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河南省21个县(市、区)进入国家试点。12月份,河南省召开启动大会,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目前,河南省636万人参保,占全国5965万参保人的10.66%;146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占全国1697万人的8.6%;参保率81%,比全国平均比例高17.18%。新农保让广大农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一年来,河南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一、“普惠”加“特惠”,群众得实惠
在工作中,河南省注重加大政府责任与提高农民待遇相结合,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广大农民体会到新农保制度的优越性。
河南省参保农民缴费标准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试点县(市、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在21个试点县(市、区)中,15个县(市、区)按照省里五个缴费档次标准设定,荥阳、济源、社旗、西峡、偃师、辉县六个县市分别增设600、700、900、1000、1500不等的档次。
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民,中央财政补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河南省要求各试点县(市、区)财政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5元的补贴。通过出口补贴,提高了60岁老人的待遇标准。此外,河南省加强特殊群体补贴力度:全部试点县市对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试点县市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双女户父母给于缴费补贴或基础养老金补贴,这对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全国来讲也有一定的“河南特色”;为了提高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参保积极性,河南省财政给予16-59岁参保农民每人每年20元补贴,省辖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补贴。
二、规范管理,高标准起步
针对河南省试点地区多、覆盖人群广的实际情况,河南省在充分借鉴各项社会保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靠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标准起步的新农保经办工作思路,积极申报并成为全国唯一的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示范单位,在试点工作中做到“三同步”。在制定新农保制度框架时,统筹考虑全省统一的新农保经办规程,妥善处理好政策与经办的衔接问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农保经办规程要求,及时出台《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经办规程(试行)》(豫人社〔2009〕491号),为全省业务经办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实现了政策制定与经办规程同步。日常工作中,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以管理规范化促进信息化,把业务流程的规范与信息化建设统一起来。政策起草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展需求分析,制订出台《河南省新农保试点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全省按照统一规划实施,确保系统建设标准统一,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规范管理与统一程序同步。采取模块化开发软件的方法,边开发,边使用。目前,新农保信息系统软件本地化工作已经完成,并在开封市通许县试运行成功,全省已录入546万人员参保信息。随着新农保软件的全面推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直接调取各地参保人数、基金收支等统计数据,还可以直接监督到试点县行政村的待遇发放情况,将大大提高监督效率,实现业务开展与软件使用同步。
三、健全机构,提供坚强保障
2009年7月河南农保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工作中,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突破机构建设制约工作开展这一瓶颈,实现了全国最后一家移交机构到参保人数、享受待遇人数位居全国前列的跨越。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规定,省、市两级设立新农保行政机构,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指导监督。目前,省级行政机构已经建立,大部分省辖市单独成立了农保处(科);根据新农保业务面向广大农民服务,不同于其他险种的特点,河南省重点加强了县乡经办能力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规定,21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所基本按照每万名参保人员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逐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机制。
四、积极探索,完善新农保制度
随着国家南水北调、高速铁路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修建,移民参保接续是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必须面对的难题。南阳市淅川县是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库区16.2万移民将迁往河南省25个县(市、区)。在25个安置县中只有7个地区是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市、区),18个县(市、区)未列入国家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在国家没有统一办法,外省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迎难而上,深入基层调研,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起草了《河南省淅川县库区移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的出台,将切实解决移民在试点县转移接续和在非试点县参保、享受待遇问题。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
按照国务院要求,2009年春节前,21个试点县市发放第一批基础养老金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采取“三非常”的办法(非常时期,非常目标,非常举措),努力做到“三个一”:全省启动大会一召开,就实施“典型引路”的办法强力推进;试点工作一开展,就实施每周电话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基层情况;经办规程一下发,就马上组织业务经办培训班,规范基层管理工作。
试点工作启动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协调相关部门和厅内业务处室深入21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专题督查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采取召开视频会议、举办新农保政策学习班、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地深入推动工作开展。
新农保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普遍重视,大部分试点县(市、区)召开了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高规格启动大会,举全县之力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周口市扶沟县大力推行“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级联动机制,短短3个月时间参保人数即达42.7万人,参保率90%;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保。漯河市郾城区、安阳市内黄县将新农保工作编成戏剧、小品、歌曲,走村入户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使广大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有了深入了解。罗山县农民陈松奇在家门口张贴出自已创作的诗:“和谐社会新农保,政府想得真周到;子女不操父母心,父母不找儿女要;要问这是为什么,因为咱有新农保。”
