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乡村振兴”的伟大策略设想提出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村农业文化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壮锦的主要发源地在广西的忻城、宾阳、靖西等地,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蕴涵,同时也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因此急需着手对广西忻城壮锦的文化传承和产业竞争力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广西忻城壮锦的发展概况和文化蕴涵,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将对当地精准扶贫、教育事业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扬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和贡献,也将会逐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少数民族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本文的调查研究旨在分析民族文化传承中广西壮锦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从而弘扬农村先进传统文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乡村富强振兴。
壮锦是广西文化的珍宝,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广西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搬抄,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吸其精髓,去其糟粕,客观批判性的进行承袭。当下,壮锦在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瓶颈,如何促进壮锦的技能传艺与现代化社会相结合,使壮锦产业的可持续开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广西壮锦的发展现状
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诞生、发展、鼎盛、衰退的过程,对于壮锦工艺的发展历程来说,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地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扬,以及壮锦的传承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开始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忻城壮锦在我国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壮锦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提高壮锦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增加壮锦文化的竞争力是发展忻城壮锦、保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之前,广西的壮锦产业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产值减少,但是总体方面呈现出上升趋势,壮锦的设计图案和民族服饰也日益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壮锦的发展带动了广西经济的快速提高。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壮锦的发展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艺制作简约化缺乏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下,壮锦工艺为磨合市场的需求逐步形式化,对现代新型元素缺乏敏感度,使得机器制造产品逐步代替传统手工艺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转变。融合在一针一线古老的手工制作和富有个性独特的美都消失在那毫厘不差的机器制作的模式中,忽视了民间手工艺品所具有的自然、纯朴之美感,以及在花纹、图案、技艺上的创新,因此使得近些年来出现了品牌弱化,种类样式缺少的现状。
(二)工艺传承断层化缺乏培养
纵览壮锦工艺的发展进程,可看出,从事传统的手工织锦往往都是女性,而且这一完全手工制作方式和技艺的学习,主要是靠前辈的口头相传,亲手教授,并没有文字的记载以及书面规整的知识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因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机械技术的引入,加之织锦艺人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年轻的织锦艺人开始转向其他方面的生计方式,造成了织锦技能的传承呈现断层危机。
(三)产品宣传单一化缺乏渠道
在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的现代化社会中,由于产品宣传渠道的单一,大多数人遵循老式的方法,传承主要以家庭承袭的方式,以及对新技术和新文化的理解甚微,使得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概念迅速流失,导致了缺乏主流品牌意识的工艺品是难以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降低了壮锦文化产业在市场需求中的潜在竞争力等主要问题。
二、 广西壮锦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壮锦文化艺术是广西民间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具体承载,蕴涵着文化的发扬和时间的延续性特征以及作为壮族人民历史的智慧结晶,有着它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传统的织锦技能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采纳织布的形式,织造出具有色彩艳丽、鲜明的衣物制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连密切,也正因如此,壮锦文化最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意识与当今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一)制作方面需注重传承,提高发展,开拓创新
拓展壮锦的工艺制作并不是对其原有工艺的摒弃与损毁,相反的是,对原有工艺的保存与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壮锦产生初始的神话传说和具备农耕文化颜色的斑纹图案,无疑是壮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留存。将其上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流行性文化相结合,更加注重“传统+流行”的传承思想,焕发出新世纪的美。
1.现代服饰中的运用
