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奉化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浙东名校。学校以端正的办学思想、良好的校风、雄厚的师资、精良的设施、科学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了重点中学的辐射作用,为全市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实际贡献。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我们在推进校园民主化进程和打造以人为本的精神家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推进校园民主化进程
学校倡导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制度建设,涉及学生的规章制度,如《奉化中学学生手册》,在制订、修订时有学生代表参与讨论。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三结合”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利用《奉化中学家校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交流,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因为学校与家长交流通畅、充分,所以需要家长配合、协助的工作都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坚持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造就了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评价改变了以往单凭学业成绩的模式,从品德、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际和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采取自评、互评、学科教师参与评定和班主任全面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对教育的自觉接纳性。同时,学校也坚持让学生评价教师。每学期由校长室不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每学期结束时,由校长室、教务处在全校各年级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所有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内容涉及上课质量、备课深度、教态、学生信任度等。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健全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校务公开方面,学校坚持以“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深入开展”十六字为方针。凡是需要教职工参与的事项,凡是涉及学校重大问题的事项,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凡是需要教职工了解知道的事项,一律公开。同时,学校实行班务公开,让学生充分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学校建立了校长接待日、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还拥有校长信箱、校园网的论坛、学生心理辅导等多元沟通机制和渠道。
平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元渠道随时与学校领导交流。每一学年,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等研究性学习成果,为教师展开师德教育。因此,学校氛围民主、平等、和谐、开放、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充满活力。教师则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科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并通过师徒结对实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帮扶制度。学校要求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研组隔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落实主讲人、主题,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这样,教师之间都能坦诚相对、协同合作,学校外语组还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宁波市模范集体。
二、打造以人为本的精神家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设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努力的目标。在一些由教师等惯常决策者制订规则和“下定义”的领域,让学生参与进来。这不仅符合研究性道德学习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面,而且能够极大地充实和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学校迁入新校址之后,崭新的校园给了我们很多发挥学生主体特长的空间。面对眼前一条条校园路和教学楼前仿古式的亭台假山等校园风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校园路标、亭子牌匾及对联的命名竞赛。这样的竞赛,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掌握学校文化道德建设的“话语权”。
在研究性德育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目标指引下,由学校学生会确定每个学期的主题活动内容,布置活动的安排;各班级根据本班同学的兴趣与特长,选择和开展相应的研究学习活动,如有的班级开展“校歌”词曲的创作,有的班级则致力于校徽、班徽的设计;此外,校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文学社、民乐团等等,都是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
学校规范“红五月”歌咏赛、校园文化活动周等活动,开展听名曲、赏名画、读名作、看名影视活动,不定期举行“奉化中学实话实说”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促进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双休日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计算机房、实验室,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办学生党校、团校等,认真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拥有令人钦佩的教师,拥有能促膝谈心的朋友,拥有乐此不疲的活动项目,拥有废寝忘食爱读的书。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了颠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了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了审美体验。
学校一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配有两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一名教师具有心理教学硕士学位,一名教师拥有心理教学学士学位。学校形成了由“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预警系统,在奉化的学校中最早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完善心理咨询室,开设隔周一课时的心理辅导课和每月一次的专题心理辅导讲座,搭建校园网上的“心理咨询”平台,开通心理热线、悄悄话信箱,编印心理教育小报,等等。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向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完善转变,二是从单纯的心理咨询向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三是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向自觉性转变。正因此,我校能将思想有困惑、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异常的学生控制在最低程度。
一、推进校园民主化进程
学校倡导学生、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制度建设,涉及学生的规章制度,如《奉化中学学生手册》,在制订、修订时有学生代表参与讨论。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三结合”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利用《奉化中学家校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交流,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因为学校与家长交流通畅、充分,所以需要家长配合、协助的工作都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校坚持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造就了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评价改变了以往单凭学业成绩的模式,从品德、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际和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采取自评、互评、学科教师参与评定和班主任全面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些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对教育的自觉接纳性。同时,学校也坚持让学生评价教师。每学期由校长室不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每学期结束时,由校长室、教务处在全校各年级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所有班级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内容涉及上课质量、备课深度、教态、学生信任度等。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并健全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校务公开方面,学校坚持以“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深入开展”十六字为方针。凡是需要教职工参与的事项,凡是涉及学校重大问题的事项,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凡是需要教职工了解知道的事项,一律公开。同时,学校实行班务公开,让学生充分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学校建立了校长接待日、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还拥有校长信箱、校园网的论坛、学生心理辅导等多元沟通机制和渠道。
平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元渠道随时与学校领导交流。每一学年,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等研究性学习成果,为教师展开师德教育。因此,学校氛围民主、平等、和谐、开放、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充满活力。教师则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科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并通过师徒结对实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帮扶制度。学校要求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教研组隔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落实主讲人、主题,确保教研活动的实效。这样,教师之间都能坦诚相对、协同合作,学校外语组还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宁波市模范集体。
二、打造以人为本的精神家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设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努力的目标。在一些由教师等惯常决策者制订规则和“下定义”的领域,让学生参与进来。这不仅符合研究性道德学习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面,而且能够极大地充实和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学校迁入新校址之后,崭新的校园给了我们很多发挥学生主体特长的空间。面对眼前一条条校园路和教学楼前仿古式的亭台假山等校园风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校园路标、亭子牌匾及对联的命名竞赛。这样的竞赛,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来,掌握学校文化道德建设的“话语权”。
在研究性德育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的做法是: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目标指引下,由学校学生会确定每个学期的主题活动内容,布置活动的安排;各班级根据本班同学的兴趣与特长,选择和开展相应的研究学习活动,如有的班级开展“校歌”词曲的创作,有的班级则致力于校徽、班徽的设计;此外,校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文学社、民乐团等等,都是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
学校规范“红五月”歌咏赛、校园文化活动周等活动,开展听名曲、赏名画、读名作、看名影视活动,不定期举行“奉化中学实话实说”活动,引导学生对校园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讨论,促进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双休日向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计算机房、实验室,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开办学生党校、团校等,认真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学生在学校拥有令人钦佩的教师,拥有能促膝谈心的朋友,拥有乐此不疲的活动项目,拥有废寝忘食爱读的书。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了颠峰体验,在交往生活中获得了归属体验,在休闲生活中获得了审美体验。
学校一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配有两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一名教师具有心理教学硕士学位,一名教师拥有心理教学学士学位。学校形成了由“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预警系统,在奉化的学校中最早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完善心理咨询室,开设隔周一课时的心理辅导课和每月一次的专题心理辅导讲座,搭建校园网上的“心理咨询”平台,开通心理热线、悄悄话信箱,编印心理教育小报,等等。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向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完善转变,二是从单纯的心理咨询向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三是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向自觉性转变。正因此,我校能将思想有困惑、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异常的学生控制在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