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改革动因的理论逻辑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地方政府改革的动因很多,包括地方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改革主体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追求等。本文将从地方政府改革主体的视角,分析在中央政府授权和强制推动、地方政府自主改革和社会力量推动下改革主体的不同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主体的I—CLS利益动因模型,以期能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地方政府改革;动因;主体
  在我国地方政府主要是指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个层级的政府,包括省、市、县、乡镇等的政府。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改革处于一个拐点,理论上对地方政府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地方政府各项具体改革内容,对改革动因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学者普遍认为地方政府改革是由于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环境的变迁等推动的结果,從主体视角透视地方政府改革动力的研究相对较为匮乏。但实际上,改革主体的利益需求、认知、态度、情感等对改革的产生、过程和绩效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挖掘改革主体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内在动力及其逻辑十分必要。
  (一)中央政府授权和强制推动下的改革
  在中央政府授权和强制推动下的改革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推动改革的动因存在差异。
  1.中央政府改革动因—走中国特色改革发展之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当中央政府作为地方政府改革的发起人和制定者时,从系统—环境互动的视角来看,中央政府的政治推动实际上形成了地方政府改革的宏观政治环境。如我国实施的机构改革就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层级推进的过程。改革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政府来说,不仅意味着与原有产权结构相关联的利益部分丧失,而且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信仰的某种否定,但这种负效用会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制度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正是由于这种效益递增理论的存在,促使中央政府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改革。
  2.地方政府改革动因—获取额外收益和合法性
  中央政府强制推动地方政府改革的方式包括两种,授权试点改革和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授权试点改革是为了避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无法控制的风险,采取委托和授权地方政府进行改革试点的方式推进改革。对于获得授权的地方政府来说,其地位不具有主动性,不是其在固有的职权范围内所进行的改革,而是在中央政府的特殊政策下所进行的改革,如我国实施的综合配套实验区的改革。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那些获得授权改革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改革的动力在于,由于获得了特定的制度准入权,因此消除了改革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同时也可以获得各种优惠政策,充分享受改革创新结果所带来的本地区制度性经济增长的好处。而当授权的地方政府改革获得了成功,并具有推广价值时,中央政府就可能会放开制度准入条件,所有地区均进行类似的改革,以促进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地方政府自主改革
  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而言,中央强制推动下的改革不能满足其对利益的追求,因为强制推动的改革往往采取授权改革的方式进行,导致各地区地方政府间事实上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状态,使那些没有获得试点权的地方政府官员在政治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地方政府官员总是会试图突破授权式改革的约束。同时,随着放权让利改革战略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的实施,地方经济的增强使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改革所需要的各项费用,也为地方政府进行自主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地方政府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地方政府为吸引更多的资源,以刺激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也会突破现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以构建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体制并实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上的创新。但是这种改革行为会受到中央政府的“事后追认约束”,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改革前不仅要估计改革的预期收益是否大于预期成本,而且也要确保创新行为不会降低中央政府和中央治国者的效用水平,否则便会受到惩罚。但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在控制总体创新的同时,把越来越多的机制性创新空间下放给了地方政府,从而使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政治风险降低,地方政府官员创新改革被事后追认的概率大幅上升,从而也促使地方政府进行内生性的改革意愿的产生。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的地方政府进行自主改革的内生动力在于地方政府追求自身效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整体利益预期、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激励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社会力量推动下的改革
  在前文论述中,已经提到社会力量并不作为地方政府改革的主体,是因为社会力量自身话语权和创新行为的实现要以政府为中介进行转化,社会力量的改革行为受到制度约束的限制,因此本文要探讨的是地方政府在社会力量的推动下选择改革的动力。
  社会力量是地方政府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当前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市场微观主体的壮大,公民社会的成长等都形成了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动力,如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实行政治民主改革、社区治理改革就是社会力量积极影响和推动下的改革。由于社会力量与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存在直接的现实利益关系,从而使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成为本辖区内社会力量的代理人,由此产生利益—代理关系,地方政府出于合法性和谋求本地利益的需要,往往会放宽制度约束,对社会力量的改革创新行为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为满足更多的社会力量对参与政治的需要,地方政府也会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关系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四)构建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主体的利益动因模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追求利益是所有力量推动地方政府改革的基本动力,不同行为主体在基于基本利益追求的基础上,在推动地方政府改革中又有更加具体可观的利益诉求。地方政府是改革的桥梁,在任何一种改革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出于不同的动因都会给予回应,鉴于此,笔者提出我国地方政府改革主体的I—CLS利益动因模型。(如下图所示)
