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听为主,辅以综合表现。“微课”,是一种新颖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的主要载体是视频短片。小学音乐课堂以活泼、有趣,易于记忆为主,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合适的微课视频,不但可以突破音乐课堂中时间紧、内容多、空间小的限制,还能真切地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更加客观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歌曲或者乐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审美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课堂;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国内外的专家对“微课”的理解不尽相同,国外的专家倾向于将微课定义为短期的课程,而我国的学者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是一个融合各学科知识点的精华,也可说是一种课堂知识的浓缩。我们普遍认为,小学生专注力是有限的,现在我们常见的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5到8分钟,这样才可以在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对其进行重难点的教学,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微课作为一种微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更多动态的画面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了,其教学形式也“活”起来了,因此,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活”起来了。
一、课前导入巧
人们总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气氛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授课教师要对授课年级的孩子有所了解,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学生感兴趣的范围内,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微课”视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一个选段,小学生对京剧了解较少,如果刚开始接触京剧就长篇大论的从专业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容易让小学生对京剧产生距离感。众所周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小学生在了解京剧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情操,还对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授课教师在选择微课素材时,还应该考虑从较为直观的感性认知上入手,即从艺术构成的众多因素中的欣赏性和兴趣性入手。在笔者从教的经验来谈,小学生通常对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及京剧服饰和道具感兴趣。所以在微课设计时,可以从欣赏京剧的行当为切入口,为学生简单介绍京剧行当,其目的在于先让学生对京剧的某一方面产生兴趣,后而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随后,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效果,让学生从视觉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在带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让课堂变舞台、让学生变演员,身临其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课中运用妙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状况,根据自己的理解,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分享给其他同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设计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并把它设置成问题,根据问题的提示,对学生进行点播启发,片段性的使学生认识音乐内涵,促进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抒发。教师引导学生抒发音乐情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提升音乐鉴赏水平能力的重要方式。
再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课,如何在课程进行时插入微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共鸣?笔者认为,还是根据微课可以实现音乐资源的情景化展示的特点,进行微课设计。学生在学习京剧选段时,由于对京剧了解的不够全面,很难深刻地理解本课,所以该微课以李铁梅这个人物为切入点,叙述性地讲述铁梅一家的故事。只需要三张人物图片,加上教师的介绍就制作成了一个短小精悍的微课故事了。第一张图片是本课的小主人公——李铁梅。李铁梅原名李瑶林,字凤巢,早期中共党员。她继承父志,为抗日部队送情报。图片上,她身着红袄,梳着长辫子,显得格外精神;第二张图片是李铁梅的“父亲”——李玉和,他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人,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聯络员;第三张图片是李铁梅的“奶奶”和一些“表叔”。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是不同姓的三代人,原本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那些“表叔”也并非真正的表叔,其实都是每次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们已经大致了解《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当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了,再播放李铁梅“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段,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段京剧唱段的内容和情感。虽然这个微课仅仅只是由三张图片和教师的语言引导构成,但使得简单故事情节上升至艺术审美的层面。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使学生音乐审美在微课的播放中得以升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音乐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课后复习牢
基于互联网的微课学习资源,从诞生之初就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相较于传统的音乐课堂以教师为主进行识谱、弹唱、反复练习的模式,微课学习资源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释放以及审美的启迪。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微课对学生的课后影响,5到8分钟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温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对课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感知和表征自我和外在的世界,使他们的认知更加深刻和灵活。
通过这种微课视频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常规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去。当学生上完一堂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对课堂上出现的知识点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教师不妨趁热打铁,通过微课视频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有趣的微课,改变学生以往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认识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悟,从而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仍然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例,设计分模块的内容复习课堂所学。从京剧的历史沿革、京剧行当、京剧的形成与传播、京剧艺术特点等方面,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些练习以巩固所学。另外,课堂延伸的知识也可设计在微课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京剧有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简而言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若积极利用微课形式授课,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行有效的刺激与疏导,不妨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笔者在上述文章中只是列举三个例子,通过建立有效的微课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音乐中的韵律美、动态美、情感美、互动美等,充分体现现代技术与音乐学科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创新、互动、互助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对学生只是单纯演唱的考察方式,充分利用微课,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属于音乐独有的考察方式,提高音乐考察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芳.微课在小学音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6(69)
