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而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成了一种必然。为此,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课本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1.让学生懂得爱
  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他的人生是灰色的。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无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现在的中学生,有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做什么事从来不考虑后果。我们可以在学习《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这些课文,让他们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把握自己的学习机会。
  再如《最后一次讲演》,让学生从前辈的抗争史与创业史中了解什么是毅力,自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陶冶自身修养。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放眼未来。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3.让学生学会自信自强
  冰心《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仍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的学生,使他们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鲁迅小说《故乡》,我不仅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利用课文阅读进行德育渗透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到图书阅览室阅读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借助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教育作用,语文实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活动中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德育体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例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辩论赛、文学沙龙等,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实践,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倾听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民生的发展,使身心从有限的课本放飞到广阔的现实生活空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的素养。这样才能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加强实践体验,收到很好的课文学习能力迁移和德育感知的效果。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中教师讲的东西学生大多将信将疑,而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感受深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图!
  (作者单位:562300贵州省兴仁县屯脚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各个方面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探讨却是容易忽略的板块。中职学生情况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是中考落榜学生,基础和成绩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学制短,很快就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因此,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既严峻又紧迫的挑战,让学生成才,让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而且能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中职语文教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探讨尤为重要。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
期刊
高中课改在我省已推进5年多时间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的骨髓。但在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这些新理念呢?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拙见。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一篇有针对性的导学案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牢记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导学案的设计既不能袭用只重视知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教学的补充,更是服务于教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2.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让学生会读书;3.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有书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内容、质量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初中、小学课外阅读总
期刊
【摘要】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和成人比起来具有很多的优势。然而受到我们传统英语学习的影响,我们的英语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受到地方文化的局限性,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偏见。通过在幼儿英语行业的学习,同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脑部开发的文献,得出语言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相当必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幼儿;早期学习;第二语言;必要性  一、当前中国幼
期刊
一、为什么要开展网络教研  学校传统的教研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仅仅将教研的目标停留在独立的年段和单一的学科上,探讨的话题也仅仅局限于本年段或本学科,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没有实质内容的集体备课、浅尝辄止的课堂评析,学校校本教研还处于较浅显的层面,整体教研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课程改革呼唤教研创新,由于专业支持力量不足,有限的教研资源——无限的教研需求;有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比较性阅读  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期刊
语文,应该是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的继承发扬,然后再创造。然而,现在的学生对阅读文字敬而远之,语文课堂更是“听话”程序的重复。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如何让其发出光彩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所以,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步学习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会他们如何写作,得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智力发育特点——7-12岁是抽象思维、逻辑语言发育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小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写作兴趣培养,就能奠定他们终生的写作基础和源动力。学生就能主动、轻松地写作,也乐于写作。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根据学生的智力发育特点和接受新事物由易到难的规律,现谈谈如何科学培养学
期刊
一、课题现状  在快餐文化充斥市场的今天,文学名著备受冷落。特别是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对于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名著,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就是浪费时间。就算有些学生读这些名著,也是囫囵吞枣,看个热闹,根本达不到储备知识的目的,更别说让名著指导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如何让学生爱上名著,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应对策略及理论依据  针对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恐怕无法胜任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使信息的数量、传播速度、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仅仅是利用网络进行聊天或“打游戏”,则是对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宽培养途径与培养方式,我们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