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六成人不看好高考外语“两次考” 负担会更重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一直被舆论广泛关注,公众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是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有益尝试,也有人担心学生会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被迫刷分,反而负担更重。这么一看,改革之后,英语地位非但没降反而上升了。
  此前,无论是“大幅度降分”或者是“英语退出高考”的传言,都给人感觉这次改革动作会很大,而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也让大家看到其实此次改革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动。
  方案里有关外语的改革具体有两点:一、外语科目分值没有变;二、外语科目分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此方案一出,引起各方的讨论,调查显示,六成人对高考外语改革不看好,认为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那么,高考外语的改革到底是保守的改进还是冒失的举措?
  各方观点
  学生:进入刷分模式。“即使前一次成绩不理想,也就算积累考场经验,考不了满分,一定会去再考一次”。 而且英语考两次,将增加在这一科目的投入时间,那么对其他科目会造成不少影响。
  家长:高兴多一次机会。“改来改去都是看分数,还是得学。”不过,在大学录取时,是取两次考试最好一次成绩计入高考录取,这显然降低了一次考试的偶然性。
  老师:依旧是“为考而教”。改革除了多一次考试,增加更大的负担之外,在教学方面应该不会带来更多的变化和影响,因为还是会坚持“海量做题讲题的应试教学方式”。
  培训机构:多了市场需求。在日常学校英语学习之外,由于迫切“刷分”需要,学生很可能愿意跟着应试经验丰富、提分效果明显、教学针对性强的机构和老师进行大量课外英语补习,以巩固和提高考试成绩,应对多一次的高考英语应试机会。
  专家: 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才是改革的根本办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在高考集中录取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改革”无非是考试科目调整(如3+1,3+2,3+X)、考试分值调整(如750分、810分、600分以及A、B、C等级)。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改革,都是在这些方面做文章,改革空间其实很小。我国高考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考试部门按学生高考成绩、志愿投来的档案进行录取,这造成了中学教学围绕考试转、大学招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考试成了中心。
  公平公正一直被认为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首要原则,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并非只有看得见的分数。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按照高考分数录取学生。分数只是一个结果,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具体的分数,还需要了解学生是在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得到的这一分数。因为中国各地方基础教育事实上存在的不均衡,城市学生或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通过雇佣更好的教师、接受更好的训练而在考试中取得比农村学生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更高的分数。
  维护公平公正也不应当是阻碍或反对高考改革的理由。外语作为工具学科,应该像雅思、托福等考试一样以级别来区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不同层次的大学,或大学中的不同院系专业,应该根据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入学所必须具备的外语水平级别要求。
  如果没有综合评价,只有分数这个唯一的录取依据,即使形式有改变,多给了一次考试,仍然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的。我们期待“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录取模式将会引导基础教育彻底从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归教育的本质,并对国家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其他文献
