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叶子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每每望见满墙的爬山虎,人们总是惊叹于它的“绿”。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在这绿意盎然的背后爬山虎的付出?阅读下面的文字,你将会清楚这番坚忍奋斗的过程;你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倔强”的含义。
  
  故乡老屋的东墙时有爬山虎匍匐蔓延。它们长在这个幸运的方位,每日第一个亲得曙光的芳泽,很是绿意葱茏。东墙裂痕的沧桑,搭配这种绿色,描画出了久远年代的轮廓,讲述一段飘着炊烟的童年时光,讲述老人手中的摇扇以及身前的象棋残局。后来老屋改建,东墙被拆,成堆的爬山虎由碎石陪葬。
  当时我走过去拎起一根沾满泥灰的枝蔓,看它的吸盘,纤细却张狂,吸盘内依然攫住一些墙粉,便觉得它是倔强之物。几块碎石未必能阻断它当初横行的霸气。泥灰下的长眠毕竟是种懒惰,不知它是否还有兴趣冒出头来,和风雨较劲。
  新墙砌好后,碎石暂堆在墙西供以后扩建场院用。我想,如果爬山虎要东山再起,只得在这“坟堆”上了,并且只能观看暮日的阴影。一切并没有太出乎我的预料,它们又重新探头,并不嫌弃落脚处有多寒酸。不明白它们是怎样在碎石中保种的,总之它们实在倔强,坚决不接受绝境审判。只是当初叱咤墙面的风光已成回忆,而在石堆缝隙间游走,又显得太过普通。新砌的水泥墙不欢迎爬山虎来凑热闹。旧墙化为乌有,拆除了一切回忆,也摆脱了一切和回忆有瓜葛的悲喜交集;爬山虎呢?如今的不起眼是否还依恋回忆中的横行无忌?它们无法回答我。但我能肯定,一个“坟堆”适合测试倔强,却无法营造霸气。
  新墙外人来人往,难得有人留心寒酸角落中那缕时过境迁的绿色。新墙之内的我钟爱网络上时尚的律动,却记不得旧墙上不时剥落的琐屑味道,也闻不到爬山虎叶片的碧绿芳香。偶尔夜行归来,能发现爬山虎聆听星月的神态,似乎如归隐般辞别了一个不属于它的时空环境,安享一份由鄙陋酿造的恬淡。倔强的挣扎,趋于一种从容淡定,笑对日月流转,怡然悠然,未尝不是好的归宿。只是爬山虎可能一向把自己纵容惯了,靠区区“坟堆”求得新生还不够,一逮到靠墙的机会,总不忘重温恣肆横行的旧梦。以前逢假期回乡,我发现它们若即若离地和水泥墙缠绵一下,不禁一笑,将它们扯开。水泥墙上的空调还年轻,不需要这些上了年纪的配饰。当时正读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我便在二楼窗口画上一片叶子,向下方的爬山虎调谑:指望一叶梦想,感觉自己能爬上阳光吧。
  一个假期回家,所见情状有点意想不到。西墙的半壁江山已被爬山虎占据,无数鲜亮的叶片在晚风中抖得潇洒,问候夕阳。窗口所画叶片处赫然被一片真叶代替,不由感慨:倔强之物毕竟是倔强之物,失落的辉煌从来没有以玩味旧梦来搪塞。霸气本性从来不容忍让,明明是曾经的事实,何苦要沦为现在的梦想?垂直爬行未曾驯化。仔细看看那片真叶,轮廓竟与所画叶片不谋而合了。
其他文献
存发现了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的规律后,光物理学家非常激动,他想用理论指导实践,要把科学转化为_生产力。  他兴冲冲地跑到河边,对正在叉鱼的渔夫说:“根据我刚刚发现的科学规律,你在叉鱼时应该考虑光线折射所造成的视觉误差,你所看到的水中的鱼的虚像在真鱼的前上方,所以你叉鱼时鱼叉应瞄向你看到的鱼的后方!”  渔夫羞愧地摇了摇头:“先生,我听不懂您的科学……”  光物理学家急得直搓手:“这
读书、行路历来是人们修学的两种方式。这个假期,你有没有想过,以行路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教材中这些地名的温度?    聒噪碧绿的夏天,我漫步中山陵,追寻孙中山先生的足迹。   首先来到的是半月形广场,举目望去,在钟山的一片绿色海洋中,白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矗立山头,雄伟壮观;蓝色的琉璃瓦点缀其上,熠熠生辉。我沿着广场拾阶而上,迎面便是“博爱”牌坊。在孙先生的一生中,“博爱”精神一直引领着他为民族的独立
一  二十多年前的1995年前后,旧金山湾区华人圈首屈一指的广东话电视节目《晚间七点钟新闻》,每天插的广告中,有一则宣传本地小报《乐报》,画面上,一位清纯妹子指着本地景点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九曲花街的照片,说一句“想知道,睇《乐报》”。这引起我的好奇:《乐报》是什么来头?  到那一年,我已在旧金山生活了十六年,不但每天读报,还在其中一家当过编译,传媒这一行不乏朋友,对纸媒的生态相当熟悉。发行全美各
