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表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我们变革课堂,还需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写作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写来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考作文逐渐走出过去保守的命题方式,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的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调整思路,作文教学也应该紧跟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前提下,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一、高中作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为了发展自我、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胜任职务所具备的关键的的知识、技能、品质和才干等元素。而作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人文素养以及主体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国外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早,我国直到2016年才确定将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目前,关于高中生作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作文特殊性,高中生作文核心素养我认为包括这四个方面:一是具有高尚的情操。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中国人自古讲究德才兼备,德行比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加重要。二是就是阅读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写得好的人一般都是阅读量大,读了大量的书籍。如果学生本文知识面宽广,就很容易信手拈来,用在文章中。三是表达技巧。作文其实就是考虑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技巧不仅仅指的是遣词造句、结构布局、文章见解等方面,而且还包括学生用语言、音乐、艺术等表达思想情感所采取的技巧,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有以下五种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材料安排、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四是文化层次。
文化层次不是指一个人的学历,而是指的是一个人接受教育以后,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形成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化育,这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层次的高低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某些语文教师对本专业缺乏必要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对于教师同样适用。某些老师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创新,一味唯成绩论。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一个对本职工作毫无热情的人,又怎么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又怎能激发学生在作文中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兴趣?语文教师如果心怀对语文学科、对学生的热爱,才会产生深入研巧教材教法的兴趣,才会焕发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才能用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灵感。
2、作文教学目功利性十分明显
在很多高中学校里,升学率对教师而言,依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急功近利,一切以高考成绩作为行动指导,作文课成了应付考试的训练课。高考题型要求成了“风向标”。高考常考的作文题型要提前练、抓紧练,高考容易拿分的作文模式要重点讲、重点写,唯独不去深入了解、切身考虑学生表达、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忽视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和个性意识的发展。作文表达与生活实际脱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
3、作文教学推进新课改的实践能力不强
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作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系统,深入了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内容标准、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然而,自身知识储备更新的不及时,让过去多年以来固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思想仍禁固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想,不能内化和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束缚,教师自身思维僵化,不可能能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作文教学内容无序且模式单一
从每个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来看,众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对教材的思考、衡量和学科主体意识,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然而选择的作文题目却又往往偏离教材;还因为课程时间的关系,东一御头西一棒子,缺乏结合学生具体实际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的学科主动性。教师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成了教科书和学生之间一个瞥脚的搬运工。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1、学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特征。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对文字、文章的鉴赏能力,能够感受到文字描写的意境,从而品位到文章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師在教学的时候,体会到朱自清描写的这种景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修辞手法。比如作者用“泻”与月光如流水般这个比喻,写月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雾浮在荷塘里,“浮”这个动词将月光和水气融为一体,将雾的轻柔准确描述出来,给画面增添了素雅的感觉。在学习的时候,要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提高自己写作用词的准确度以及文字的音乐美。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叠词深化物态的形象。比如渐渐、淡淡、层层、薄薄以及仿佛、苍茫、宛然等双声叠词,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感。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分层次的阅读和赏析文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当前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写的作文干巴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无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一些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上的课文之外,很少阅读古典文学著作、一些经典的文章,所以导致学生下笔的时候很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自然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比如,2016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是一位考生写的《阅读的三重境界》。整篇文章,层层推进,从消遣式阅读、到功利性阅读,再到精神性阅读,一层层,不断推进文章的主体,从而阅读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过程,不应该掺杂太多的功利性在里面。这也可以看出考生平时也阅读了很多书籍,不然也不会有这么深的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给学生进行阅读。
3、平时要多积累作文素材
我们去翻看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阅读了古今中外的书籍,从遣词造句和文章立意再到谋篇布局,结构合理,语言精练。这也得益于学生平时的积累。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读到比较经典或者写的比较好的句子,将其摘抄下来,并进行记忆。在写作的时候,将一些比较好的句子用到文章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文章润色不好。在高考中,还能为考生加分。
总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写作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写来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阴崔雪,程豪.高考作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8(19):77-80.
[2]张玉璠.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语文,2017(33):111-112.