[2]潘丽琴.走进音乐“微课视频”[J].中国音乐教育,2013(7):19-21
[3]戴晓华.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关键词】微课;小学音乐课堂;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国内外的专家对“微课”的理解不尽相同,国外的专家倾向于将微课定义为短期的课程,而我国的学者认为:“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是一个融合各学科知识点的精华,也可说是一种课堂知识的浓缩。我们普遍认为,小学生专注力是有限的,现在我们常见的微课视频时长一般为5到8分钟,这样才可以在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对其进行重难点的教学,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微课作为一种微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更多动态的画面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了,其教学形式也“活”起来了,因此,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活”起来了。
一、课前导入巧
人们总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气氛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授课教师要对授课年级的孩子有所了解,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学生感兴趣的范围内,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微课”视频。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一个选段,小学生对京剧了解较少,如果刚开始接触京剧就长篇大论的从专业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容易让小学生对京剧产生距离感。众所周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小学生在了解京剧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情操,还对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授课教师在选择微课素材时,还应该考虑从较为直观的感性认知上入手,即从艺术构成的众多因素中的欣赏性和兴趣性入手。在笔者从教的经验来谈,小学生通常对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及京剧服饰和道具感兴趣。所以在微课设计时,可以从欣赏京剧的行当为切入口,为学生简单介绍京剧行当,其目的在于先让学生对京剧的某一方面产生兴趣,后而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随后,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效果,让学生从视觉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在带动学生模仿的过程中,让课堂变舞台、让学生变演员,身临其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课中运用妙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状况,根据自己的理解,使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分享给其他同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设计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点,并把它设置成问题,根据问题的提示,对学生进行点播启发,片段性的使学生认识音乐内涵,促进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抒发。教师引导学生抒发音乐情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提升音乐鉴赏水平能力的重要方式。
再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课,如何在课程进行时插入微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共鸣?笔者认为,还是根据微课可以实现音乐资源的情景化展示的特点,进行微课设计。学生在学习京剧选段时,由于对京剧了解的不够全面,很难深刻地理解本课,所以该微课以李铁梅这个人物为切入点,叙述性地讲述铁梅一家的故事。只需要三张人物图片,加上教师的介绍就制作成了一个短小精悍的微课故事了。第一张图片是本课的小主人公——李铁梅。李铁梅原名李瑶林,字凤巢,早期中共党员。她继承父志,为抗日部队送情报。图片上,她身着红袄,梳着长辫子,显得格外精神;第二张图片是李铁梅的“父亲”——李玉和,他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人,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聯络员;第三张图片是李铁梅的“奶奶”和一些“表叔”。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是不同姓的三代人,原本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绎着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那些“表叔”也并非真正的表叔,其实都是每次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们已经大致了解《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当中主要人物的关系了,再播放李铁梅“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段,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段京剧唱段的内容和情感。虽然这个微课仅仅只是由三张图片和教师的语言引导构成,但使得简单故事情节上升至艺术审美的层面。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使学生音乐审美在微课的播放中得以升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音乐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三、课后复习牢
基于互联网的微课学习资源,从诞生之初就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相较于传统的音乐课堂以教师为主进行识谱、弹唱、反复练习的模式,微课学习资源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释放以及审美的启迪。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微课对学生的课后影响,5到8分钟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温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对课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感知和表征自我和外在的世界,使他们的认知更加深刻和灵活。
通过这种微课视频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常规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去。当学生上完一堂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对课堂上出现的知识点还记忆犹新的时候,教师不妨趁热打铁,通过微课视频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设计有趣的微课,改变学生以往传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认识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悟,从而提升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仍然以《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例,设计分模块的内容复习课堂所学。从京剧的历史沿革、京剧行当、京剧的形成与传播、京剧艺术特点等方面,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些练习以巩固所学。另外,课堂延伸的知识也可设计在微课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京剧有关联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促进作用,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简而言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若积极利用微课形式授课,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行有效的刺激与疏导,不妨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笔者在上述文章中只是列举三个例子,通过建立有效的微课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欣赏音乐中的韵律美、动态美、情感美、互动美等,充分体现现代技术与音乐学科的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创新、互动、互助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对学生只是单纯演唱的考察方式,充分利用微课,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属于音乐独有的考察方式,提高音乐考察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芳.微课在小学音乐中的开发与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6(69)
[2]潘丽琴.走进音乐“微课视频”[J].中国音乐教育,2013(7):19-21
[3]戴晓华.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