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育的责任,更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文精神的重大使命。人文精神的渗透及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优化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82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统一特点的基本学科。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在语文知识讲解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素养;通过语文应用、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来促使其均衡又富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发展。由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中可看出,语文教改的走向是跟循当代社会发展人文精神的要求的。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当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而高中阶段正式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最佳黄金时期。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现在学生所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依据新课程的标准而改编的新教材,在其语文内容的选编上较为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教材中所编入、所引用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外化。在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利用其中所含的人文资源,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部、读懂读透,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高中语文教材就好比一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宝库。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也就是在与富有丰富思想情感的先辈、哲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从阅读中吸收其内在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从而使自身受到相应启发,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学语文的渠道要拓宽,不能仅囿于有限的几本教科书,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因此,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多读名篇名著。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还需涉及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们留下的经典。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华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张狂的功利心态。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教了安徒生的就可以让学生读他的《安徒生童话》;接触了我国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就推荐读《儒林外史》;教了《論语十则》《孟子二章》等简易古文,就让学生慢慢涉足《论语》《孟子》。此外还应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名著以及外国一些优秀的名篇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简爱》《汤姆叔叔的小屋》《格列佛游记》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名篇名著”阅读活动。
三、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朋友,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用鼓励唤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利用现代设备,采集各种信息,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学主要依赖主体自身的积淀,而不是由他人的灌输来获取知识,因而人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信息社会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和场所,大量报刊杂志、节目、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有意识地从中选取一些有丰富情感性和人文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当“大头娃娃”出现在电视机前,学生们会同情可怜的孩子,痛斥奸商;当日本否定侵华历史会激发他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更详实的史料,增强民族危机感,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会让他们在游览时产生崇敬之情、珍视之情,从而直接提升人文品位。
五、实施正确的人文评价
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当表现出人文精神,遵循正确价值取向。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人文性关怀,即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和鼓励。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评价,应当有课内课外两部分。在课内考核评价中,教师以试卷考查学生对课本文章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课外考核评价中,教师以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自主性探究能力作为考核指标。无论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成绩多少,教师都要进行激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高中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价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助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发挥好语文人文学科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82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统一特点的基本学科。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在语文知识讲解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素养;通过语文应用、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来促使其均衡又富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发展。由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中可看出,语文教改的走向是跟循当代社会发展人文精神的要求的。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当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当务之急,而高中阶段正式是实施人文主义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最佳黄金时期。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现在学生所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是依据新课程的标准而改编的新教材,在其语文内容的选编上较为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教材中所编入、所引用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外化。在课程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利用其中所含的人文资源,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部、读懂读透,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高中语文教材就好比一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宝库。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也就是在与富有丰富思想情感的先辈、哲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从阅读中吸收其内在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从而使自身受到相应启发,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也多次强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学语文的渠道要拓宽,不能仅囿于有限的几本教科书,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因此,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多读名篇名著。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还需涉及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们留下的经典。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华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张狂的功利心态。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教了安徒生的就可以让学生读他的《安徒生童话》;接触了我国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就推荐读《儒林外史》;教了《論语十则》《孟子二章》等简易古文,就让学生慢慢涉足《论语》《孟子》。此外还应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名著以及外国一些优秀的名篇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简爱》《汤姆叔叔的小屋》《格列佛游记》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名篇名著”阅读活动。
三、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朋友,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用鼓励唤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利用现代设备,采集各种信息,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学主要依赖主体自身的积淀,而不是由他人的灌输来获取知识,因而人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信息社会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和场所,大量报刊杂志、节目、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和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教师有意识地从中选取一些有丰富情感性和人文性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当“大头娃娃”出现在电视机前,学生们会同情可怜的孩子,痛斥奸商;当日本否定侵华历史会激发他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更详实的史料,增强民族危机感,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而古人遗留下来的文化古迹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会让他们在游览时产生崇敬之情、珍视之情,从而直接提升人文品位。
五、实施正确的人文评价
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当表现出人文精神,遵循正确价值取向。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人文性关怀,即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和鼓励。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评价,应当有课内课外两部分。在课内考核评价中,教师以试卷考查学生对课本文章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课外考核评价中,教师以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自主性探究能力作为考核指标。无论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成绩多少,教师都要进行激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信心,也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高中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价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助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发挥好语文人文学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