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刚升初中后开学的第一天,你满怀期待地来到新学校,在这里你将接触新的老师,结识新的同学。按照惯例,各科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先做个自我介绍,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叮铃铃……下课了,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一位任课老师迎面走来,糟糕,这位老师是地理老师还是生物老师来着,她姓啥来着?纵然使劲儿地在脑中回放当初自我介绍时的情景,可总也不能准确“定位”这位老师“姓啥名甚”!算了,估摸着叫一个:“孙老师好!”“同学你好,我是你们班的地理老师周老师哦。”老师和善地微笑着说。这时候,我能想象你内心的滋味一定是复杂的,赶紧跟老师道个歉,不好意思地跑开了。你也别太自责,或是认为你异于常人,而是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经历类似的尴尬事件。到底怎么了呢?用两个字概括,叫“脸盲”,或者也可以说是“脑盲”,因为“翻脸不认人”这事儿,还真是大脑在捣乱!
记住你,只因那转瞬的回眸
再回到刚才提到的事件,经历了这么一出之后,你应该再也不会搞错了,这位地理老师的模样和姓名也就在你脑中“扎根”了。这么看来,认脸还是一项技能。没错,研究表明识别人脸对于人类来说,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技能,是一种经过高度进化才发展出来的高级技能。婴儿在出生几天后,就会对不同人的面孔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物体的兴趣。对人类大脑的扫描也显示,我们用来处理人脸的神经网络,和我们用来识别动物或汽车之类复杂物体的神经网络是分开的。
而近日,一项发表在脑科学权威杂志《Cortex》的最新研究显示,当你在认脸的时候,大脑会迅速“绘制人脸地图”,将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绘制”出来,记住你,只因那转瞬的回眸。这一发现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识人能力很强,有些人却会搞混他们的地理老师和生物老师。
“一张图”读懂你是谁
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实验研究显然是必不可少的。琳达·亨里克森,是一位来自北欧著名学府——阿尔托大学的教授,他携手其研究团队,召集了12名志愿者,做了一个关于认脸识别的实验。实验中,这12名志愿者被要求观察上百张面部图像,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监测并记录下大脑活跃部分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每当被试识别人的眼睛、鼻子或其他器官时,大脑就有块区域有所反应,并且相互靠近的器官所对应的反应区域是分布在一起的。
说到底,我们身体每一个能动、能感知的部位,都一一对应着大脑的不同区域,准确地说,是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那么不难理解,应该不仅仅是脸部,大脑在识别身体上其他部位时,也会相应地映射到“地图”上。而且这个映射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只在一瞬间。这一发现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人“认脸能力”很差,他们可能是患了“脸盲症”。
不是不理你,是大脑不认你
“脸盲症”,又称“面孔遗忘症”,但是并不是说不认识人脸就等同于记忆力差,这是两回事,因为是大脑的不同区域在管理这两件事,是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在管理着人体的各种机能。
我们的大脑皮层是脑和整个神经系统演化史上出现最晚、功能上最为高级的一部分。它是包裹在大脑外侧的连通皮状结构。沟和回是大脑皮层最为显著的也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个组成特征。越高等的动物大脑皮层的褶皱就越多,大脑皮层的面积也就越大。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左右两侧,每一侧各不同区域又掌管着不同事物。在大多数人中,语言、意念、逻辑等理性思维由左脑掌管,而艺术感、情绪、空间感则由右脑负责。
大脑影像学研究表明,位于大脑皮层左侧的“梭状回面孔区”尤为重要,这是大脑颞叶的一部分,颞叶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此外大脑后部的枕叶面部区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分辨看到的物体是不是人脸。同样在颞叶里的颞叶上沟能够对被观察者的表情变化和视觉角度变化作出反应。显然,当这些大脑区域受到损伤后,便难以准确识别人脸,只能通过一些身体上的细节准确地辨识他人,正如我们只要看见一个人的体态、走路姿势就可以知道他是谁。所以,“脸盲症”患者不是不理你,而是他们的大脑不认你。
“颞叶”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此外“枕叶”也与脸识别有重要关系
大脑对于物体、脸和地点敏感的区域,其中红色区域和脸识别有关
链接:汪星人如何认出你?
