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在幼儿文化领域的渗透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ai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它就似一缕清风,徐徐而来;又像一首慢歌,娓娓动听;更似一首诗,耐人寻味。笔者结合小班幼儿各方面的特征,以便更好地将国学经典教育渗透在班级文化领域之中。
  前提:了解孩子
  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关键,只有合理选择适合该年龄班幼儿的国学内容,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先了解本班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方向等,为此,笔者利用日常活动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孩子,利用谈话、交流、共同游戏等方式,不断记录和分析他们的行为思想、性格特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接触,笔者发现,班内大部分孩子都很乐意表达,且对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有时候,笔者会说一句《弟子规》,比如:“弟子规,圣人训”,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初步了解弟子规的含义,并且能知晓其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在接下来的选文期间,笔者就从“弟子规,圣人训”开始,顺延着幼儿的兴趣,从最基本的篇章入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让幼儿也能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班内孩子注意力较容易分散,且喜欢和同伴在一起讲悄悄话,因此,在一段时间的诵读之后,笔者会留下小部分时间,供幼儿自由交谈。有的孩子在家时,他的父母已经提前渗透过《弟子规》,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听到他顺溜溜地向同伴展示着所学的本领,而没有渗透过《弟子规》的孩子倾听过后,满眼的羡慕、满心的赞扬,这个时候,他们也会跟着学过的孩子朗诵起来,也许口齿有些许不清楚,但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经典国学,吵着回家也要叫爸爸妈妈教,班级里洋溢着国学情、诵读风。
  关键:环境创设
  画卷都讲究协调美,国学经典就好比一幅画,如何与班级环境相呼应又能凸显,则是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对于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笔者会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如:水果宝宝、卡通小动物、气球、小娃娃等,作为环境布置的首要选择;同时,笔者精心选择了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把它们复印成图片,粘贴在这些形象上;在图书角,笔者也特意选择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国学书,营造诵读的环境,更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欣赏和阅读固然重要,倾听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幼儿的休息时间,笔者会播放一些小朋友诵读弟子规的经典内容,语速偏慢、咬字清晰的录音更能引起小班孩子的兴趣,他们会放下手中的玩具,饶有兴趣地跟着诵读起来。通过动静结合,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好的国学环境,当他们的兴趣开始萌芽的时候,自然而然,他们就会融入其中,乐此不疲地适应、接受、融入充满国学味道的大环境。
  除了班级小环境的影响外,笔者还寻求大环境的熏陶,例如:带领班内孩子来到走廊、图书室等场所,让他们去感受、欣赏不同的弟子规图片,并适时为孩子讲解每一幅图片、每一句弟子规所蕴含的实际意义。说到“首孝悌”的时候,笔者便借题发挥:“这句话就是说你们要爱你们的爸爸妈妈,要孝顺,那我们怎么样来做到爱爸爸妈妈呢?”“老师,我知道,就是要抱他们”“哦,可以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让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爱他们”“可以给他们洗脚”“你的想法很好,可以给爸爸妈妈干一件你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洗脚、洗手、敲敲背,有很多种方法。”回到班级,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今天,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每个小朋友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能让他们知道你很爱爸爸妈妈的事,明天我们来分享,好吗?”“好!”第二天一早,有几个家长兴致勃勃地说:“老师,我们家宝宝昨天给我洗脚了”“老师,我们家宝宝昨天给我敲背,很舒服啊!”笔者听罢,心里顿感欣喜。从那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让家长参与到《弟子规》的学习中来,让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定期在家学习和朗诵弟子规,家园合作,共同进步。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效果比较显著。
  保障:领域渗透
  幼儿园课程共分为五大领域,领域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笔者将音乐教育与《弟子规》教育融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例如:将节奏游戏变《弟子规》诵读,这样轻松的音乐教学,时快时慢、时起时落,既培养了他们的诵读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和倾听能力,可谓“一箭三雕”。在诵读过程中,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笔者还创编了适合诵读的节奏,让幼儿在轻松的节奏中学会诵读,感受音乐和文字的美妙。同时,笔者还结合美术和社会教育,让幼儿将自己在诵读《弟子规》后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在纸上,而后做展示、交流及分享,习他人之长,将好的做法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去,严格遵守《弟子规》的教诲,做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
  领域渗透是多元化的,其作用远远大于单个领域,对幼儿教育而言,他们更多是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学习经典国学,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设计问题  “提问”是每一个教师都会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能锻炼学生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许多数学教师会利用课堂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掌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平移,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建构高效数学课堂。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要点提问、开放提问、层次提问三种方式,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好数学。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怎样才能运用好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点提问,促进思考  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概念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根就是文化。办教育、办学校就是办氛围、办文化。”成立于2009年7月的实验小学,是位于临夏市东城区的一所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建校以来,学校注重走求实、创新的路子,努力营造多元文化,并让其彰显出无限的育人魅力。  校长文化:一条明晰的主线  校长的最大职责是思想和行动的引领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形象、内涵、领头雁,校长的思路决定学校的思路,校长的影响力决定学校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维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模型思维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近年来,数学建模教学备受关注,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所谓数学模型就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的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是利用数学解决问题(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叫作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