(作者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编辑/卞瑞鹤
一、“普惠”加“特惠”,群众得实惠
在工作中,河南省注重加大政府责任与提高农民待遇相结合,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广大农民体会到新农保制度的优越性。
河南省参保农民缴费标准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试点县(市、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在21个试点县(市、区)中,15个县(市、区)按照省里五个缴费档次标准设定,荥阳、济源、社旗、西峡、偃师、辉县六个县市分别增设600、700、900、1000、1500不等的档次。
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民,中央财政补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河南省要求各试点县(市、区)财政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5元的补贴。通过出口补贴,提高了60岁老人的待遇标准。此外,河南省加强特殊群体补贴力度:全部试点县市对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代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试点县市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双女户父母给于缴费补贴或基础养老金补贴,这对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全国来讲也有一定的“河南特色”;为了提高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参保积极性,河南省财政给予16-59岁参保农民每人每年20元补贴,省辖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补贴。
二、规范管理,高标准起步
针对河南省试点地区多、覆盖人群广的实际情况,河南省在充分借鉴各项社会保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靠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标准起步的新农保经办工作思路,积极申报并成为全国唯一的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示范单位,在试点工作中做到“三同步”。在制定新农保制度框架时,统筹考虑全省统一的新农保经办规程,妥善处理好政策与经办的衔接问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农保经办规程要求,及时出台《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经办规程(试行)》(豫人社〔2009〕491号),为全省业务经办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实现了政策制定与经办规程同步。日常工作中,以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以管理规范化促进信息化,把业务流程的规范与信息化建设统一起来。政策起草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展需求分析,制订出台《河南省新农保试点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全省按照统一规划实施,确保系统建设标准统一,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规范管理与统一程序同步。采取模块化开发软件的方法,边开发,边使用。目前,新农保信息系统软件本地化工作已经完成,并在开封市通许县试运行成功,全省已录入546万人员参保信息。随着新农保软件的全面推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可以通过数据中心直接调取各地参保人数、基金收支等统计数据,还可以直接监督到试点县行政村的待遇发放情况,将大大提高监督效率,实现业务开展与软件使用同步。
三、健全机构,提供坚强保障
2009年7月河南农保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工作中,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突破机构建设制约工作开展这一瓶颈,实现了全国最后一家移交机构到参保人数、享受待遇人数位居全国前列的跨越。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规定,省、市两级设立新农保行政机构,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指导监督。目前,省级行政机构已经建立,大部分省辖市单独成立了农保处(科);根据新农保业务面向广大农民服务,不同于其他险种的特点,河南省重点加强了县乡经办能力建设。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的规定,21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所基本按照每万名参保人员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逐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机制。
四、积极探索,完善新农保制度
随着国家南水北调、高速铁路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修建,移民参保接续是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必须面对的难题。南阳市淅川县是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库区16.2万移民将迁往河南省25个县(市、区)。在25个安置县中只有7个地区是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市、区),18个县(市、区)未列入国家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在国家没有统一办法,外省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迎难而上,深入基层调研,协调省政府相关部门,起草了《河南省淅川县库区移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的出台,将切实解决移民在试点县转移接续和在非试点县参保、享受待遇问题。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
按照国务院要求,2009年春节前,21个试点县市发放第一批基础养老金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采取“三非常”的办法(非常时期,非常目标,非常举措),努力做到“三个一”:全省启动大会一召开,就实施“典型引路”的办法强力推进;试点工作一开展,就实施每周电话调度制度及时掌握基层情况;经办规程一下发,就马上组织业务经办培训班,规范基层管理工作。
试点工作启动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协调相关部门和厅内业务处室深入21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专题督查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采取召开视频会议、举办新农保政策学习班、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地深入推动工作开展。
新农保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普遍重视,大部分试点县(市、区)召开了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高规格启动大会,举全县之力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周口市扶沟县大力推行“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片、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四级联动机制,短短3个月时间参保人数即达42.7万人,参保率90%;各地结合实际,采取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新农保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保。漯河市郾城区、安阳市内黄县将新农保工作编成戏剧、小品、歌曲,走村入户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使广大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有了深入了解。罗山县农民陈松奇在家门口张贴出自已创作的诗:“和谐社会新农保,政府想得真周到;子女不操父母心,父母不找儿女要;要问这是为什么,因为咱有新农保。”
(作者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编辑/卞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