[3]王加升.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5):6.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高考作文逐渐走出过去保守的命题方式,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的核心素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调整思路,作文教学也应该紧跟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前提下,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一、高中作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为了发展自我、进入社会以后能够胜任职务所具备的关键的的知识、技能、品质和才干等元素。而作文核心素养指的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人文素养以及主体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国外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早,我国直到2016年才确定将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目前,关于高中生作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根据作文特殊性,高中生作文核心素养我认为包括这四个方面:一是具有高尚的情操。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中国人自古讲究德才兼备,德行比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加重要。二是就是阅读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写得好的人一般都是阅读量大,读了大量的书籍。如果学生本文知识面宽广,就很容易信手拈来,用在文章中。三是表达技巧。作文其实就是考虑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技巧不仅仅指的是遣词造句、结构布局、文章见解等方面,而且还包括学生用语言、音乐、艺术等表达思想情感所采取的技巧,能够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表达效果。表达技巧有以下五种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材料安排、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四是文化层次。
文化层次不是指一个人的学历,而是指的是一个人接受教育以后,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形成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化育,这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层次的高低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某些语文教师对本专业缺乏必要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对于教师同样适用。某些老师不愿意去学习,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去创新,一味唯成绩论。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一个对本职工作毫无热情的人,又怎么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又怎能激发学生在作文中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兴趣?语文教师如果心怀对语文学科、对学生的热爱,才会产生深入研巧教材教法的兴趣,才会焕发传授知识的丰富情感,才能用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灵感。
2、作文教学目功利性十分明显
在很多高中学校里,升学率对教师而言,依然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急功近利,一切以高考成绩作为行动指导,作文课成了应付考试的训练课。高考题型要求成了“风向标”。高考常考的作文题型要提前练、抓紧练,高考容易拿分的作文模式要重点讲、重点写,唯独不去深入了解、切身考虑学生表达、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忽视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和个性意识的发展。作文表达与生活实际脱节,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
3、作文教学推进新课改的实践能力不强
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作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系统,深入了解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内容标准、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然而,自身知识储备更新的不及时,让过去多年以来固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思想仍禁固着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想,不能内化和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束缚,教师自身思维僵化,不可能能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作文教学内容无序且模式单一
从每个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来看,众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对教材的思考、衡量和学科主体意识,只是机械地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然而选择的作文题目却又往往偏离教材;还因为课程时间的关系,东一御头西一棒子,缺乏结合学生具体实际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的学科主动性。教师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成了教科书和学生之间一个瞥脚的搬运工。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1、学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和创造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特征。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对文字、文章的鉴赏能力,能够感受到文字描写的意境,从而品位到文章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師在教学的时候,体会到朱自清描写的这种景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要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修辞手法。比如作者用“泻”与月光如流水般这个比喻,写月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雾浮在荷塘里,“浮”这个动词将月光和水气融为一体,将雾的轻柔准确描述出来,给画面增添了素雅的感觉。在学习的时候,要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提高自己写作用词的准确度以及文字的音乐美。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叠词深化物态的形象。比如渐渐、淡淡、层层、薄薄以及仿佛、苍茫、宛然等双声叠词,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感。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分层次的阅读和赏析文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当前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写的作文干巴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无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一些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上的课文之外,很少阅读古典文学著作、一些经典的文章,所以导致学生下笔的时候很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自然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比如,2016年上海市高考满分作文是一位考生写的《阅读的三重境界》。整篇文章,层层推进,从消遣式阅读、到功利性阅读,再到精神性阅读,一层层,不断推进文章的主体,从而阅读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过程,不应该掺杂太多的功利性在里面。这也可以看出考生平时也阅读了很多书籍,不然也不会有这么深的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推荐一些经典的名著给学生进行阅读。
3、平时要多积累作文素材
我们去翻看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阅读了古今中外的书籍,从遣词造句和文章立意再到谋篇布局,结构合理,语言精练。这也得益于学生平时的积累。一些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读到比较经典或者写的比较好的句子,将其摘抄下来,并进行记忆。在写作的时候,将一些比较好的句子用到文章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文章润色不好。在高考中,还能为考生加分。
总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写作实践活动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写来实现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阴崔雪,程豪.高考作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8(19):77-80.
[2]张玉璠.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语文,2017(33):111-112.
[3]王加升.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