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秀山”三个字,集合在一起,韵味悠长,读着这三个字,眼前仿佛就有青山碧水,秀丽风景的画面,给人无限遐想。若是拆分出来,“青”字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秀”又让人联想到风景秀丽,“山”更是让人有亲临其中一睹为快的冲动。
每次听人说到“青秀山”,都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想要去看看的冲动。每次都以为只是去看看,但只要进入青秀山的领地,总是流连不舍,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下来。但去了无数次,还是没有哪一次能把青秀山走完。
因为,青秀山实在太大了。
青秀山风景区坐落在邕江畔,规划保护面积13.5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6.43平方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著名风景旅游区。拥有迁地保护和园林造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园千年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雨林大观,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兰园,有壮锦广场、青秀山友谊长廊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景点,有东盟友谊园、状元泉、董泉、龙象塔等人文景观,还有具有鲜明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棕榈园、芳香色艳的香花园、桃花岛等知名景点,以及观音禅寺、水月庵等佛教名刹,景区内有五十多个景点。早在1989年,青秀山风景区就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南宁市“十佳旅游景点”,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十佳景区”之一。
第一次上青秀山游览,是在一个寒意未消的春日。春节刚过,青秀山就成为市民踏青的好去处。人们携家带口上青山,呼吸新鲜空气,赏兰花,听鸟鸣,放风筝,看满山的杜鹃花开,和桃花岛上争奇斗艳的桃花。走到哪里都是人声鼎沸,随处落脚,抬眼都能看到鲜花和绿树,没有一块空地是闲着的,处处是景致,像是进入了春天的童话。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仿佛人踩在土里不动,也能像四周的花草树木一样发出新芽,长出新枝,也能像盛放的花朵一样开出花来。人自然是不能像花草树木那样生根发芽开出鲜花的,但可以看到,到这里来的游客,因为周围的花草树木,因为这山上的美好景致和舒服空间,脸上都乐开了花。春天的青秀山,简直是生命的乐园,各种植物,各色人等,都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土壤。
要是刚好遇上雨天,那就更有一番景致了。雨天的友谊长廊,仿佛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庭院回廊,雨水滴长廊顶上的青瓦,发出“滴哆滴哆”的响声,像是谁在用筷子敲打着瓷碗。如果是漂泊大雨,雨水滴在瓦片上的声音则显得浑厚而有力,像是远山传来的小和尚敲打木鱼的声音。雨水顺着屋檐落下,一直落到地面,像一条连接线,悬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随着雨量的大小不断变换着,或粗获细,时而像是一根银针直插入土里,时而像珠帘垂挂在眼前,时而又像细细的丝线,被夹带着雨的斜风吹得飘来荡去。雨水沁入土里,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清香,让人仿佛置身在一望无垠的绿野,又像是处在没有人烟的幽谷之中,心境得到全然释放,一种舒缓的暖流在身体里平静地流淌,眼前竟是纯净美好,没有一丝杂质。被雨水冲刷过后的树木也焕发出一种近似不真实的新绿,嫩的叶子嫩得绿中带黄,老的叶子墨绿得泛光,树干也仿佛吸饱了水分,显得饱满而硕壮。
山中的雨天晴天,可以随意切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转眼就可以晴天劈日。躲在树下,望着刺眼的太阳,只感觉到强烈的光刺痛双眼,却不觉得燥热,清凉的山风吹过,夏日的酷暑仿佛被过滤掉了。
每到夏天,青秀山就变成许多市民的避暑胜地。古诗有云:“青山四时常不老,游子天崖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在古代,青秀山已是邕南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青秀山海拔高度82米至289米,从门口沿着步道往上走,蜿蜒但却不陡峭,两旁的树木四季常绿,奇山异卉,四季常开。夏季时,草木更胜,花开分外娇艳。太阳火热地炙烤着大地,但在青秀山上,遮天蔽日的树木让你仿佛置身在天然的降温房。坐在青松林下,夏天的湿热风吹来,到了这山林中,就变成了催眠的凉风,让人坐在树下久久不肯离去,只尽情享受着“只有光没有热”的舒适爽朗。
