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将心理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巧用于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实践证明首因效应能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有效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等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因效应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17-02
1 问题的提出
场景一:某天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看到一个学生总是低着头玩手机,提醒了两次也没有起作用,于是就想将他的手机没收,可是该生站起来说:“我在看时间,没有玩手机。况且你又没说过上课不能用手机看时间,凭什么要给你”。其他同学也在边上附和,一幅惟恐天下不乱的样子。结果学生手机没有交上来,搞的那位教师很被动。
场景二:教师在幼教班上课过程中发现有个女生总是低着头,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其在看课外书,于是就想拿过来,但是该生站起来说:“你只说要我们遵守上课纪律不讲话,我没有讲话,况且我认为这本书对我很有教育意义,你不能将它拿走。”这个教师无话可说,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类似以上的场景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带着此类问题在参加教学研讨会的时候将之抛出,结果很多同类学校的教师都有同感。在谈到解决办法时其中一位教师的话对我印象深刻,即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上好开学第一课,烧好第一把火,争取一开始就将教师的威信建立起来。
回校后,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得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尝试将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引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课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首因效应综述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的产生一是首次强烈印象的作用。因为它没有任何参照的东西,唯有这一印象可以影响它。二是第一印象往往是由陌生的、新奇的信息首因引起的。陌生的、新奇的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因此,留下的印象就深刻,这种深刻的印象就对往后的认知发挥首因效应。三是首因效应未受到前摄抑制的作用。因为它是首因,在它前面已无信息。因此,首因效应在陌生的情况下表现特别明显。首因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瞬时形成的。这种优先被注意的和加工的信息往往不易忘记,而且它将影响往后的知觉。这种瞬时形成的首因效应是相互的,可能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或者是情愿的或不情愿的正因为如此,首因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3 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3.1 分析学生,抓住切入点,从纪律抓起
职业教育在大多数家长的头脑中是不重要的,而职高生又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不良。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得到的回报是“老师你讲的再好,我一是听不懂,二是不想听”。学生在课堂上不想听,不愿意听,那他上课时间都干什么呢?归纳起来无非是睡觉、聊天、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这样的课堂情况势必又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摩擦,处理不当的话就容易使问题恶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重新分析学生,先从上课纪律抓起。
3.2 认真剖析,充分准备,见好第一面
职高生在初中经历了生活或学习的挫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很想在职业高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作为职高生活的新起点,更要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见好第一面。教师首次在学生中的亮相、讲话是很重要的。这第一把火烧好后,对往后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否则,不要说没有首因效应的正效应,甚至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师在准备到教室上课时一定要充分准备,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穿着、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等方面,做到干净、干练、稳重,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
3.3 合理设计,烧好第一把火,讲好第一次话
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应用首因效应的成功案例,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发制人,下马威等。作为教师更要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因素,烧好第一把火,讲好第一次话。因为第一次讲话,全体学生都是倾心倾耳聆听的,稍有差错,都将被指出或指责,职高学生在这一点上更加擅长。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更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合理设计,内容要简洁朴实、声情并茂,寓意深刻,留有回味。并句句体现学生的重要性,做到尊重学生,事事从学生的实际考虑问题。
如针对职高生的特点笔者在第一次的讲话中是这样进行开场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读职高吗,老师认为有四个原因。首先,学习成绩不理想,考普高或重高希望不大,而在职高能够学到一些技能,所以选择职高。其次,自己不想读书,但是家长不同意所以选择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职高。第三,年纪还小,出去工作没有人要准备在职高拿张毕业证。第四,有小部分同学想通过职高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是了解的。接下来笔者继续说道:虽然是职高生但是我们要正视自我,一定不要小看自己,人与人在智力上的差距很小,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不是你们笨,只是你们还没准备好。并列举了几个发生在身边的成功案例,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具体到哪里的哪个同学。这时学生的反映开始热烈,班级开始讨论,此时话锋一转,笔者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问题请先举手,做到既尊重教师也尊重自己。实际上这是上课纪律制定的开始。
