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对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患者入院后6h及24h测定肌钙蛋白,对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肌钙蛋白升高率为58%;肌钙蛋白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具有相关性;升高组患者的CK-MB、血管活性药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可能会上升,因此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感染性休克预后监测的指标。
关键词:肌钙蛋白I;感染性休克;监测
当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时通常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会导致心肌细胞等细胞受损甚至坏死,心肌细胞坏死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肌钙蛋白水平升高[1]。为了研究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临床作用,本文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并对患者的肌钙蛋白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肌钙蛋白与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预后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5.6±16.3)岁。本组的5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危重病医学会的诊断标准。剔除标准:对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进行剔除;对胸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提示明显的ST段抬高或压低大于1mV的患者进行剔除;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大于2倍上限值的患者进行剔除。
1.2 方法 对本组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6h及24h采血,并对患者的肌钙蛋白I(cTnI)、CK及CK-MB等进行测定。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患者进行cTnI测定,本次使用的试剂盒是由Date Behring公司生产的。如果患者的CK>198U/L则判定为升高,CK-MB>115ng/mL则判定为升高,cTnI>0135 ng/mL则判定升高。入院后6h及24h两次测定中,主要cTnI有一次升高的患者纳入肌钙蛋白I升高组,另外的患者则归入肌钙蛋白正常组[2]。
1.3 观察指标 对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最大血管活性药物需要量等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nI的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有29例,升高率为58%;CK-MB升高的患者有38例,升高率为76%;CK升高的患者有25例,升高率为50%。对cTnI、CK及CK-MB三项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nI与CK-MB两项指标间具有相关性,而肌钙蛋白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最大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指标间没有相关性。
2.2 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各项指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共有29例,纳入肌钙蛋白升高组,另外21例患者肌钙蛋白正常,则纳入肌钙蛋白正常组。肌钙蛋白正常组中有11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7±9.4)岁;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7.2±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显示,升高组患者的CK-MB、血管活性药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肌钙蛋白主要是由T、C、I三亚基所构成的,主要是和原肌球蛋白一起对钙离子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进行调节,从而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3]。如果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后,那么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就会释放到血液中,通常在4-6h后就会使肌钙蛋白升高,并且能够在人体血液中保持6-10d的时间。由于肌钙蛋白I具有很高的林敏度以及高度的心肌特异性,所以临床中将肌钙蛋白I作为最主要的心肌梗死的标志物[4]。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已对冠心病史、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患者进行剔除。为了研究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临床作用所以进行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有29例,肌钙蛋白升高率为58;肌钙蛋白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具有相关性,而肌钙蛋白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最大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指标间没有相关性。这就能够进一步说明患者在感染性休克时确实存在心肌坏死的现象。根据肌钙蛋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则说明年龄的大小与感染性休克时心肌细胞的损伤没有关系;但是升高组患者的CK-MB、血管活性药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可能会上升,所以肌钙蛋白I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且与心输出量、左室做功指数、射血分数等传统的感染性休克的心功能监测指标相比,肌钙蛋白I的测定具有无创伤性并且方便的优点,因此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感染性休克预后监测的指标。如果在临床上发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升高时,应该认识到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可能较为严重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给予患者大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支持,以不断提高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监测。
参考文献:
[1]李毅,于学忠,王仲,马遂.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09):633-635.
[2]王丛华,孙华.感染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早期兔心肌损害的比较[J].海南医学.2009,20(12):19-20
[3]陶征和,李东.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在非心源性疾病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06):59-60
[4]张胜利,王浩,钱立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3,03(03):274-276.
涂龙,男,1977-9-19,籍贯:江西宜春,单位: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副主任医师,本科,科室:急诊科,专业:急诊医学
【摘要】目的:对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对患者入院后6h及24h测定肌钙蛋白,对肌钙蛋白与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肌钙蛋白升高率为58%;肌钙蛋白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具有相关性;升高组患者的CK-MB、血管活性药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可能会上升,因此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感染性休克预后监测的指标。
关键词:肌钙蛋白I;感染性休克;监测
当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时通常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会导致心肌细胞等细胞受损甚至坏死,心肌细胞坏死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肌钙蛋白水平升高[1]。为了研究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临床作用,本文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并对患者的肌钙蛋白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肌钙蛋白与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预后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5.6±16.3)岁。本组的5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危重病医学会的诊断标准。剔除标准:对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进行剔除;对胸痛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提示明显的ST段抬高或压低大于1mV的患者进行剔除;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大于2倍上限值的患者进行剔除。
1.2 方法 对本组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后6h及24h采血,并对患者的肌钙蛋白I(cTnI)、CK及CK-MB等进行测定。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患者进行cTnI测定,本次使用的试剂盒是由Date Behring公司生产的。如果患者的CK>198U/L则判定为升高,CK-MB>115ng/mL则判定为升高,cTnI>0135 ng/mL则判定升高。入院后6h及24h两次测定中,主要cTnI有一次升高的患者纳入肌钙蛋白I升高组,另外的患者则归入肌钙蛋白正常组[2]。
1.3 观察指标 对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最大血管活性药物需要量等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nI的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有29例,升高率为58%;CK-MB升高的患者有38例,升高率为76%;CK升高的患者有25例,升高率为50%。对cTnI、CK及CK-MB三项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nI与CK-MB两项指标间具有相关性,而肌钙蛋白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最大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指标间没有相关性。
2.2 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各项指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共有29例,纳入肌钙蛋白升高组,另外21例患者肌钙蛋白正常,则纳入肌钙蛋白正常组。肌钙蛋白正常组中有11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7±9.4)岁;肌钙蛋白升高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57.2±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显示,升高组患者的CK-MB、血管活性药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肌钙蛋白主要是由T、C、I三亚基所构成的,主要是和原肌球蛋白一起对钙离子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进行调节,从而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3]。如果患者出现心肌损伤后,那么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就会释放到血液中,通常在4-6h后就会使肌钙蛋白升高,并且能够在人体血液中保持6-10d的时间。由于肌钙蛋白I具有很高的林敏度以及高度的心肌特异性,所以临床中将肌钙蛋白I作为最主要的心肌梗死的标志物[4]。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已对冠心病史、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患者进行剔除。为了研究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临床作用所以进行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有29例,肌钙蛋白升高率为58;肌钙蛋白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具有相关性,而肌钙蛋白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最大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指标间没有相关性。这就能够进一步说明患者在感染性休克时确实存在心肌坏死的现象。根据肌钙蛋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肌钙蛋白正常组和肌钙蛋白升高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则说明年龄的大小与感染性休克时心肌细胞的损伤没有关系;但是升高组患者的CK-MB、血管活性药量指数、死亡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可能会上升,所以肌钙蛋白I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且与心输出量、左室做功指数、射血分数等传统的感染性休克的心功能监测指标相比,肌钙蛋白I的测定具有无创伤性并且方便的优点,因此肌钙蛋白I的测定可以作为一种感染性休克预后监测的指标。如果在临床上发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升高时,应该认识到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受损可能较为严重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给予患者大量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支持,以不断提高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加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肌钙蛋白I监测。
参考文献:
[1]李毅,于学忠,王仲,马遂.肌钙蛋白I测定在感染性休克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09):633-635.
[2]王丛华,孙华.感染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早期兔心肌损害的比较[J].海南医学.2009,20(12):19-20
[3]陶征和,李东.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在非心源性疾病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06):59-60
[4]张胜利,王浩,钱立蓉.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3,03(03):274-276.
涂龙,男,1977-9-19,籍贯:江西宜春,单位: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副主任医师,本科,科室:急诊科,专业: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