即使是在秋风萧瑟的秋季,青秀山的景致也不会消减一丝一毫,反而多了几分秋的韵味。南方温热湿润的气候,让各种花草树木在这里找到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精心雕琢的景观,让这里的四季从不缺乏色彩。不同的是,秋天的青秀山比山下多了许多凉凉的秋意。如果说夏天的青秀山是避暑圣地,那么秋天的青秀山,则是祈盼四季分明的南宁人感受秋天的一处场所。中秋时分,北方早已是秋高气爽,而南宁依然暑气难消,丝毫没有秋天的味道。而此时上青秀山,偶尔吹过的带有丝丝凉意的山风会告诉你,秋天真的来了。草地不再像夏天时那样争相展示生长的活力,状元泉、董泉流出的水也是冰凉,苏铁园里偶尔会有偏黄的叶子映入眼帘,它们都在传递着秋天的讯息,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青秀山是南宁的绿肺,是南宁人的小心肝。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周末上山游玩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南宁人爱青秀山,体现在只要有亲戚朋友远道而来,都会带到青秀山上转一转,四处走一走,然后指着山中的花卉乔木、园林造景、亭台楼阁、文物古迹、景观回廊,骄傲地充当导游,不停地介绍,东西南北方向皆有风景,处处有景观,步步有内容,山峦起伏,群峰叠翠,泉清石奇,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一路上,热带雨林大观、棕榈园、水月庵、龙象塔、泰国园、瑶池、天池等景点让人目不暇接,不同的景致承载不一样的美景,每到一处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那些独具特色的景点,总是出其不意地给人带来惊喜。绿树成荫,鲜花争奇斗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高耸入云,苏铁连片成林,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亭台水榭星罗棋布,回廊楼阁散落林中,总有一处美景,超出你的期待。
如果你喜欢探寻古迹,寻找历史文明,青秀山也不会让你失望。青秀山上现存有明清时期的古迹和名人文士的题吟颇丰,记录着邕州城历史上的灿烂文明,展示着古时邕州文人墨客崇文尚德的良好品质,点缀着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星空。如今仰望龙象塔,我们仍能感受那些历史铅华的真实和厚重。
龙象塔俗称青山塔,是青秀山的象征。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凤翼岭上,为明代南宁市郊淡村、在邑礼部尚书肖云举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所建,次年竣工,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义命名为龙象塔。原塔高10余丈,九层八角重檐砖结构。啟四年(1624)被雷击塌顶端两层,一直未修复。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邕宁县政府担心青山塔成为日机轰炸南宁导航目标,县长陈寿民令人塔拆除。直到1986年青秀山风景区恢复建设时,又在原址重建龙象塔。重建后的龙象塔改为砖混结构,外形仍为八角形高9层,塔高52.35米,直径12米,绿色琉璃瓦,内设旋梯207级直达塔顶,每层檐角下均悬挂铜铃,共72只。青山塔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每次登临塔顶,方圆二三十公里范围内的南宁尽收眼底。以前登上塔顶,看到的都是普通的民居民宅,如今举目远眺,处处是繁华的街景,是崭新的高档小区,发展成熟的埌东片区,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新崛起的五象新区,也昭示着无限的生机。
不管是在晴天还是雨天,青秀山都呈现出让人心醉的美景。不管是夏天冬天,四季常绿的青秀山总是让人流连。正像开放包容的南宁一样,青秀山始终以“四时常不老”的风景,满足着各种挑剔的游人。
每次听人说到“青秀山”,都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想要去看看的冲动。每次都以为只是去看看,但只要进入青秀山的领地,总是流连不舍,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下来。但去了无数次,还是没有哪一次能把青秀山走完。
因为,青秀山实在太大了。
青秀山风景区坐落在邕江畔,规划保护面积13.54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6.43平方公里,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著名风景旅游区。拥有迁地保护和园林造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园千年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雨林大观,全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兰园,有壮锦广场、青秀山友谊长廊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景点,有东盟友谊园、状元泉、董泉、龙象塔等人文景观,还有具有鲜明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棕榈园、芳香色艳的香花园、桃花岛等知名景点,以及观音禅寺、水月庵等佛教名刹,景区内有五十多个景点。早在1989年,青秀山风景区就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评为南宁市“十佳旅游景点”,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十佳景区”之一。
第一次上青秀山游览,是在一个寒意未消的春日。春节刚过,青秀山就成为市民踏青的好去处。人们携家带口上青山,呼吸新鲜空气,赏兰花,听鸟鸣,放风筝,看满山的杜鹃花开,和桃花岛上争奇斗艳的桃花。走到哪里都是人声鼎沸,随处落脚,抬眼都能看到鲜花和绿树,没有一块空地是闲着的,处处是景致,像是进入了春天的童话。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仿佛人踩在土里不动,也能像四周的花草树木一样发出新芽,长出新枝,也能像盛放的花朵一样开出花来。人自然是不能像花草树木那样生根发芽开出鲜花的,但可以看到,到这里来的游客,因为周围的花草树木,因为这山上的美好景致和舒服空间,脸上都乐开了花。春天的青秀山,简直是生命的乐园,各种植物,各色人等,都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土壤。