3.4 灵活运用,烧好第二把火
开场白给了学生一个整体的希望,接下来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矩制定。这也是在中职学校应用首因效应的核心所在。但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余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让学生刚开始就失去信心。职高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们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在初中的打击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职高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以前就不会。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要根据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给学生树立信心,使其不怕自己犯错误。即使不慎犯了错误重要的是知道怎样补救失误。比如:比较突出的手机问题。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有的同学甚至预备几个。职高的学生更是离不开手机,曾有同学这样说过,你要我的命可以,但是不能收缴我的手机。可想而知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样的规矩:(1)上课时必须将手机铃声调整为震动或无声。(2)不允许将手机放在课桌上。(3)如果有重要的电话要提前和教师说明。(4)上机课时不能将手机带入充电。虽然有了这些规矩,但还是有些同学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玩手机教师很难发现。为了打消学生这个念头,笔者展示了自己的经验与分析判断能力。方法是请班级中的个别调皮学生到讲台上来,让下面的同学用自己认为最隐蔽的方式看手机,然后让该生指出哪些同学玩过手机,结论很明显。这时笔者开始指出哪些人玩过了手机。同时举例学生的手机可能放在了什么地方。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知道自己玩手机教师很容易发现,并且通过调皮学生的参与,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在处理手机问题时始终强调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不会第一次就收缴手机,所以要知道该承认错误时要诚实,如果想拿回手机,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接下来的三次课中表现突出。采用这样的方式既避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收缴手机产生冲突,学生也理解了教师为什么要收缴,收缴之后该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拿到手机。
3.5 积极引导,烧好第三把火
上课规矩制定使学生意识到在上课时不能聊天、玩手机等。那能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听教师上课。当然规矩虽然制定了,但是学生犯错误是避免不了的,职高学生犯错误更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已经给学生传递了不怕犯错误的信息,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并能够容忍他们的错误,不会因为一次失误而对他们有看法,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又近了一步。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并真正的从心里开始配合教师的教学。正所谓“尊其师,重其道”。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好的,教师的教学效率必然也是高的。
3.6 不拘小节,巩固和学生的关系
职高学生因为环境的影响,很愿意将自己和别人作对比,比较自己得到了多少,别人付出了多少。所以在第一堂课中,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度,不拘小节。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诚意,并且可以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巩固和学生的关系。
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堂课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说明:上课可以不用喊起立,从不拖堂,上课时间自己的手机也调整为震动,遇到特殊情况要向学生解释。并始终坚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有问题当着学生的面讲,不在背后讲。在这一点上,如果能够让原来教过的学生来传递,效果会更好。
3.7 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前面所做铺垫的基础上,要想让学生对教师信服,还要看教师在接下来的第一次授课中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肢体语言、对课程知识是否熟练掌握,所举实例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来。如:在第一课中打破对照课本讲解的方式,而是采用学生自主归纳的方式列举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并在其中发挥幽默的肢体语言作用,最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为学生阐述相似点与不同点,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很好的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首因效应有利于学生上课态度转变
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比较得出,在对比班级,学生即使真的犯了错误,但是也不承认错误,教师找谈话时往往表现为不耐烦、不屑一顾。即使你讲的再多,他始终是无动于衷。一旦提出对他不利的问题,又表现出很无辜,很生气。这也使得教师的教育很难进行下去,从而激化了矛盾。而在实验班学生犯了错误首先认为教师指出错误是为自己好,教师不会难为自己,如果自己想得到谅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表现出诚意。这时学生会认真听从教师的教育,教师提出的改进措施也会接受。学生也从犯错的被动局面转变成主动改正的主动局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
