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大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能力上仍有欠缺,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不良效果。为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导入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
通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得人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日益频繁。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办奥运成功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在开放、发展的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因此,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即使接受过几年正式英语教育并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大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能力上仍有欠缺,他们或者根本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与西方人交流困难重重,闹出不少笑话,这种低效力的交流、沟通和相互间的误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不良效果。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非常重要。
二、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正确处理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
1 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在近年来使用十分频繁。比如: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尽管人们都使用“文化”这个词,但对于它的含义的理解并不相同。Sapir认为:“文化是社会继承的行为与信仰的总和,它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性质。”Kluckhohn认为:“在人类学中文化指一个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个人从群体中获得的社会遗产。”胡文仲认为:“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它既包括信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它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文化的棱镜,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文化是语言的根基,制约着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精细。总之,语言不只是一组组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是某种特殊文化和生活哲学的象征。这就好比是血肉之躯和灵魂之间的关系。所以除了学习英语本身的语言知识以外,还应了解英语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的障碍,从而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而无视语言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英语学习,就恰似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绝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因此,英语教育要特别注意目的语的文化教育,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3 语言要素与文化
(1)词汇与文化: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对词语文化作过这样的描述:“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所以表示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词义有的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而自称。而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给人类带来灾难,令人感到恐怖之意。又如“狗”,在西方,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于食狗肉十分反感。而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这从汉语中的成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等。
(2)语用规则与文化: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詞汇,否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交际中断。但是,仅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并不能保证顺畅地交际。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会运用一套语用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见面如何打招呼、如何提出要求、如何接受或拒绝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等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惯,这些文化习惯的差异往往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因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这是产生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英国外教的称谓,他的全名是John Stevenson,学生理应叫他Dr Stevenson或John,但有的学生直呼他的姓,叫他Stevenson,这引起了这位英国教师极大的不快。在汉语中“老张”、“小王”、“欧阳”作为称谓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很少的几种情况。
(3)语法与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烙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后者也属于文化之列。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Hypotaxis)。英语中的句子以形统意,结构严谨,差异关系完整。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汉语中的句子以意统形,形态松散,内容完整。
三、问题的解决途径:加强文化导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树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观。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在教学中我们应改掉以往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运用的做法,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英语教学,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恰当;要求教师不仅应当有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修养,而且还应当有本国和英语国家两国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培养、改进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英语及其母语(汉语)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
2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文化导入。首先,加强词汇文化内涵教学,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除揭示单词和成语的表概念部分的词汇意义外,还要涉及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及词源典故。其次,加强文学语言教学,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要人物作本质性的分析,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增长对所学语言国社会、历史、价值观念等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不断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全面。比如,阅读课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涉及的内容向学生输入反映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词汇、修辞及语篇等语言知识所承载的文化蕴涵,则结合语言点的讲解同步传授给学生。英语视听课也是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教师可选择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按照不同功能意念分类的声像教材,如《走遍美国》、《跟我学》等教学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注意文化方面的细节,诸如购物、问路、就餐、就医,如何问候、称呼以及握手、告别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情景表演等,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文化知识。
3 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进行交往,通过轻松的个人间的交往会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排练英文短剧等,使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得到提高,也可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英美文化知识得到提高。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强。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还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适宜地把握语言环境,熟练地运用各种交际手段,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导入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
通讯技术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使得人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日益频繁。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办奥运成功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在开放、发展的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因此,跨文化交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即使接受过几年正式英语教育并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大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能力上仍有欠缺,他们或者根本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与西方人交流困难重重,闹出不少笑话,这种低效力的交流、沟通和相互间的误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不良效果。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为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非常重要。
二、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正确处理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
1 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在近年来使用十分频繁。比如: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尽管人们都使用“文化”这个词,但对于它的含义的理解并不相同。Sapir认为:“文化是社会继承的行为与信仰的总和,它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性质。”Kluckhohn认为:“在人类学中文化指一个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个人从群体中获得的社会遗产。”胡文仲认为:“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它既包括信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它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文化的棱镜,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文化是语言的根基,制约着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精细。总之,语言不只是一组组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是某种特殊文化和生活哲学的象征。这就好比是血肉之躯和灵魂之间的关系。所以除了学习英语本身的语言知识以外,还应了解英语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的障碍,从而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而无视语言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英语学习,就恰似没有灵魂的躯体,这绝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语言学习。因此,英语教育要特别注意目的语的文化教育,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流者。
3 语言要素与文化
(1)词汇与文化: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对词语文化作过这样的描述:“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背景,所以表示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的语言中,词义有的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龙作为皇帝的象征,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而自称。而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给人类带来灾难,令人感到恐怖之意。又如“狗”,在西方,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于食狗肉十分反感。而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这从汉语中的成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等。
(2)语用规则与文化: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詞汇,否则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交际中断。但是,仅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并不能保证顺畅地交际。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会运用一套语用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见面如何打招呼、如何提出要求、如何接受或拒绝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等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惯,这些文化习惯的差异往往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因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这是产生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英国外教的称谓,他的全名是John Stevenson,学生理应叫他Dr Stevenson或John,但有的学生直呼他的姓,叫他Stevenson,这引起了这位英国教师极大的不快。在汉语中“老张”、“小王”、“欧阳”作为称谓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很少的几种情况。
(3)语法与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烙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后者也属于文化之列。翻译家傅雷曾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Hypotaxis)。英语中的句子以形统意,结构严谨,差异关系完整。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汉语中的句子以意统形,形态松散,内容完整。
三、问题的解决途径:加强文化导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 树立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观。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在教学中我们应改掉以往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运用的做法,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英语教学,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是否恰当;要求教师不仅应当有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修养,而且还应当有本国和英语国家两国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培养、改进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英语及其母语(汉语)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
2 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文化导入。首先,加强词汇文化内涵教学,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除揭示单词和成语的表概念部分的词汇意义外,还要涉及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及词源典故。其次,加强文学语言教学,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要人物作本质性的分析,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增长对所学语言国社会、历史、价值观念等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不断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全面。比如,阅读课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涉及的内容向学生输入反映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词汇、修辞及语篇等语言知识所承载的文化蕴涵,则结合语言点的讲解同步传授给学生。英语视听课也是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教师可选择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按照不同功能意念分类的声像教材,如《走遍美国》、《跟我学》等教学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注意文化方面的细节,诸如购物、问路、就餐、就医,如何问候、称呼以及握手、告别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情景表演等,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文化知识。
3 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与外籍教师进行交往,通过轻松的个人间的交往会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排练英文短剧等,使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得到提高,也可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英美文化知识得到提高。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也会有所增强。
四、结束语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对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还要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适宜地把握语言环境,熟练地运用各种交际手段,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