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使教材更加丰满,生动和有趣,从而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吸引,教材中通过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中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數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几何直观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培养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看,教材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使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兴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与教,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发展平台,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教材的整体创新思路。
1 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材显得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
以往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相互独立,例如《高一下册》第四章的知识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从角的概念推广开始,一直延续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到第五章,整个一个章节讲解了有关向量的基本知识。章与章之间并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在学习了“向量”之后,忘了“三角”;复习了“三角”又忘了“向量”;反反复复,最后搞得一片茫然。新教材中特别注意了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保持数学方法的一致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有反复接触的机会,以保证他们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把握好数学的本质,保证教材的科学性,通过展示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强调对学生进行在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2 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标志之一,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思维方法的典范,普适性的科学语言,通用的科学工具以及对完美形式与结构的追求精神,向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的渗透。因此,教材除了以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义、定理等组成“骨架”以外,还应当有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一般性模式的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作为它的灵魂。为了使教材更加丰满,生动和有趣,从而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吸引,教材中通过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3 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搞清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知识才能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打好基础,需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作保证。因此,形成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内在要求。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方式 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有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好教材的结构体系,按学生的数学学习规律、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呈现内容,强调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主思维空间。
3.1 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书中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及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其思想方法发展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3.2 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3 思想性:合理安排数学概念和思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概括
以数及其运算、函数、空间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数学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灵魂”,体现寻求一般性模式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等,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本质,体验数学中的理性精神,加强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
3.4 联系性:将不同的数学思想有机地联系起来
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利用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不同的数学内容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水平。
无论课程改革怎样进行,教学体系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数学教学的宗旨:①数学是有用的,②数学是自然的,③数学是清楚的。只要牢记以上三点,相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将知识运用的自然,流畅。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中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數学的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维”,掌握数学方法,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几何直观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培养理性精神,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看,教材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使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兴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与教,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发展平台,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教材的整体创新思路。
1 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材中,任何一个新概念的引入,都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材显得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
以往的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相互独立,例如《高一下册》第四章的知识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从角的概念推广开始,一直延续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到第五章,整个一个章节讲解了有关向量的基本知识。章与章之间并没有做到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在学习了“向量”之后,忘了“三角”;复习了“三角”又忘了“向量”;反反复复,最后搞得一片茫然。新教材中特别注意了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保持数学方法的一致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有反复接触的机会,以保证他们获得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把握好数学的本质,保证教材的科学性,通过展示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强调对学生进行在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
2 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标志之一,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思维方法的典范,普适性的科学语言,通用的科学工具以及对完美形式与结构的追求精神,向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的渗透。因此,教材除了以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义、定理等组成“骨架”以外,还应当有数学的思维方法,寻求一般性模式的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作为它的灵魂。为了使教材更加丰满,生动和有趣,从而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吸引,教材中通过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重要数学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数学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3 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应当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搞清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数学知识才能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打好基础,需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作保证。因此,形成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内在要求。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方式 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有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好教材的结构体系,按学生的数学学习规律、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呈现内容,强调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自主思维空间。
3.1 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书中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及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其思想方法发展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3.2 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问是创新的开始。“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通过恰时地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3 思想性:合理安排数学概念和思想,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概括
以数及其运算、函数、空间观念、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数学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灵魂”,体现寻求一般性模式思想和追求简洁与形式完美的精神等,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本质,体验数学中的理性精神,加强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
3.4 联系性:将不同的数学思想有机地联系起来
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利用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不同的数学内容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水平。
无论课程改革怎样进行,教学体系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数学教学的宗旨:①数学是有用的,②数学是自然的,③数学是清楚的。只要牢记以上三点,相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将知识运用的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