4.1.2 首因效应能为学生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学生的态度转变直接导致结果的变化,因为他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和教师作对上面,而是放在如何弥补自己的过错并积极改正上。这个结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学生走向社会需要储备的能力。如在一次上机课中有位同学玩游戏,笔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给他截屏,并保存下来。到了第三次时将图片分发给他,这个同学收到后下课主动到办公室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可以通过打扫计算机中心,和帮助教师抬水的方式来补救。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给每个办公室都抬了水,并让老师签了字拿过来。笔者在其后的谈话中询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说教师第一次上课讲的话自己还记得,是自己确实犯了错,而教师这样的处理方式给自己留了面子,所以自己也要表现出改正的诚意。作为职高生,这一素质在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4.1.3 首因效应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功课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机操作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上机操作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学生上机课的作业提交率来体现,实验班的作业提交率始终保持在84%左右,而对比班级为50%左右。且学生上交作品质量实验班整体优于对比班。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理论测试来表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3.9,对比班为52.7。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在第一印象的积极因素作用下,学生上课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教师的讲授中,而不是和教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想办法做其它事情。即使偶尔有失误,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影响降低到最小,排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4.2 几点建议
4.2.1 公平、公正、公开
要知道,第一印象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肤浅的。建立在有限信息上的感知往往是不准确的。因此,在首次进行批评时教师要尽力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做到批评准确、合理、适度、公平,不宜煮成夹生饭,否则学生就不会接受批评。
4.2.2 言必行,行必果
在处理第一件意外事件时,要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特别是对意外的情况,要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力求给学生以沉着稳重、思维灵活,善于处事的精明能干的印象。
4.2.3 做好自身素质提升
当然,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不是纯粹的方法问题、策略问题,更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而是平素积累起来的作风、思想、知识、才能、方法等的一种表现。教师在放好“第一把火”后,还要紧跟着烧“第二把火”、“第三把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教师的威信才会建立起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才会真正显露出来。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首因效应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基祥.谈首因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现实应用[J].科技信息,2007,36.
[3] 史丽欣.谈首因效应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报,2003.
关键词:中等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因效应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17-02
1 问题的提出
场景一:某天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看到一个学生总是低着头玩手机,提醒了两次也没有起作用,于是就想将他的手机没收,可是该生站起来说:“我在看时间,没有玩手机。况且你又没说过上课不能用手机看时间,凭什么要给你”。其他同学也在边上附和,一幅惟恐天下不乱的样子。结果学生手机没有交上来,搞的那位教师很被动。
场景二:教师在幼教班上课过程中发现有个女生总是低着头,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其在看课外书,于是就想拿过来,但是该生站起来说:“你只说要我们遵守上课纪律不讲话,我没有讲话,况且我认为这本书对我很有教育意义,你不能将它拿走。”这个教师无话可说,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类似以上的场景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带着此类问题在参加教学研讨会的时候将之抛出,结果很多同类学校的教师都有同感。在谈到解决办法时其中一位教师的话对我印象深刻,即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上好开学第一课,烧好第一把火,争取一开始就将教师的威信建立起来。
回校后,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得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尝试将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引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课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首因效应综述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的产生一是首次强烈印象的作用。因为它没有任何参照的东西,唯有这一印象可以影响它。二是第一印象往往是由陌生的、新奇的信息首因引起的。陌生的、新奇的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因此,留下的印象就深刻,这种深刻的印象就对往后的认知发挥首因效应。三是首因效应未受到前摄抑制的作用。因为它是首因,在它前面已无信息。因此,首因效应在陌生的情况下表现特别明显。首因效应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瞬时形成的。这种优先被注意的和加工的信息往往不易忘记,而且它将影响往后的知觉。这种瞬时形成的首因效应是相互的,可能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或者是情愿的或不情愿的正因为如此,首因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3 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3.1 分析学生,抓住切入点,从纪律抓起