服装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双重特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将壮锦图案特色运用在服饰中,就需要对其中的艺术特征予以取舍,将壮锦文化、手工织锦部分应予保留,适当加入现代潮流文化元素、配饰作为点缀,从而创造出了具备少数民族文明特征的潮流服饰,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新诠释。借由当地的形象大使为壮锦服饰“代言”,树立壮锦文化服饰的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
2.大型活动纪念品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和一带一路的实行,中国—东盟博览会长久落户于南宁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壮锦,也开始更加的关注壮锦的发展。只要是在广西召开的会议和展览中,就可以去使用壮锦和有壮锦元素的小型物品,如:围巾、手绢、手提袋等,作为活动的纪念品。这些小型实用品不会被人们轻易地丢掉,这样起到一种很好的宣传作用;只要市场对壮锦有需求,其技艺就不会被消逝掉,反而在工艺的进步与发展中越发地显示出新生的活力。
3.建筑工艺设计的运用
建立集城市建筑、社会教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壮锦活态建筑传承风貌,推动发展文化蕴涵和公共建筑相融合,葆有其存在、创新的新活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断重视,忻城人民将壮锦的图形元素运用在设计中,主要集中在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这几个方面,将壮锦的具有历史风格性和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应用于广西各地的商场建筑楼、景观建筑和旅游标志性建筑方面等公共设计上,营造出广西地域具备独特神韵的修建格调,还可以将壮锦元素用于家居产品設计(如:沙发垫、床单、桌布等)、公共服务设施(如:公交站牌、垃圾箱等)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如:雨伞、家电用品等)各个方面,打造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标识,加强壮锦文化产品在当代人们心中的识别度,生产力的发展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运用的恰当,完全可以与新时代共发展进步。 (二)培养方面需发掘人才,传承技艺,防止断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因此,就现在壮锦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事业工作任重而道远,防止人亡艺绝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在国家和政府层面应高度肯定老一辈优秀壮锦艺人的历史成就,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在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让艺人们可以继续发展壮锦技艺并教授传承。其次,建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重点培养年轻一代的壮锦手工艺人,是防止优秀传统文化断裂的重要举措。实行壮锦文化产业经营方式改革,将政府、企业、小作坊互相结合起来,可以广泛的吸收民间资本到壮锦技艺的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保证资金链不出现断裂,协调运行机制和文化管理体制,盘活企业现有经济模式,建立自主经营、灵活机制的新型壮锦文化企业。最后,在壮锦文化艺术教育方面,尝试着将织锦技术引进义务教育课堂,增强了学生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深刻了解祖国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既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观和设计感,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广西就地建立开设壮锦技艺培训班和培训学校,以老一辈的传人授课,教授技艺,鼓励新生一代到学校学习技术,积极培育新一代的传人;同时,对现有的壮锦手艺人进行关注和慰问,对壮锦知识进行演讲和宣传,再利用新媒体呼吁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
(三)宣传方面需建立品牌,旅游带动,抓新媒体
如今,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这为广西壮锦文化产业走上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名片,也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缺乏品牌意识的产品很难在复杂市场的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可利用东盟博览会,举办文化展,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广西壮锦与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让广大的消费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壮锦的美好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朴素的品质、体验的舒适感、绿色环保无污染织物等特点。壮锦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应树立自己的“名片”。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让壮锦文化与广西独特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融合起来,让游客在观赏广西秀美山水的同时,还能为壮锦独特的文化魅力所陶醉,以旅游业带动壮锦的宣传。再将壮锦制作成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手机袋、小钱包、明信片、邮票、信封、围巾、帽子等;开发系列的有壮锦特色的酒店客房装饰品如桌布、床罩等,让旅游景区成为宣传之地。这既可以拓展壮锦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动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带动壮锦产业的发展,让当地的人们可以真正享受到壮锦文化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激发了群众的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以织锦为生的人民的生活收入。当今处于“互联网+”时代,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壮锦文化形象,运用网络对壮锦文化进行更大更普遍的宣传,通过新媒体网络传播形式(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社交网站),及时公布有关壮锦“四新”消息(新产品、新技能、新形象、新动态),以到达全方位、多层次、众领域宣传壮锦文化。
