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来说,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他们本应拥有完整的家庭,享受父母的呵护、关心、教育和监管。但是由于父母长期缺位,他们拥有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和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增长,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地市、某个学校或某个儿童的问题或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留守儿童”成为每一所农村小学想办出特色或提高教学质量的“拦路石”。如何解决和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几乎成为农村小学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当一所学校针对性的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以后,学校也就相应的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教育质量上同时获得双赢。
正如菏泽市首个“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刘传玺所说: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三缺”群体,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乏管理、学习上缺少辅导,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管理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在普通小学里,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定陶镇中心小学校长孔祥收对记者这样说到:留守儿童学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解决好心理问题,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智和体魄,是成人的第一步;而让他们学会感恩,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则是成才的关键。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判断自己的学校到底是否属于“留守儿童”学校呢?如果是,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以上的“三缺”问题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呢?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并进行了以下工作尝试。
我校共有在校学生240名,其中留守学生154名,约占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由留守学生数来看,我校在管理和教育上都是面临着“留守儿童”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即便没有任何机构来鉴定,但事实上我校就是一所留守学校。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得到了有效的办学成果。
一、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感到无限温暖的几个创设。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这是班主任最基础的首要工作。学校要能随时了解学生及父母的相关情况,班主任必须与监护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档案,紧握“留守学生”心理成长的重权。
2、创设“班级图书角”,每个班级独自设立,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存书分为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科普故事、笑话选集、辅助工具书等等。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来弥补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缺憾和向往,懂得从小立志,从而学会为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断的努力奋斗。
3、创设“班级展示角”,每个班级独自设立,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管理。将学生每天、每周、每月创作的日记、读后感、周记、作文、知心话、一封家书等优秀的作品,张贴在展示角上。用身边一个个小伙伴的生活、思想、学习的鲜活事例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让更多的留守孩子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正面的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诉说氛围,使学生能将自己的真心话说给老师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发展取向。
4、创设“班级小药箱”,每个班级独自设立,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完成管理。因多数“留守学生”处于生活上缺少照顾,食宿不定时、定点。饥一餐,饱一餐,冷一天,热一天,难免会在学校学习期间突发紧急病症。班级小药箱储备常见病症相应的药品,随时做好检查,药品使用登记。当班主任也就是当家长,用细节一次次让学生去体会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学校领导的关怀,教师体贴的关心,虽然父母没有在身边同样也能感受到父母般暖暖的爱。
5、发放固定的班级活动经费。给每个班级下拨固定的班级活动经费,由班主任与学生委员共同管理。可以购置一定的班级卫生用品、劳动工具、补充图书、慰问礼品等等。一是合理购置物品不再造成学校经费使用的浪费。二是可以让教师统筹安排及充分扮演家长的角色。比如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月里出生的,老师可以购买蛋糕集体为学生庆祝一下生日。让孩子们在关怀下成长,并学会关怀,从而培养孩子们具备一颗感恩的心。
二、定期开设法制课堂。
联系相关的法制部门,利用各种媒体、活动为我校“留守学生”定期开设法制宣传课堂。比如交通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病、防拐防暴等等在监护人未能陪护下,所有可预见性的情况都将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普及的课外内容。并不定期的举行演讲、竞赛、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巩固提高自身的防护知识与能力。
三、加强家校联系对家长进行培训。
在农村,学生家长普遍对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教育方法都缺乏认知。学校可以采用“家长学校(或监护人学校)”的方式,来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和认识,再依托家访和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尽量弥合家校之间的隔阂,及时发现留守孩子各方面的问题,共同做好孩子的生活管理、学业支持和品行塑造的工作。
四、争取政府的更大支持,建立寄宿制学校。