职业教育在大多数家长的头脑中是不重要的,而职高生又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不良。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认真教学,得到的回报是“老师你讲的再好,我一是听不懂,二是不想听”。学生在课堂上不想听,不愿意听,那他上课时间都干什么呢?归纳起来无非是睡觉、聊天、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这样的课堂情况势必又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摩擦,处理不当的话就容易使问题恶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重新分析学生,先从上课纪律抓起。
3.2 认真剖析,充分准备,见好第一面
职高生在初中经历了生活或学习的挫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很想在职业高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作为职高生活的新起点,更要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见好第一面。教师首次在学生中的亮相、讲话是很重要的。这第一把火烧好后,对往后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否则,不要说没有首因效应的正效应,甚至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师在准备到教室上课时一定要充分准备,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穿着、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等方面,做到干净、干练、稳重,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
3.3 合理设计,烧好第一把火,讲好第一次话
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应用首因效应的成功案例,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发制人,下马威等。作为教师更要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因素,烧好第一把火,讲好第一次话。因为第一次讲话,全体学生都是倾心倾耳聆听的,稍有差错,都将被指出或指责,职高学生在这一点上更加擅长。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更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合理设计,内容要简洁朴实、声情并茂,寓意深刻,留有回味。并句句体现学生的重要性,做到尊重学生,事事从学生的实际考虑问题。
如针对职高生的特点笔者在第一次的讲话中是这样进行开场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读职高吗,老师认为有四个原因。首先,学习成绩不理想,考普高或重高希望不大,而在职高能够学到一些技能,所以选择职高。其次,自己不想读书,但是家长不同意所以选择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职高。第三,年纪还小,出去工作没有人要准备在职高拿张毕业证。第四,有小部分同学想通过职高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是了解的。接下来笔者继续说道:虽然是职高生但是我们要正视自我,一定不要小看自己,人与人在智力上的差距很小,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不是你们笨,只是你们还没准备好。并列举了几个发生在身边的成功案例,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具体到哪里的哪个同学。这时学生的反映开始热烈,班级开始讨论,此时话锋一转,笔者提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问题请先举手,做到既尊重教师也尊重自己。实际上这是上课纪律制定的开始。
3.4 灵活运用,烧好第二把火
开场白给了学生一个整体的希望,接下来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矩制定。这也是在中职学校应用首因效应的核心所在。但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余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让学生刚开始就失去信心。职高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他们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在初中的打击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职高生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以前就不会。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课时要根据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给学生树立信心,使其不怕自己犯错误。即使不慎犯了错误重要的是知道怎样补救失误。比如:比较突出的手机问题。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有的同学甚至预备几个。职高的学生更是离不开手机,曾有同学这样说过,你要我的命可以,但是不能收缴我的手机。可想而知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这样的规矩:(1)上课时必须将手机铃声调整为震动或无声。(2)不允许将手机放在课桌上。(3)如果有重要的电话要提前和教师说明。(4)上机课时不能将手机带入充电。虽然有了这些规矩,但还是有些同学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玩手机教师很难发现。为了打消学生这个念头,笔者展示了自己的经验与分析判断能力。方法是请班级中的个别调皮学生到讲台上来,让下面的同学用自己认为最隐蔽的方式看手机,然后让该生指出哪些同学玩过手机,结论很明显。这时笔者开始指出哪些人玩过了手机。同时举例学生的手机可能放在了什么地方。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知道自己玩手机教师很容易发现,并且通过调皮学生的参与,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在处理手机问题时始终强调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不会第一次就收缴手机,所以要知道该承认错误时要诚实,如果想拿回手机,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接下来的三次课中表现突出。采用这样的方式既避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收缴手机产生冲突,学生也理解了教师为什么要收缴,收缴之后该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拿到手机。
3.5 积极引导,烧好第三把火
上课规矩制定使学生意识到在上课时不能聊天、玩手机等。那能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听教师上课。当然规矩虽然制定了,但是学生犯错误是避免不了的,职高学生犯错误更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我们已经给学生传递了不怕犯错误的信息,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理解他们的并能够容忍他们的错误,不会因为一次失误而对他们有看法,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又近了一步。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并真正的从心里开始配合教师的教学。正所谓“尊其师,重其道”。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好的,教师的教学效率必然也是高的。