  通过I—CLS模型的构建,笔者认为无论改革的推动者是中央、地方还是社会力量,最终执行者和实施者都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否选择并实施改革对最终的改革成果至关重要。因此在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应系统分析各类主体、群体特别是地方政府实施改革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分析其内在的动力逻辑,并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将民间的创新意愿和各级政府的改革创新相结合,将社会资源的动员机制和政府内部资源配置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改革之路。(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河北联合大学电气工程学院;3.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与治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阙忠东.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马一芬.试析中国行政改革的利益动因.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6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陈瑜(1991—),女,天津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1贸经一班学生。  熊丹(1993—),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1贸经一班学生。  孟金松(1993—),女,河南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1贸经一班学生。  摘要:本文重点在于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历程的研究,得出要改变西部地区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就必须提高农民的合作化、组织化程度的结论。在此结论之上,以我国西部地区
期刊
作者简介:田晓艳(1988-);阜阳人;安徽财经大学财经学院。  许玉(1980.4-),男,中学二级教师,阜阳市阜南县城关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营改增”在全国全面的展开,曾经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大势已去”,一旦“营改增”的收入回归共享税种,将导致地方主体税种的缺位,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考虑先将国内消费税作为地方的主体税种,然后改革资源税和环境保护费等,以此作为辅助税种来
期刊
作者简介:杜蓝洁(1988-),女,汉族,重庆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研究。  李豪(1988-),男,汉族,安徽陆安人,现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研究。  摘要:城镇化就是指把农村人口转换成城市人口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是每一个国家地区在发展过程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城镇化过程不仅体
期刊
作者简介:彭静(1985-),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四川绵竹人,宜宾天立国际学校高中英语教师。  摘要:在初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师生应该重视输入、练习吸收和输出,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本文结合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以Book1 Module3的写作课时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为例进行评析反思。  关键词:写作课;输入;吸收;输出  引言:  在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期刊
作者简介:田野(1978.7-)、男、汉族、鄂、武汉音乐学院、助教、研究生、音乐表演。  1、传统笙的发展  笙,是一件历史悠久的簧管乐器,可以说是是中国乐器中最优秀的,极具代表性的一件乐器。有独奏和乐队合奏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既能在独奏中展现笙独特的音色魅力,又能在民族乐队合奏中与各种乐器在音色、情感上相交融合的。  从20世纪50年代,中国慢慢开始对自己古老乐器的保留发展的问题开始思考。所以笙
期刊
作者简介:孙艺楠(1983年10月),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人,辅导员,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贫困生工作一直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学生队伍的建设是否完善,开展的顺利与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变化。而艺术类学生中的贫困生群体又有着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的心理及活动特点。这就要求,在贫困生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更为细致
期刊
摘要:缺乏实施的持久性和普遍性是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伊特突出特点,这种围绕社会实践而展开的实践教学很难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从而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凸显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设计方面的不足,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本文在能力本位主张的基础上,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塔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力图为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方案。  关键词:能力本位;
期刊
作者简介:李林(1978-),男,河北涿州人。硕士,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是一个特殊的有机载体,国家赋予其管理者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在新时期的高校自主办学管理中,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中法治文化与意识的建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新途径。同时,面对社会环境发展的新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等的健全形成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
期刊
摘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台湾岛内的都是中国人。这是一个不可争论的事实,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各种阴谋。  关键词:海峡两岸;两岸民众;两岸差异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实现国家的统一,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处理台湾的问题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贯维护台湾同胞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
期刊
作者简介:陈松(1980-),男,浙江余姚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要想有效的实施创业教育,主要还是需要依靠高校、社会以及政府部门形成一股合力。社会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际得益者,所以在大学生进行创业之前,它们应该要努力的创建出一个比较良好的文化、市场氛围,从而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社会的认同和思想的基础。政府部门是掌控资源的主体,它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