灯,一直亮着。那是多么熟悉的光线啊,每天它都准时地亮起,那真是苍茫夜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看灯仿佛是我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母亲总是准时地将它亮起,我说不清,当这盏灯亮起的时候,是温暖还是幸福,抑或是感动。   母亲还没有回来,我继续向下走。此时,我很幸福,正如母亲一样。在我成长的路上,有盏灯一直亮着,一直温暖着我。感谢母亲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也能够为她而担心,为一个人担心是
期刊
“就像我们都未曾见过的,那串加德满都的风铃,它不在这里,无处可寻,可它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汪峰把这首《加德满都的风铃》唱得委婉、动听,让许多人有了去尼泊尔加德满都去看一看的想法。于是,我像个信徒一般踏上了尼泊尔之旅。   尼泊尔景色很美:湛蓝的天空,抬头就能看到壮观的雪山;尼泊尔是众神的国度:印度教与佛教融合的寺庙中,每天都有人微笑着对你说“Namaste(你好)”;尼泊尔人友好和善:心态
期刊
昨天的雨下了一阵又一阵,窗外的水洼干了又满了。雨轻轻从云层间坠下,缓缓从树叶上滑落,我听见,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说话。我伸出手,想抓住雨这个调皮的孩子,它却飞快地从我指缝间跳过,消失在脚边,我轻怨道:什么时候下起了雨呢?一滴又一滴落下,淅淅沥沥的,脚边隐隐约约传来声音,昨天,就昨天。   昨天的风吹过我脸庞,它轻轻挽起我发丝,柔柔地说:起风了!我抬起手,轻轻地问:什么时候?风儿绕过我身旁,柔柔的声
期刊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蒙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篷,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
期刊
你发现没?几乎每一年,娱乐圈都会出现这样一个人:出道多年也不是很火,即使长得好看也大多只演一些面目模糊的角色,但会靠一部戏或一档节目“咸鱼翻身”,一个月上头条的次数超过他出道以来的总和。今年,这个“配额”落到了李易峰身上——他的“行情”正在被看好,除了已播的《古剑奇谭》,他还是《盗墓笔记》的男主角,要知道,仅这个作品的原著小说就有三千万粉丝啊。  新偶像时代的励志者   出道八年的李易峰自然不算
期刊
每次看到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美女明星排行”“颜值大比拼“或者是“扒皮整容明星”一类的新闻,总觉得好肤浅的是不是?但很可惜,有时我们真的就那么肤浅。   关于外貌的话题真是能勾起人的兴趣。就好像美眉们总爱骄傲地说:“时代在变,审美也在变,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美的追求。”追求美貌是无可厚非的,尤其在这个“颜值”高于一切的时代,一副美丽的皮囊当然是再珍贵不过了。   可当美丽不再那么珍贵和稀有,而
期刊
我是勺子控,无论是精致灵巧还是幼稚可爱的勺子,只要被我看中一定会收入囊中。我家的橱柜中摆放着各种大小不一的木勺、钢勺、塑料卡通勺……   我有一只精致玲珑的咖啡勺,收纳在橱柜的第二层,那里摆着一个白瓷中号咖啡杯,还有一罐比利时进口可可粉。我喝热可可时一定要用这只勺子,这个习惯的养成要追溯到一段往事。   一年暑假,为了学点小技能,我来到一家名叫咖茶因子的甜品店打工。我的师父是这里的老板,是个中
期刊
从小就喜欢跟着外婆一起仰望星空,吟诵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这是我和诗最早的接触,每每吟诵这首诗时,我总会看到月光照射下的软绵绵的泥土,满天的星星一眨一眨;听到树上时不时传来的鸟儿、蝉儿、青蛙共同演奏的交响曲;嗅到泥土的芬芳、新鲜的空气。这美丽的夜景令我陶醉,优雅的诗词使我的心灵得到升华,使我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大些,每天起床后总会读一会儿诗。品味陶渊明
期刊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越来越青睐方便食品,“速食主义”——拿方便食品当正餐,更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姑且不论方便食品是否够营养,但从它能让一餐饭变得如此方便和快捷,就需要很多食材不具备的素质。   如果选择花2个小时还是5分钟来做一顿饭,八成人们都会选择后者,省下的时间,可以做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有方便食品,所以我们无需柴米油盐,甚至不用锅具,也能迅速做出一顿像样的饭。   方便食品几乎家
期刊
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DVD、迅雷、PPS,电脑遥不可及,大街上录像厅里的人像爆米花一样,膨胀且爆满。   那时,我们爱看录像中的香港,影片中,那些冲动、简单、爱恨激烈的少年总是骑着摩托车,叼着香烟,带着墨镜,风驰电掣地在我们的心中碾出一条条肆意的轮痕。   那时,我们正在长个子,骨头里也“噼里啪啦”生出许多毫无征兆的叛逆来。   影片中那种故作冷漠但又义薄云天的气概令我痴迷万分。初中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