3.6 不拘小节,巩固和学生的关系
职高学生因为环境的影响,很愿意将自己和别人作对比,比较自己得到了多少,别人付出了多少。所以在第一堂课中,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度,不拘小节。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诚意,并且可以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巩固和学生的关系。
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堂课中笔者做了这样的说明:上课可以不用喊起立,从不拖堂,上课时间自己的手机也调整为震动,遇到特殊情况要向学生解释。并始终坚持说到做到,表里如一,有问题当着学生的面讲,不在背后讲。在这一点上,如果能够让原来教过的学生来传递,效果会更好。
3.7 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前面所做铺垫的基础上,要想让学生对教师信服,还要看教师在接下来的第一次授课中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肢体语言、对课程知识是否熟练掌握,所举实例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体现出来。如:在第一课中打破对照课本讲解的方式,而是采用学生自主归纳的方式列举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并在其中发挥幽默的肢体语言作用,最后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为学生阐述相似点与不同点,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很好的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首因效应有利于学生上课态度转变
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比较得出,在对比班级,学生即使真的犯了错误,但是也不承认错误,教师找谈话时往往表现为不耐烦、不屑一顾。即使你讲的再多,他始终是无动于衷。一旦提出对他不利的问题,又表现出很无辜,很生气。这也使得教师的教育很难进行下去,从而激化了矛盾。而在实验班学生犯了错误首先认为教师指出错误是为自己好,教师不会难为自己,如果自己想得到谅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表现出诚意。这时学生会认真听从教师的教育,教师提出的改进措施也会接受。学生也从犯错的被动局面转变成主动改正的主动局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
4.1.2 首因效应能为学生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学生的态度转变直接导致结果的变化,因为他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和教师作对上面,而是放在如何弥补自己的过错并积极改正上。这个结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学生走向社会需要储备的能力。如在一次上机课中有位同学玩游戏,笔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给他截屏,并保存下来。到了第三次时将图片分发给他,这个同学收到后下课主动到办公室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提出可以通过打扫计算机中心,和帮助教师抬水的方式来补救。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给每个办公室都抬了水,并让老师签了字拿过来。笔者在其后的谈话中询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说教师第一次上课讲的话自己还记得,是自己确实犯了错,而教师这样的处理方式给自己留了面子,所以自己也要表现出改正的诚意。作为职高生,这一素质在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4.1.3 首因效应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功课中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机操作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上机操作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学生上机课的作业提交率来体现,实验班的作业提交率始终保持在84%左右,而对比班级为50%左右。且学生上交作品质量实验班整体优于对比班。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理论测试来表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3.9,对比班为52.7。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在第一印象的积极因素作用下,学生上课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教师的讲授中,而不是和教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想办法做其它事情。即使偶尔有失误,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影响降低到最小,排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4.2 几点建议
4.2.1 公平、公正、公开
要知道,第一印象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肤浅的。建立在有限信息上的感知往往是不准确的。因此,在首次进行批评时教师要尽力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做到批评准确、合理、适度、公平,不宜煮成夹生饭,否则学生就不会接受批评。
4.2.2 言必行,行必果
在处理第一件意外事件时,要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特别是对意外的情况,要快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力求给学生以沉着稳重、思维灵活,善于处事的精明能干的印象。
4.2.3 做好自身素质提升
当然,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不是纯粹的方法问题、策略问题,更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而是平素积累起来的作风、思想、知识、才能、方法等的一种表现。教师在放好“第一把火”后,还要紧跟着烧“第二把火”、“第三把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教师的威信才会建立起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才会真正显露出来。否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首因效应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顺元.心理效应学说[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基祥.谈首因效应的影响因素及现实应用[J].科技信息,2007,36.
[3] 史丽欣.谈首因效应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