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是小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仅能对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更是学生积累数学常识、生活常识的主要手段,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并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受限于诸多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推进,效率不高。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改变这一现状,打造高效课堂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25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逻辑严谨的基本特点,但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的、直观的认知习惯与认知方法完成对事物的認识过程,导致学生在接收信息时会受到不小的阻碍,不能及时的吸收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学习、开展科普教学四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并让学生逐渐形成协作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眼界,以此打造高效课堂。
一、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是否拥有学习兴趣会对课堂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缺乏清晰的认识,一味的使用“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达成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过于单调、缺乏自主思维空间等弊端会逐渐暴露,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执教《水产养殖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使用几何画板、PPT等软件制作声画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多边形的性质以及何为多边形的面积,对教材内容产生初步印象。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并将课件之中的内容与教材内容一一对应,促进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学生的兴趣会受此影响而被充分激发。
二、创设教学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经常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就要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特征。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具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高度贴合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进其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身处地的思考情境之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工具与技能。
例如,教师在执教《去姥姥家——混合运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周末,学生应好友邀约,与几位朋友到游乐园中游玩。请学生在固定的预算内,尽可能合理的选择游乐项目。为了让情境更加真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消费者与工作人员,中自主开始计算练习,同时教师穿插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运算规律与运算法则,熟练使用与价格相关的数量关系,并初步萌发金钱意识,学会节约用钱,珍惜金钱,产生一定的德育效果。
三、组织合作学习,形成协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要求,在以往,往往只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其中合作能力便是主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协作意识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从而更好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为一个综合型人才。
例如,教师在执教《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以便于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分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千米、分米、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进行换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计量距离?什么时候用分米?什么时候用毫米呢?”此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围绕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集思广益的环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合作之中互相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协作意识不断加强。
四、开展科普教学,提升数学眼界
数学被誉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中最卓越的杰作,在所有的科学领域之中都有数学的身影,并且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在当今的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学生越来越强的好奇心。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打开学生的眼界,提升知识储备。
例如,教师在执教“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科普经典的数学问题“七桥问题”。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浏览“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中有关于此的内容,让学生尝试着一笔画出某些图形,并初步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被一笔画出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要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课堂中认识生活;再次,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要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学生的眼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的打造一个全面的、多元化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骆文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87-188.
[2]郭晓媛.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2.
[3]吴庆礼.核心素养参照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61.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25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逻辑严谨的基本特点,但小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的、直观的认知习惯与认知方法完成对事物的認识过程,导致学生在接收信息时会受到不小的阻碍,不能及时的吸收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通过开展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学习、开展科普教学四种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并让学生逐渐形成协作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眼界,以此打造高效课堂。
一、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是否拥有学习兴趣会对课堂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缺乏清晰的认识,一味的使用“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达成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中存在的过于单调、缺乏自主思维空间等弊端会逐渐暴露,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执教《水产养殖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使用几何画板、PPT等软件制作声画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多边形的性质以及何为多边形的面积,对教材内容产生初步印象。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并将课件之中的内容与教材内容一一对应,促进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学生的兴趣会受此影响而被充分激发。
二、创设教学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经常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就要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特征。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具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高度贴合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进其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身处地的思考情境之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工具与技能。
例如,教师在执教《去姥姥家——混合运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周末,学生应好友邀约,与几位朋友到游乐园中游玩。请学生在固定的预算内,尽可能合理的选择游乐项目。为了让情境更加真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消费者与工作人员,中自主开始计算练习,同时教师穿插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运算规律与运算法则,熟练使用与价格相关的数量关系,并初步萌发金钱意识,学会节约用钱,珍惜金钱,产生一定的德育效果。
三、组织合作学习,形成协作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要求,在以往,往往只要求教师教会学生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其中合作能力便是主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协作意识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从而更好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为一个综合型人才。
例如,教师在执教《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以便于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分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千米、分米、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进行换算?”、“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计量距离?什么时候用分米?什么时候用毫米呢?”此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围绕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这样集思广益的环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合作之中互相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协作意识不断加强。
四、开展科普教学,提升数学眼界
数学被誉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中最卓越的杰作,在所有的科学领域之中都有数学的身影,并且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在当今的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伴随而来的是学生越来越强的好奇心。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打开学生的眼界,提升知识储备。
例如,教师在执教“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科普经典的数学问题“七桥问题”。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浏览“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中有关于此的内容,让学生尝试着一笔画出某些图形,并初步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被一笔画出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要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课堂中认识生活;再次,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要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学生的眼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的打造一个全面的、多元化的、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骆文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87-188.
[2]郭晓媛.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02.
[3]吴庆礼.核心素养参照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