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金:坚守诺言“永不停机”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役老兵刘成金23年来为兑现“永不停机”的诺言,带领7名转业战友,成立了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行程38万多公里,足迹遍布1000多个偏僻山村、社区、企业、学校、部队,为近百万人群义务放电影6000多场,被誉为“全国最美志愿者”。
  1996年6月,电视新闻上的一个画面,让刘成金永生难忘: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母亲,一步一挪地背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到村里看电影,老人说:“俺娃从小到大,20多年没看过电影。”
  那一晚,刘成金失眠了:改革开放快20年了,农村怎么还看不上电影?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刘成金儿时,因家境特别困难,受乡亲们接济才渡过难关。感恩的种子从那时便埋在了他心里。入伍后,刘成金从战士到副团职军官,特别是当放映员期间,一直都心怀感恩,经常助人为乐,曾荣获学雷锋金质奖章,两次荣立二等功、7次荣立三等功。眼前的一幕,让刘成金突然萌生了利用双休日到偏远山区为村民义务放电影的念头。
  不料,这个想法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可不管家人怎么劝、别人怎么说,刘成金主意已定。
  很快,刘成金联系了张显龙、韩彦斌、朱中文、彭玉德、陈凤久、赵云吉、韩国玺7名转业战友。刘成金的想法与他们一拍即合:义务放电影,既能给乡亲们圆上电影梦,又能让我们的业余生活更充实。
  义务放电影,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放映队成立时,没有放映设备,刘成金自掏腰包从电影公司租设备、租影片;没车,刘成金就从亲朋好友那里借车放电影。
  让刘成金没想到的是,他们来到锦州凌海县西八千乡喜鹊村放首场电影时,村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穿着新衣服,早早来到放映场地,不少乡亲们还从外村远道赶来。
  刘成金闲聊中发现,这个村子有10多年没放过电影,这更加坚定了他为乡亲们义务放电影的决心。
  最让刘成金永生难忘的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拉着刘成金的手说:“我们村子偏僻,我腿脚又不好,很多年都没走出村子看电影了,下次你们还能来吗?”当看到村民们那期盼的目光,刘成金坚定地说:“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们就永不停机。”
  为兑现这一诺言,刘成金23年来几乎花尽了自己创办的印刷厂的全部收入,仅购买、更新放映设备就达几十万元,队员工作餐、维修设备等费用20余万元,总计高达百余万元。许多人不理解,刘成金办厂挣的都是蝇头小利,把这么多钱都花在放电影上,难道他就不心疼?刘成金對此总是坦然一笑说:“如果心疼钱,就不会做这件事了。”
  支撑刘成金带领队员坚持23年放露天电影的还有一个原因,是让他刻骨铭心的一件往事。1999年1月8日,是刘成金终生难忘的日子,队员韩国玺在放映途中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年仅42岁。
  那天,刘成金紧紧抱住韩国玺,最后一刻,韩国玺嘱咐他说:“队长,往后无论遇到啥困难,都要咬牙挺住,千万别放弃……”
  处理完韩国玺的后事,刘成金强忍悲痛,擦掉眼泪,又到偏僻乡村放电影去了。
  就从那一次,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8名成员成了7人组合,刘成金带领队员对着老兵放映队队旗宣誓:为兑现“永不停机”的诺言,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放弃。
  带着这份执着和对群众的深情厚谊,23年来,刘成金带领队员远至边陲的珍宝岛、黑瞎子岛、四川地震灾区,近至辽西大地的各个村屯,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经常有人问刘成金,如今电视和网络这么普及,人们文化生活这么丰富,还会有人看露天电影吗?他总是坚定地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会越来越高,露天电影不仅不会没人看,还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看。
  采访刘成金时,正赶上周末,刘成金带领队员驱车百余公里,前往一个偏僻山村的敬老院,专门为16名孤寡老人放了专场电影……
其他文献
“如果雷锋还活着,他已经是79岁的老人了。在生命时空未曾经历的地方,我们很难想象,雷锋作为一个79岁的老人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他始终是生命定格之前的模样:年轻、阳光、亲和、坚强。”  2019年9月28日,在雷锋学院新址的报告大厅,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为新址开班带来了第一堂课——《中国出了个雷锋》。  随着这段开场白,学员们很快被陶克的讲述带进一个鲜活的雷
期刊
1996年成立于青岛西海岸的黄海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  23年来,学院由最初的中职培训班组规模,发展为开设60多个本专科专业,拥有在校师生两万多人的全日制民办高校。  23年来,学院秉承“知行合一”的校训和“惟德惟能,止于至善”的校风,坚持“学习雷锋,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学雷锋,创品牌,优化育人环境”,把雷锋精神贯穿到学院建设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收到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一次免
期刊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华夏大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凝聚一切力量,汇集全国资源,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在这惊心动魄的非常时期,其中有这样一支院士团队,他们不顾安危、逆行而上,奔赴一线、昼夜奋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期刊
钟南山,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领军人物。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当晚,他通过央视新闻发声:“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  斩钉截铁的话语,使全国人民知道了病毒的严重和形势的严峻。春节期间走亲串友的计划搁置,全民防控疫
期刊
让五星红旗在山口飘扬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伴随着雄壮的军歌,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边防某团四连巡逻小分队,再次踏上被称为“死亡巡逻线”的漫漫长路。  走过这条道路的官兵都知道,巡逻途中全是难啃的骨头:“十八弯”“绝望坡”“乱石堆”“千层梯”……往返一趟需要6天5夜。  凌晨6点,晨曦初露,指挥员一声令下,巡逻分队踏上征程。与以往不同的是,送行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退伍老兵。
期刊
2019年9月18日晚,一个刚刚下班的人影,匆匆来到位于黄岩区劳动南路的义工之家。等待他的是区义工协会每晚7时的“文明我接力、志愿1小时”志愿服务活动。  这个人正是黄岩义务工作者协会会长叶琦。  13年来,735次身体力行,3000余小时的甘于奉献。在叶琦和他的团队的带领下,黄岩义工协会成功策划实施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助学行动、“1+1”为老服务行动、“文明志愿1小时”行动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协助
期刊
雷锋把关爱他人当作最大的幸福,把无私奉献当作毕生追求,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困难,是最幸福的。”《雷锋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生
期刊
黄璐琦,汉族,1968年生于江西婺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2020年1月25日,黄璐琦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来到武汉,进驻金银潭医院,成为第一个接管重症病区的中医医疗队。他带领医疗团隊对一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在临床救治初期,他就嘱咐后方,做好新药研发的准备工作,一旦确定有效药方,即启动研发。  随着对新冠肺炎了解的逐步深入,医疗队根据疾
期刊
日前,我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纪事》,从其“时间轴”清晰显示,中国的抗疫努力为国际科技界共同应对疫情铺平了道路。  在“创纪录短的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  2020年1月2日,接到湖北省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武桂珍和病毒所的谭文杰团队、赵翔团队等,迅即投入一场接力赛。提取核酸、基因测序、比对分析……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病毒的遗传密码终于在第一时间被破译
期刊
“疫”线有两个地方,讓人闻之色变,也让人肃然起敬。一个是重症监护室;另一个是“红区”(感染风险最高的病区)。而重症监护室的“红区”,堪称战“疫”火线。  自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以来,李文放坚守的阵地只有一个——重症监护室的“红区”。这位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担任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在患者眼中,这位急救医生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无畏的勇士。  进驻汉口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