宇航服缺席    上世纪70年代初。为赶超美国人设计的两座舱飞船,前苏联的设计师们紧急将原有的两座舱“联盟号”飞船改成了三座舱。由于座位太小,要“挤进”这个窄小的飞船,宇航员只好放弃占用很大空间的宇航服。虽然这种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联盟号”的主设计师米申却一再夸口说:“就算宇航员只穿内裤飞行也是一百个安全。”  1971年6月6日。多勃罗沃尔斯基、沃尔科夫和帕查耶夫乘坐“联盟11”飞船从拜
西方女作家写中国的不多,美国的赛珍珠算是比较著名的一位。而创作了《名门》等畅销书的谢福芸,堪称“英国的赛珍珠”。谢福芸曾创作了四部关于中国经历的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度畅销欧美。据考证,谢福芸这四部小说所描述的故事,除了人名虚构之外,都反映了非虚构的历史情节,纪实的成分很浓,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特殊的韵味。出生在宁波,童年在温州  谢福芸(1885—1959)是赴华传教士、著名汉学家苏慧廉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饶有兴致地侧耳倾听工人们敲击钢筋的声音,想象那是一首交响乐。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看那个在钢筋柱间上下移动的“房子”,我想象我坐在里面飞翔的潇洒。  我喜欢站在工地前,看一眼建筑物的宣传海报,再看一眼正在施工的高楼。闭上眼,我可以想象出它建成后的模样。  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站在工地上,戴上红色安全帽,激动地走进这本不属于学生的施工区。“注意脚下哦,会有钉子。看着前方走,不要撞上
“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一部由美国公司投资制作并以西方人视角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日前在北京正式首映。该片通过讲述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滞留当地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美国女教师明妮·沃特林等十几位西方人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保护近20万南京市民免遭日军暴行的故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  这部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
生命是一道流向远方的水,对于以往的遗憾我不愿叹息。我愿这小水流是鲜活而不腐的。它只知一径地向着前面流去,并不湍急,也不浩大。我知道它有停止的一天,但它只知流动。我不相信偉大或不朽,我只知道作为平等的人,他对历史的尽责。少年壮志,青春狂傲,于我都成了昨日。生而有涯,但愿生而无愧。我期望着推迟衰老的到来。对于令人羡慕的青春,我喜爱“20岁的教授”的称呼;对于同样令人羡慕的对传统和习惯势力的反叛,我甚至
在中国中古史上,与大名鼎鼎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相媲美的,是“四萧”——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萧氏父子四人都博览群书,文采风流,既是皇族,也是名士。除了萧统在做太子时就早逝以外,其他三人都登基为帝,然而最后或被饿死,或被弑杀,皆以悲剧收场,让人不免无限感慨。萧梁王朝为南朝文化的顶峰,而萧氏父子的死亡则可谓是其由盛转衰的标志。这里单说梁简文帝萧纲。一、名士风流三
《岁月诗痕》是唐之享同志的诗集,2015年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诗集收录了他的二百四十三首诗作,囊括了他在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人生各个时期的学习、工作、生活、闲暇等内容。诗作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之享同志对于党和国家、人民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热爱与眷恋,该诗集堪称他七十年工作生活岁月的缩影。  《岁月诗痕》分篇展现了之享同志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际遇、理想抱负以及所思所感。1959年才十四岁的他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