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这一点在很多讲座中时常论述到。然而,每当分析案例时,听者只有两方面的收获:第一,对一次成功案例的感慨;第二,感知其中的教育技巧。实际上,这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成功教育案例背后,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教育智慧。只有品味到教育智慧,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林格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提到一个案例:木木是个中学生,特别爱玩游戏机,曾经因为玩游戏机和父母吵过多次。他的父母有时甚至不敢回家,因为母亲一回家,木木就逼着她给钱,不给钱就要自杀。
网络时代的今天,如同木木这样的学生太多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理念下,孩童的游戏时间严重缩水。受到压抑的孩童,轻者叛逆,无法无天;重者寡欢,抑郁自杀。木木是前者,因为他以明显的冲突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就案例中的木木,我们怎样开出一张教育良方呢?
大多数父母是很难自己开出教育良方的,哪怕他们听了多少教育讲座,了解了多少教育技巧。木木的母亲亦是如此,不过,木木的母亲聪明,也算前卫,于是去咨询了心理医生。那么心理医生开具了怎样的教育药方呢?你敢照方施教吗?会有效果吗?
心理医生的药方是:妈妈与木木一起玩游戏,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引导木木和高手比赛。当木木有不懂的知识时,妈妈就给他买电脑书籍。
看到这样一个方子,你是否目瞪口呆。经验表明,如果是木木的老师开出,那么家长准要怀疑老师的师德品格。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游戏越玩越上瘾”,这不就害了孩子吗?作为教师,为了避免闲话,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正方:例如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增长孩子的见识。看上去,这是一剂良方,没有副作用,但实践表明,这一良方治标不治本。而心理医生开出的方子却是偏方,偏方往往又能发挥奇效。可这样会有效果吗?
久而久之,木木改变了兴趣,游戏已经不是他的最爱,设计游戏程序渐渐成了他的爱好。不仅如此,木木还慢慢成为一个电脑软件高手。这是什么奇效?木木不玩游戏了,却爱上了设计游戏,这不更害人吗?是的,这不仅害己,而且害人。如果我是法官,那我就非得把心理医生判监入狱不可。
据了解,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很高,有的甚至过亿。软件设计是一项极高的智力活动,能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可以算是一等的人才。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木木成为了新时代的骄子。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大家都了解不少教育的技巧,但是我们把眼光都限定在“在校学习成绩”上,限定在“文凭”上,限定在“编制”上,因此也就限制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在缺乏教育智慧的环境下,学校成为了最没有智慧的地方。不是吗?应试教育不正是缺乏教育智慧所催生的恶果吗?
再回到上面案例,木木自己虽不再沉迷于游戏,那么他设计的游戏会坑害其他孩子吗?实际上这是一个伪问题,木木其人就说明:不仅木木设计的游戏,而且所有游戏都不会坑害人。坑害孩子的不是游戏,而是压制孩子游戏的做法。
著名家庭教育家斯宾塞说:“如果想让孩子的兴趣持续下去,就不要随时随地满足他,相反,若想让这种兴趣消失,就不断满足孩子,他很快会觉得无趣。”游戏很容易成为孩子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得到不断满足,他一样会很快变得无趣。
林格先生为自己的著作所取的书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智慧之言;而且纵观全书,林格先生也更倾注于教育智慧。例如,讲到培养做人习惯方面,强调做一个真正的人,诸如所谓的爱心、诚信、责任心等品质,无不是做人的智慧。
因此,如果阅读此书我们沉迷于书中的教育技巧,那么就把林格先生的教育智慧抛向了九霄云外。林格先生富有哲理的教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诚哉斯言。(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林格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提到一个案例:木木是个中学生,特别爱玩游戏机,曾经因为玩游戏机和父母吵过多次。他的父母有时甚至不敢回家,因为母亲一回家,木木就逼着她给钱,不给钱就要自杀。
网络时代的今天,如同木木这样的学生太多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在“不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的理念下,孩童的游戏时间严重缩水。受到压抑的孩童,轻者叛逆,无法无天;重者寡欢,抑郁自杀。木木是前者,因为他以明显的冲突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就案例中的木木,我们怎样开出一张教育良方呢?
大多数父母是很难自己开出教育良方的,哪怕他们听了多少教育讲座,了解了多少教育技巧。木木的母亲亦是如此,不过,木木的母亲聪明,也算前卫,于是去咨询了心理医生。那么心理医生开具了怎样的教育药方呢?你敢照方施教吗?会有效果吗?
心理医生的药方是:妈妈与木木一起玩游戏,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引导木木和高手比赛。当木木有不懂的知识时,妈妈就给他买电脑书籍。
看到这样一个方子,你是否目瞪口呆。经验表明,如果是木木的老师开出,那么家长准要怀疑老师的师德品格。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游戏越玩越上瘾”,这不就害了孩子吗?作为教师,为了避免闲话,开出的药方几乎是正方:例如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增长孩子的见识。看上去,这是一剂良方,没有副作用,但实践表明,这一良方治标不治本。而心理医生开出的方子却是偏方,偏方往往又能发挥奇效。可这样会有效果吗?
久而久之,木木改变了兴趣,游戏已经不是他的最爱,设计游戏程序渐渐成了他的爱好。不仅如此,木木还慢慢成为一个电脑软件高手。这是什么奇效?木木不玩游戏了,却爱上了设计游戏,这不更害人吗?是的,这不仅害己,而且害人。如果我是法官,那我就非得把心理医生判监入狱不可。
据了解,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很高,有的甚至过亿。软件设计是一项极高的智力活动,能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可以算是一等的人才。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必定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木木成为了新时代的骄子。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大家都了解不少教育的技巧,但是我们把眼光都限定在“在校学习成绩”上,限定在“文凭”上,限定在“编制”上,因此也就限制了我们的教育智慧。在缺乏教育智慧的环境下,学校成为了最没有智慧的地方。不是吗?应试教育不正是缺乏教育智慧所催生的恶果吗?
再回到上面案例,木木自己虽不再沉迷于游戏,那么他设计的游戏会坑害其他孩子吗?实际上这是一个伪问题,木木其人就说明:不仅木木设计的游戏,而且所有游戏都不会坑害人。坑害孩子的不是游戏,而是压制孩子游戏的做法。
著名家庭教育家斯宾塞说:“如果想让孩子的兴趣持续下去,就不要随时随地满足他,相反,若想让这种兴趣消失,就不断满足孩子,他很快会觉得无趣。”游戏很容易成为孩子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得到不断满足,他一样会很快变得无趣。
林格先生为自己的著作所取的书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智慧之言;而且纵观全书,林格先生也更倾注于教育智慧。例如,讲到培养做人习惯方面,强调做一个真正的人,诸如所谓的爱心、诚信、责任心等品质,无不是做人的智慧。
因此,如果阅读此书我们沉迷于书中的教育技巧,那么就把林格先生的教育智慧抛向了九霄云外。林格先生富有哲理的教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诚哉斯言。(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林格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