三、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目前广西壮锦文化的发展现状面临硬战,本文着重分析壮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为壮锦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原有的传承模式是振兴忻城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忻城壮锦的技艺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忻城壮锦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壮锦产业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社会进步。同时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提高织锦人的收入,实现当地农民增收,生活富裕,让乡村人们进入小康社会,助力乡村的振兴。(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BMU-BYL20036)。
壮锦是广西文化的珍宝,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广西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搬抄,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吸其精髓,去其糟粕,客观批判性的进行承袭。当下,壮锦在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瓶颈,如何促进壮锦的技能传艺与现代化社会相结合,使壮锦产业的可持续开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广西壮锦的发展现状
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诞生、发展、鼎盛、衰退的过程,对于壮锦工艺的发展历程来说,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地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扬,以及壮锦的传承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开始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忻城壮锦在我国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壮锦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提高壮锦文化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增加壮锦文化的竞争力是发展忻城壮锦、保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之前,广西的壮锦产业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产值减少,但是总体方面呈现出上升趋势,壮锦的设计图案和民族服饰也日益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壮锦的发展带动了广西经济的快速提高。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壮锦的发展遇到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艺制作简约化缺乏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下,壮锦工艺为磨合市场的需求逐步形式化,对现代新型元素缺乏敏感度,使得机器制造产品逐步代替传统手工艺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转变。融合在一针一线古老的手工制作和富有个性独特的美都消失在那毫厘不差的机器制作的模式中,忽视了民间手工艺品所具有的自然、纯朴之美感,以及在花纹、图案、技艺上的创新,因此使得近些年来出现了品牌弱化,种类样式缺少的现状。
(二)工艺传承断层化缺乏培养
纵览壮锦工艺的发展进程,可看出,从事传统的手工织锦往往都是女性,而且这一完全手工制作方式和技艺的学习,主要是靠前辈的口头相传,亲手教授,并没有文字的记载以及书面规整的知识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因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机械技术的引入,加之织锦艺人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年轻的织锦艺人开始转向其他方面的生计方式,造成了织锦技能的传承呈现断层危机。
(三)产品宣传单一化缺乏渠道
在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的现代化社会中,由于产品宣传渠道的单一,大多数人遵循老式的方法,传承主要以家庭承袭的方式,以及对新技术和新文化的理解甚微,使得人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概念迅速流失,导致了缺乏主流品牌意识的工艺品是难以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降低了壮锦文化产业在市场需求中的潜在竞争力等主要问题。
二、 广西壮锦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壮锦文化艺术是广西民间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具体承载,蕴涵着文化的发扬和时间的延续性特征以及作为壮族人民历史的智慧结晶,有着它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传统的织锦技能以棉纱为经、丝绒为纬,采纳织布的形式,织造出具有色彩艳丽、鲜明的衣物制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连密切,也正因如此,壮锦文化最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意识与当今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一)制作方面需注重传承,提高发展,开拓创新
拓展壮锦的工艺制作并不是对其原有工艺的摒弃与损毁,相反的是,对原有工艺的保存与发展。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壮锦产生初始的神话传说和具备农耕文化颜色的斑纹图案,无疑是壮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留存。将其上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流行性文化相结合,更加注重“传统+流行”的传承思想,焕发出新世纪的美。
1.现代服饰中的运用
服装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双重特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将壮锦图案特色运用在服饰中,就需要对其中的艺术特征予以取舍,将壮锦文化、手工织锦部分应予保留,适当加入现代潮流文化元素、配饰作为点缀,从而创造出了具备少数民族文明特征的潮流服饰,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新诠释。借由当地的形象大使为壮锦服饰“代言”,树立壮锦文化服饰的品牌效应,提高品牌知名度。
