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快速发展,是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必由之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此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证明专业教育有效性最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而国内的高等教育评估主要评价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高等教育的教学实施都是以院校评估为指挥棒而组织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工程训练,制约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造成了教学与就业的严重脱节。专业认证正是对未来从业者所受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从而为其未来从业提供基本的质量担保。
本文针对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为出发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探索与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集中安排、设计题目单一、设计模式陈旧及考核不科学等。这些弊端严重地影响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以工程认证为契机,紧密结合成果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需求,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建立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改革
为了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从而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1.构建课程知识学习与课程设计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常采用集中排课的方式组织安排,一般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这种组织安排模式让学生仓促去组织项目设计工作,通常很难高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每个同学完成的设计任务也是大同小异,很容易滋生抄袭拷贝现象的发生,同学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得不到锻炼,这种设计模式与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存在较大的脱节,是教学环节脱离了实际的轨道。
有鉴于此,基于工程认证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实施方法是将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同时进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组织课程设计,教師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课程设计中用到的知识点及时安排学生结合课题进行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做到学有所用,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点与项目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解整个项目的设计原理与思路。
另外,项目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每个小组都是以实际项目为主题进行设计,各小组由3-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与分工,让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小组每周安排2-3次的课题讨论,指导教师定期参与小组讨论进行指导,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定期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检查课程项目进度及设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使各小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2.制定灵活多变的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法
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了客观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制定了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避免仅以最后的结果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考核方式获得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具体做法如下:
(1)课题表达能力考核
学生在小组课题介绍时,指导教师会针对每个组员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主要从学生对课题了解情况,课题机构设计合理性,课题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这也是过程考核中的最重要环节。
(2)方案创新点考核
方案创新点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一个设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强了方案创新能力的考核,这通常体现在课程的加分环节。当然创新能力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的,通常将这个环节作为优秀的一个指标之一。
(3)书面能力考核
书面考核是以设计说明书,二维图纸绘制,三维造型设计及视频动画制作等书面及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考核。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需提供以上文档及图纸作为评定最后成绩的依据。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全学期教学模式的建立,采用知识学习和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定性和定量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体系的融合和检验,从而综合反映学生的设计能力,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以项目促进学习,以学习引导项目”的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快速发展,是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必由之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在此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证明专业教育有效性最为有力和直接的证据。而国内的高等教育评估主要评价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高等教育的教学实施都是以院校评估为指挥棒而组织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工程训练,制约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造成了教学与就业的严重脱节。专业认证正是对未来从业者所受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从而为其未来从业提供基本的质量担保。
本文针对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为出发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运用能力进行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探索与研究。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集中安排、设计题目单一、设计模式陈旧及考核不科学等。这些弊端严重地影响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以工程认证为契机,紧密结合成果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需求,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建立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课程设计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改革
为了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从而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课程设计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1.构建课程知识学习与课程设计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常采用集中排课的方式组织安排,一般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这种组织安排模式让学生仓促去组织项目设计工作,通常很难高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同时,每个同学完成的设计任务也是大同小异,很容易滋生抄袭拷贝现象的发生,同学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得不到锻炼,这种设计模式与实际的产品设计过程存在较大的脱节,是教学环节脱离了实际的轨道。
有鉴于此,基于工程认证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实施方法是将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同时进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组织课程设计,教師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将课程设计中用到的知识点及时安排学生结合课题进行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做到学有所用,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点与项目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解整个项目的设计原理与思路。
另外,项目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每个小组都是以实际项目为主题进行设计,各小组由3-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与分工,让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小组每周安排2-3次的课题讨论,指导教师定期参与小组讨论进行指导,课程学习过程中,还定期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检查课程项目进度及设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使各小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2.制定灵活多变的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法
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了客观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制定了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避免仅以最后的结果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样的考核方式获得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具体做法如下:
(1)课题表达能力考核
学生在小组课题介绍时,指导教师会针对每个组员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主要从学生对课题了解情况,课题机构设计合理性,课题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这也是过程考核中的最重要环节。
(2)方案创新点考核
方案创新点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一个设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强了方案创新能力的考核,这通常体现在课程的加分环节。当然创新能力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到的,通常将这个环节作为优秀的一个指标之一。
(3)书面能力考核
书面考核是以设计说明书,二维图纸绘制,三维造型设计及视频动画制作等书面及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考核。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需提供以上文档及图纸作为评定最后成绩的依据。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全学期教学模式的建立,采用知识学习和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定性和定量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体系的融合和检验,从而综合反映学生的设计能力,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以项目促进学习,以学习引导项目”的课程设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