当下各级政府正值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学校应争取得到政府的更大支持,加大寄宿制办学的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全体“走读生”提供就餐便利,为双亲在外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学生会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学会团结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硬件建设上,要做到合理规划,严格管理,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食宿环境;软件上,要配置专门的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疑虑疏导工作。同时,要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现阶段,留守儿童还将在一个较长时间继续存在的社会现状下,我们要在尽一切努力改善其生存、教育环境的同时,还应在这些孩子的思想里导入一种健康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使不同境遇下的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能成为有自信,有理想的留守孩子,最终都能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另外,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随着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增长,问题已不再是某个地市、某个学校或某个儿童的问题或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留守儿童”成为每一所农村小学想办出特色或提高教学质量的“拦路石”。如何解决和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几乎成为农村小学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问题。当一所学校针对性的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以后,学校也就相应的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教育质量上同时获得双赢。
正如菏泽市首个“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刘传玺所说: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三缺”群体,生活上缺少照顾、行为上缺乏管理、学习上缺少辅导,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管理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在普通小学里,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定陶镇中心小学校长孔祥收对记者这样说到:留守儿童学校与普通学校一样,解决好心理问题,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智和体魄,是成人的第一步;而让他们学会感恩,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则是成才的关键。
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判断自己的学校到底是否属于“留守儿童”学校呢?如果是,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以上的“三缺”问题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呢?针对以上问题,我校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并进行了以下工作尝试。
我校共有在校学生240名,其中留守学生154名,约占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由留守学生数来看,我校在管理和教育上都是面临着“留守儿童”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即便没有任何机构来鉴定,但事实上我校就是一所留守学校。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得到了有效的办学成果。
一、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感到无限温暖的几个创设。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这是班主任最基础的首要工作。学校要能随时了解学生及父母的相关情况,班主任必须与监护人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更新档案,紧握“留守学生”心理成长的重权。
2、创设“班级图书角”,每个班级独自设立,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存书分为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科普故事、笑话选集、辅助工具书等等。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来弥补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缺憾和向往,懂得从小立志,从而学会为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断的努力奋斗。
3、创设“班级展示角”,每个班级独自设立,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管理。将学生每天、每周、每月创作的日记、读后感、周记、作文、知心话、一封家书等优秀的作品,张贴在展示角上。用身边一个个小伙伴的生活、思想、学习的鲜活事例在班级内部进行交流,让更多的留守孩子在思想上能够得到正面的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诉说氛围,使学生能将自己的真心话说给老师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发展取向。
4、创设“班级小药箱”,每个班级独自设立,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完成管理。因多数“留守学生”处于生活上缺少照顾,食宿不定时、定点。饥一餐,饱一餐,冷一天,热一天,难免会在学校学习期间突发紧急病症。班级小药箱储备常见病症相应的药品,随时做好检查,药品使用登记。当班主任也就是当家长,用细节一次次让学生去体会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学校领导的关怀,教师体贴的关心,虽然父母没有在身边同样也能感受到父母般暖暖的爱。
5、发放固定的班级活动经费。给每个班级下拨固定的班级活动经费,由班主任与学生委员共同管理。可以购置一定的班级卫生用品、劳动工具、补充图书、慰问礼品等等。一是合理购置物品不再造成学校经费使用的浪费。二是可以让教师统筹安排及充分扮演家长的角色。比如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月里出生的,老师可以购买蛋糕集体为学生庆祝一下生日。让孩子们在关怀下成长,并学会关怀,从而培养孩子们具备一颗感恩的心。
二、定期开设法制课堂。
联系相关的法制部门,利用各种媒体、活动为我校“留守学生”定期开设法制宣传课堂。比如交通安全、用电用水、防火防病、防拐防暴等等在监护人未能陪护下,所有可预见性的情况都将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普及的课外内容。并不定期的举行演讲、竞赛、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巩固提高自身的防护知识与能力。
三、加强家校联系对家长进行培训。
在农村,学生家长普遍对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教育方法都缺乏认知。学校可以采用“家长学校(或监护人学校)”的方式,来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意识和认识,再依托家访和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尽量弥合家校之间的隔阂,及时发现留守孩子各方面的问题,共同做好孩子的生活管理、学业支持和品行塑造的工作。
四、争取政府的更大支持,建立寄宿制学校。
当下各级政府正值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学校应争取得到政府的更大支持,加大寄宿制办学的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全体“走读生”提供就餐便利,为双亲在外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学生会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学会团结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硬件建设上,要做到合理规划,严格管理,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食宿环境;软件上,要配置专门的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疑虑疏导工作。同时,要整顿学校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现阶段,留守儿童还将在一个较长时间继续存在的社会现状下,我们要在尽一切努力改善其生存、教育环境的同时,还应在这些孩子的思想里导入一种健康向上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使不同境遇下的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能成为有自信,有理想的留守孩子,最终都能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另外,也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