人们通常只要叫唤一声自家汪星人的名字,它就会摇着尾巴走到你的面前。那么,汪星人到底是如何认出自己的主人的呢?有人说是靠闻气味,有人说是听声音,还有人说看面孔。其实三者都有。
一系列的实验证明,汪星人能够分清主人和陌生人的脸。研究者分别让主人和陌生人在汪星人面前来回走动,并蒙住了他们的脸,只留下眼睛区域,发现汪星人会更多地关注主人这一位。而且当主人准备要离开时,研究者只要松开绳索,汪星人就会径直跑向自己的主人并离去。
记住你,只因那转瞬的回眸
再回到刚才提到的事件,经历了这么一出之后,你应该再也不会搞错了,这位地理老师的模样和姓名也就在你脑中“扎根”了。这么看来,认脸还是一项技能。没错,研究表明识别人脸对于人类来说,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技能,是一种经过高度进化才发展出来的高级技能。婴儿在出生几天后,就会对不同人的面孔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物体的兴趣。对人类大脑的扫描也显示,我们用来处理人脸的神经网络,和我们用来识别动物或汽车之类复杂物体的神经网络是分开的。
而近日,一项发表在脑科学权威杂志《Cortex》的最新研究显示,当你在认脸的时候,大脑会迅速“绘制人脸地图”,将眼睛、鼻子、嘴巴等面部器官“绘制”出来,记住你,只因那转瞬的回眸。这一发现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识人能力很强,有些人却会搞混他们的地理老师和生物老师。
“一张图”读懂你是谁
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实验研究显然是必不可少的。琳达·亨里克森,是一位来自北欧著名学府——阿尔托大学的教授,他携手其研究团队,召集了12名志愿者,做了一个关于认脸识别的实验。实验中,这12名志愿者被要求观察上百张面部图像,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监测并记录下大脑活跃部分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每当被试识别人的眼睛、鼻子或其他器官时,大脑就有块区域有所反应,并且相互靠近的器官所对应的反应区域是分布在一起的。
说到底,我们身体每一个能动、能感知的部位,都一一对应着大脑的不同区域,准确地说,是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那么不难理解,应该不仅仅是脸部,大脑在识别身体上其他部位时,也会相应地映射到“地图”上。而且这个映射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只在一瞬间。这一发现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人“认脸能力”很差,他们可能是患了“脸盲症”。
不是不理你,是大脑不认你
“脸盲症”,又称“面孔遗忘症”,但是并不是说不认识人脸就等同于记忆力差,这是两回事,因为是大脑的不同区域在管理这两件事,是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在管理着人体的各种机能。
我们的大脑皮层是脑和整个神经系统演化史上出现最晚、功能上最为高级的一部分。它是包裹在大脑外侧的连通皮状结构。沟和回是大脑皮层最为显著的也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个组成特征。越高等的动物大脑皮层的褶皱就越多,大脑皮层的面积也就越大。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左右两侧,每一侧各不同区域又掌管着不同事物。在大多数人中,语言、意念、逻辑等理性思维由左脑掌管,而艺术感、情绪、空间感则由右脑负责。
大脑影像学研究表明,位于大脑皮层左侧的“梭状回面孔区”尤为重要,这是大脑颞叶的一部分,颞叶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此外大脑后部的枕叶面部区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分辨看到的物体是不是人脸。同样在颞叶里的颞叶上沟能够对被观察者的表情变化和视觉角度变化作出反应。显然,当这些大脑区域受到损伤后,便难以准确识别人脸,只能通过一些身体上的细节准确地辨识他人,正如我们只要看见一个人的体态、走路姿势就可以知道他是谁。所以,“脸盲症”患者不是不理你,而是他们的大脑不认你。
“颞叶”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此外“枕叶”也与脸识别有重要关系
大脑对于物体、脸和地点敏感的区域,其中红色区域和脸识别有关
链接:汪星人如何认出你?
人们通常只要叫唤一声自家汪星人的名字,它就会摇着尾巴走到你的面前。那么,汪星人到底是如何认出自己的主人的呢?有人说是靠闻气味,有人说是听声音,还有人说看面孔。其实三者都有。
一系列的实验证明,汪星人能够分清主人和陌生人的脸。研究者分别让主人和陌生人在汪星人面前来回走动,并蒙住了他们的脸,只留下眼睛区域,发现汪星人会更多地关注主人这一位。而且当主人准备要离开时,研究者只要松开绳索,汪星人就会径直跑向自己的主人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