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激情:情感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缺乏情感元素的渗透,任何事情都会有了“折扣”,至少算不得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同样如此。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他们属于“唯情趣一族”,而且对于教师有着难以摆脱的“情感依赖”性,来自教师和教学中的“情感”元素,既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丰富“必需品”,又是引领他们健康成长的有效“营养品”。有鉴于此,教师善于把各类情感元素与师生交往、课程教学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能够为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古语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融“知识性、技能性与情感性”为一体的精髓或经典之作。只有把这些元素有效激发并充分地应用起来,才能切实显现语文学科及其教学活动的应有价值、意义和作用。不仅如此,只要教师高度重视并把自身情感元素积极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组织并引导学生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以情怡情、以情激情、以情移情”,才能攫取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益,并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放大良好活动效应,进而把学生逐步引向令人期待的良性发展之路。就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如何切实开展丰富多元的“情感教学”活动呢?
  一、善于在“以情怡情”中构建和谐教学关系
  “怡”字饱含“愉快、和悦”元素,本文侧重“涵养、滋润”之意。所谓“以情怡情”,是指教师自带“流量”,善于以教学情感来涵养学生心理和学习活动,逐步增强他们向师情感和乐学情趣,不断放大亲师信道的效应,着力构建一种和谐教学关系。首先,要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切不可“选择、淘汰、拒绝”学生。其次,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上与学生联系、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帮助和鼓舞。再次,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寓言故事交流中,谈论最多的还是“狐狸”这一角色形象,许多学生纷纷指责狐狸贪婪奸诈,到处招摇撞骗,有些人则打抱不平,说狐狸虽然犯浑却很有智慧。尤其在《狐假虎威》中,面对强大的老虎,在生命遭遇危险的关键时刻,狐狸用智慧成功地挽救了自己,怎么反而说他“仗势欺人”呢?只能怪老虎体大无脑,被狐狸利用了而已。这种敢于否定传统、善于动脑的个性思维不值得珍视和保护吗?
  二、善于在“以情激情”中实现师生良好互动
  教学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情感艺术活动。不仅如此,教师智慧传动学生智慧,教师情感生成学生情感,教导艺术决定学习艺术。善于“以情激情、以情传情”,这是新形势下教师“有效主导”的集中体现。
  1.善于以情导入,有效激发学习期待心理
  “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虽然简单不过几分钟时长,恰是“文章之开篇”“旋律之前奏”,能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产生直接而又重大的影响,这也是课堂教学情感艺术的最初体现。课堂教学导入的途径和方式是丰富多元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灵活应用。以《二泉映月》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这一优美曲折、跌宕升腾的乐曲事先播放出来,为学生传递并铺设了一种如临其境的美好心境。当这首二胡曲欣赏结束后,笔者揭示了这是由一位盲人民间艺术家“瞎子阿炳”在饱经命运风霜和生活坎坷之后创作而来的时候,大家感到非常地意外和惊讶。这一乐曲的创作故事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兴趣。在如此情态下,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善于以情主导,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启智益能、情感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形式。在这一主体活动环节,我们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善于启动“情感”这一艺术杠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引入到热烈互动的课堂活动氛围,从中攫取善教乐学的良好活动效果。以《七律·长征》为例。在课堂活动环节,在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教学后,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配乐诗朗诵;一方面播放了由著名歌唱家刘斌演唱的《七律·长征》经典版歌曲。那抑扬顿挫的美妙朗诵,那充满热血的故事内容,那激荡人心的慷慨旋律,让现场所有的人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起来。由随机学唱到师生共唱,由浅声吟唱到高声歌唱,充分激活了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胞。
  3.善于以情激趣,有效反馈课堂教学结果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衡量教学质效的高低,不是在于完成教學任务与所用教学时间的对比,而是取决于实际学习情况这一根本标准。在教学结束后,笔者让小学生通过“个体自查+小组互查”形式,呈现出一份学习情况汇报,同时提出相应的疑惑之处;然后在集体交流基础上,加上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现象,最终形成课堂教学反馈结果,“作业设计超市”,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重难知识”和“自我提高”等板块,由每位小学生或者各个多人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内容并完成作业。在最后反馈时,把“教师评学”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把对学生的“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开展相互之间的评比。既激发了不同层面的学生情趣,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善于在“以情移情”中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习就是对于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和迁移的一种实践过程。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只有把“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起来,才能真实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化发展。不仅如此,情感元素应当而且必须始终地贯穿其中。这就是“以情移情”的实质性含义。那么,如何才能达成“以情移情”教学目标呢?以《海伦·凯勒》为例。在课文内容教学结束后,笔者让小学生拿出笔和纸张,并且闭上自己的眼睛,跟从老师“盲写”如下一段话:“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于小小的指头都摸出了血。”然后让他们睁开眼睛,自我评价“盲写”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从面部表情来看,许多小学生明白了教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要求大家结合课文学习和各自的“盲写”情况,写一写来自内心深处的体会性文章。以阅读促进学习、以体悟深化情感的教学,切实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
  总之,就小学生来说,情感来源于教师传导,情感来源于教学激发,情感来源于自己的内化和迁移。只要高度重视并认真以待,情感教育就会涵养与滋润学生,情感之花就会绽放在他们的心灵上空。
其他文献
利用中规模计数器芯片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项工作,文章探讨了设计时出现死循环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计数器出现死循环的方法。
高尔基先生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由此可见读书对人们的重要性。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卢梭曾说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打基础时期。而语文内容占据小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而传统的教学过程
近日,邱县国土资源局机关党支部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日前,曲周县国土资源局以“预防为主,防查结合”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基本农田的管理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对国土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巡查,使全县68万亩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被重视,其中课堂提问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都是老师讲,学生只需要把老师讲的背下来,完成机械的记忆就可以了。但是在新时代下,要求课堂具有活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多提问,多探究,把提问贯穿到整个课堂中,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一、紧扣学生兴趣点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
6月21日,邯郸市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现场会在永年县召开。
小学是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小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兴趣或其他原因而轻视阅读,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呢?  一、以兴趣为引领  圣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挥主动性,阅读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培养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参透语言的本质,将语用能力落到实处,这是大家所追求的。在实践中,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到什么东西,老师又没有指明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导致很多学生表达能力缺乏,究其原因在于,语文阅读课堂的效率低下。王国维先生曾这样指出,文章中的亮点,就是语言要素所在。笔者认为,这正是课堂教学的支点,要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语言,就要从语言要素入手,嫁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感知语言文字的美妙
任何文本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還原,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和文本进行碰撞、连接,通过想象、价值、情感、历史等方面的还原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学习语言,形成语用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精选的内容,虽然体裁不一,但是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或是历史,或是现实,或是想象,不管怎样的内容,学生在阅读中总能联系生活的实际,去进行相似的匹配。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