2.大型活动纪念品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和一带一路的实行,中国—东盟博览会长久落户于南宁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壮锦,也开始更加的关注壮锦的发展。只要是在广西召开的会议和展览中,就可以去使用壮锦和有壮锦元素的小型物品,如:围巾、手绢、手提袋等,作为活动的纪念品。这些小型实用品不会被人们轻易地丢掉,这样起到一种很好的宣传作用;只要市场对壮锦有需求,其技艺就不会被消逝掉,反而在工艺的进步与发展中越发地显示出新生的活力。
3.建筑工艺设计的运用
建立集城市建筑、社会教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壮锦活态建筑传承风貌,推动发展文化蕴涵和公共建筑相融合,葆有其存在、创新的新活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不断重视,忻城人民将壮锦的图形元素运用在设计中,主要集中在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这几个方面,将壮锦的具有历史风格性和少数民族特色元素应用于广西各地的商场建筑楼、景观建筑和旅游标志性建筑方面等公共设计上,营造出广西地域具备独特神韵的修建格调,还可以将壮锦元素用于家居产品設计(如:沙发垫、床单、桌布等)、公共服务设施(如:公交站牌、垃圾箱等)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如:雨伞、家电用品等)各个方面,打造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标识,加强壮锦文化产品在当代人们心中的识别度,生产力的发展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运用的恰当,完全可以与新时代共发展进步。 (二)培养方面需发掘人才,传承技艺,防止断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因此,就现在壮锦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事业工作任重而道远,防止人亡艺绝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在国家和政府层面应高度肯定老一辈优秀壮锦艺人的历史成就,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在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让艺人们可以继续发展壮锦技艺并教授传承。其次,建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重点培养年轻一代的壮锦手工艺人,是防止优秀传统文化断裂的重要举措。实行壮锦文化产业经营方式改革,将政府、企业、小作坊互相结合起来,可以广泛的吸收民间资本到壮锦技艺的开发和优秀人才的培养,保证资金链不出现断裂,协调运行机制和文化管理体制,盘活企业现有经济模式,建立自主经营、灵活机制的新型壮锦文化企业。最后,在壮锦文化艺术教育方面,尝试着将织锦技术引进义务教育课堂,增强了学生知识面,开拓了视野,深刻了解祖国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既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观和设计感,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广西就地建立开设壮锦技艺培训班和培训学校,以老一辈的传人授课,教授技艺,鼓励新生一代到学校学习技术,积极培育新一代的传人;同时,对现有的壮锦手艺人进行关注和慰问,对壮锦知识进行演讲和宣传,再利用新媒体呼吁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学习。
(三)宣传方面需建立品牌,旅游带动,抓新媒体
如今,广西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这为广西壮锦文化产业走上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名片,也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缺乏品牌意识的产品很难在复杂市场的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可利用东盟博览会,举办文化展,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广西壮锦与中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崭新的平台,让广大的消费者可以更多地了解壮锦的美好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朴素的品质、体验的舒适感、绿色环保无污染织物等特点。壮锦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应树立自己的“名片”。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让壮锦文化与广西独特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融合起来,让游客在观赏广西秀美山水的同时,还能为壮锦独特的文化魅力所陶醉,以旅游业带动壮锦的宣传。再将壮锦制作成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手机袋、小钱包、明信片、邮票、信封、围巾、帽子等;开发系列的有壮锦特色的酒店客房装饰品如桌布、床罩等,让旅游景区成为宣传之地。这既可以拓展壮锦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动广西壮锦文化的传承,带动壮锦产业的发展,让当地的人们可以真正享受到壮锦文化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激发了群众的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以织锦为生的人民的生活收入。当今处于“互联网+”时代,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壮锦文化形象,运用网络对壮锦文化进行更大更普遍的宣传,通过新媒体网络传播形式(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社交网站),及时公布有关壮锦“四新”消息(新产品、新技能、新形象、新动态),以到达全方位、多层次、众领域宣传壮锦文化。
三、 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目前广西壮锦文化的发展现状面临硬战,本文着重分析壮锦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为壮锦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原有的传承模式是振兴忻城地方经济的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忻城壮锦的技艺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忻城壮锦产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壮锦产业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社会进步。同时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提高织锦人的收入,实现当地农民增收,生活富裕,让乡村人们进入小康社会,助力乡村的振兴。(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BMU-BYL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