段,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遗留等现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的表现,所以,文化传承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生命力的再造和延续。做好艺术教育转型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是基础。
  (一)艺术传统文脉的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图腾崇拜,因图腾崇拜而出现了符号。“人心营构之象”,符号真实的反应了原始时期人类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发展经历了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符号作为装饰的时代逐渐开启,审美观念也逐渐完善。之后,百家争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兴起使得我国的文化迅速崛起,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向极致。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教育不仅要将目光放在一点上,更要将我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融入到知识体系中,以完善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艺术理念的传承
  我国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不受《易经》的影响,《易经》“天然合一”的思想几乎渗透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它的思想核心就是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世界,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除此之外,《易经》的阴阳之说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建筑为例,故宫的建造完全符合易经的“三才之道”,“紫禁城”与“紫薇垣”相应,“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天阙三垣”相应等,“乾清宫”中“乾”为“天”,“坤宁宫”中“坤”为“地”。故宫的种种设置无不传承了古代文化传统,在体现艺术内涵的同时,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在教育转型时期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文化理念,才能有效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艺术设计,才能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艺术形式的本质是文化精神的体现,比如憨态可掬的泥人实际上体现的是民俗的实用性;活灵活现、异彩纷呈的剪纸实际上体现的是每幅图画背后的寓意,比如“猫蝶图”实际上表示的是对老人安康的祝福,因为“猫蝶”与“耄耋”谐音。我国很多传统艺术形式都拥有深层的寓意。所以,在艺术教育转型时期对文化的传承不仅要传承其艺术形式,更要传承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真正传承和发扬。
  二、艺术教育转型中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形式
  在艺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受到的影响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了实现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处理要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之外,选择科学的传承方式是关键。本文探讨的文化传承方式是生态文化传承方式。
  (一)生态文化传承方式的内涵
  生态文化传承方式指的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基础,以维度联系、多元对话和融合为特征,有效的保证了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生态文化传承倡导在艺术教育转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脉络、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
  (二)生态文化的多元继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类文化起源的多元化进行描述的时候了“多种文化星球”之一短语,喻指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也不相同,世界文化也是如此,在不同的种族、民俗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也不相同。所以,在艺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在对多元文化进行继承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些多元文化有选择的进行继承,不能生搬硬套,要将其和本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共生,以丰富我国的文化形式。
  (三)文化传承的多维化
  文化的起源是一个点,但是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的放射状、多维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文化传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明确文化发展脉络,梳理各文化之间的边缘性和异质性,明确文化传承的方向;第二,在对纵向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要分析各文化间的联系度和交接面,以面块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传承;第三,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转型相衔接,以艺术教育转型中的培养目标、教学方针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的传承,以保证文化的传承效果。通过这种多维化的文化传承模式,明确文化传承方向、实现文化传承的块面结合、将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转型相结合,能够满足艺术教育转型中受教者的不同文化需求,能够有效的提高文化传承效果。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在艺术教育转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艺术教育转型中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明确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是基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内容包括艺术传统文脉的传承、艺术理念的传承和艺术精神内涵的传承。文化传承的方式就是生态文化传承方式,就是要对文化进行多元继承和多维继承,以满足不同受教者的文化传承需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艺术的本质,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实现艺术教育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谦.在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传承教育的研究——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本土文化传承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85.
  [2]张莉.大学艺术教育中民间艺术取向管窥[J].甘肃高师学报,2015,(1):70-72.
  [3]高薇.论大学生文化传承与人文艺术教育建设[J].考试周刊,2015,(17):159.
  作者简介:
  周媛媛(1981~),女,重庆人,本科,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设计。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是我们一代人的责任和任务,高校中国画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中国画教学,以适应艺术教育的发展。综合
乾隆帝晚年时,回忆起他曾经决定或主持过的多次军事行动,写了一篇《十全记》,就是把十次重大军事行动拼凑为“十全武功”,并自诩为“十全老人”。这十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十全记》中有很简单的概括:“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越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尼泊尔)降,合为十”。今天看来,这“十功”应是好坏参半,既有为了国家统一,阻遏侵略者的战争,也有为了维护皇权
期刊
目的: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知晓率只有16.6%-33.9%。又因其对冠状动脉疾病和心
摘 要: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陕北民间艺术瑰宝的美誉。陕北民歌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几次辉煌的历史时期,在陕北民歌的搜集整理方面,理论研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但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多元文化逐渐渗透的状况下,受到严重冲击,从而遇到发展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陕北民歌;困境;对策 
期刊
摘 要:“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对法治建设的方式思考也是层出不穷。本文从两汉时期确定的《春秋》决狱这一特殊的审判方式上入手,再从立法、司法、执法三个角度总结出《春秋》决狱这种审判方式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春秋决狱;法治建设;借鉴意义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说:“《春秋》之听讼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
期刊
摘 要:《变形记》是作者在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想象的基础上创作的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主要阐述了在家庭和社会的压迫下,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由人异化为甲虫终至死亡的变化历程。作者通过《变形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变形下所隐藏着阴暗和丑陋,更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其中所表现的对人性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从《变形记》中探讨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性的影响,再联系实际,略微阐述当今社会
期刊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心血瘀阻夹痰浊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为冠心病稳定型心
期刊
摘 要:蔡楚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立足于辽阔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生存现状,他的电影实践与对艺术的精辟见解,使其作品据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浓厚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创作主题;创作脉络;创作手法  中国第二代导演群星璀璨,他们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以惊人的力量,为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领航,成就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其中,蔡楚生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与作品中民族性、现代性的艺术灵魂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现实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