要是刚好遇上雨天,那就更有一番景致了。雨天的友谊长廊,仿佛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庭院回廊,雨水滴长廊顶上的青瓦,发出“滴哆滴哆”的响声,像是谁在用筷子敲打着瓷碗。如果是漂泊大雨,雨水滴在瓦片上的声音则显得浑厚而有力,像是远山传来的小和尚敲打木鱼的声音。雨水顺着屋檐落下,一直落到地面,像一条连接线,悬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随着雨量的大小不断变换着,或粗获细,时而像是一根银针直插入土里,时而像珠帘垂挂在眼前,时而又像细细的丝线,被夹带着雨的斜风吹得飘来荡去。雨水沁入土里,散发出一股特有的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清香,让人仿佛置身在一望无垠的绿野,又像是处在没有人烟的幽谷之中,心境得到全然释放,一种舒缓的暖流在身体里平静地流淌,眼前竟是纯净美好,没有一丝杂质。被雨水冲刷过后的树木也焕发出一种近似不真实的新绿,嫩的叶子嫩得绿中带黄,老的叶子墨绿得泛光,树干也仿佛吸饱了水分,显得饱满而硕壮。
山中的雨天晴天,可以随意切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转眼就可以晴天劈日。躲在树下,望着刺眼的太阳,只感觉到强烈的光刺痛双眼,却不觉得燥热,清凉的山风吹过,夏日的酷暑仿佛被过滤掉了。
每到夏天,青秀山就变成许多市民的避暑胜地。古诗有云:“青山四时常不老,游子天崖觉春好,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在古代,青秀山已是邕南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青秀山海拔高度82米至289米,从门口沿着步道往上走,蜿蜒但却不陡峭,两旁的树木四季常绿,奇山异卉,四季常开。夏季时,草木更胜,花开分外娇艳。太阳火热地炙烤着大地,但在青秀山上,遮天蔽日的树木让你仿佛置身在天然的降温房。坐在青松林下,夏天的湿热风吹来,到了这山林中,就变成了催眠的凉风,让人坐在树下久久不肯离去,只尽情享受着“只有光没有热”的舒适爽朗。
即使是在秋风萧瑟的秋季,青秀山的景致也不会消减一丝一毫,反而多了几分秋的韵味。南方温热湿润的气候,让各种花草树木在这里找到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精心雕琢的景观,让这里的四季从不缺乏色彩。不同的是,秋天的青秀山比山下多了许多凉凉的秋意。如果说夏天的青秀山是避暑圣地,那么秋天的青秀山,则是祈盼四季分明的南宁人感受秋天的一处场所。中秋时分,北方早已是秋高气爽,而南宁依然暑气难消,丝毫没有秋天的味道。而此时上青秀山,偶尔吹过的带有丝丝凉意的山风会告诉你,秋天真的来了。草地不再像夏天时那样争相展示生长的活力,状元泉、董泉流出的水也是冰凉,苏铁园里偶尔会有偏黄的叶子映入眼帘,它们都在传递着秋天的讯息,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青秀山是南宁的绿肺,是南宁人的小心肝。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周末上山游玩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南宁人爱青秀山,体现在只要有亲戚朋友远道而来,都会带到青秀山上转一转,四处走一走,然后指着山中的花卉乔木、园林造景、亭台楼阁、文物古迹、景观回廊,骄傲地充当导游,不停地介绍,东西南北方向皆有风景,处处有景观,步步有内容,山峦起伏,群峰叠翠,泉清石奇,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一路上,热带雨林大观、棕榈园、水月庵、龙象塔、泰国园、瑶池、天池等景点让人目不暇接,不同的景致承载不一样的美景,每到一处都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那些独具特色的景点,总是出其不意地给人带来惊喜。绿树成荫,鲜花争奇斗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高耸入云,苏铁连片成林,蓝天白云倒映水中,亭台水榭星罗棋布,回廊楼阁散落林中,总有一处美景,超出你的期待。
如果你喜欢探寻古迹,寻找历史文明,青秀山也不会让你失望。青秀山上现存有明清时期的古迹和名人文士的题吟颇丰,记录着邕州城历史上的灿烂文明,展示着古时邕州文人墨客崇文尚德的良好品质,点缀着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星空。如今仰望龙象塔,我们仍能感受那些历史铅华的真实和厚重。
龙象塔俗称青山塔,是青秀山的象征。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凤翼岭上,为明代南宁市郊淡村、在邑礼部尚书肖云举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所建,次年竣工,取佛经“水行龙力大,陆行象力大”之义命名为龙象塔。原塔高10余丈,九层八角重檐砖结构。啟四年(1624)被雷击塌顶端两层,一直未修复。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邕宁县政府担心青山塔成为日机轰炸南宁导航目标,县长陈寿民令人塔拆除。直到1986年青秀山风景区恢复建设时,又在原址重建龙象塔。重建后的龙象塔改为砖混结构,外形仍为八角形高9层,塔高52.35米,直径12米,绿色琉璃瓦,内设旋梯207级直达塔顶,每层檐角下均悬挂铜铃,共72只。青山塔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青砖碧瓦,八角叠檐。每次登临塔顶,方圆二三十公里范围内的南宁尽收眼底。以前登上塔顶,看到的都是普通的民居民宅,如今举目远眺,处处是繁华的街景,是崭新的高档小区,发展成熟的埌东片区,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新崛起的五象新区,也昭示着无限的生机。
不管是在晴天还是雨天,青秀山都呈现出让人心醉的美景。不管是夏天冬天,四季常绿的青秀山总是让人流连。正像开放包容的南宁一样,青秀山始终以“四时常不老”的风景,满足着各种挑剔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