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追求积极情感、高尚情操和健康心理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品德、智力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氛围;第二,注重课文阅读,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有重点的提问启发、分角色朗读,强化对学生的情感熏陶;第三,整合古诗、视频片、图画、实物等各类资源,创设激发的情感情景;第四,组织表演、即兴演讲、动手操作、情景模拟等课内活动,开展春游秋游,爬山涉水,饲养小动物,种植盆栽花草,动手绘画等课外活动,升华学生情感。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089-01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作者深厚的感情,充满人文气息,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和同伴、热爱家庭的情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语文教学是实施情感的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尊重学生需求,加强情感教育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认识。
1 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温馨氛围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教学激情,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关系着课堂氛围的冷热。要想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必须端正态度,热爱学生,尊敬学生,以炽热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用自身对教学、对学生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慎用批评,多用鼓励;要密切关注后进群体,以提问、动员其参与课堂活动等方式给予更多的关爱,用关心和爱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迪他们的心灵。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维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气氛。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传导个人对学生、对教材的积极情感,把语文课堂变成有情有感的家庭,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2 注重课文阅读,强化情感熏陶
朗读是语文基本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而且能够在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首先,要注意朗读的方法。古诗、写景散文、记事文等都应当开展朗读训练,关键要掌握方法,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要注意朗读的节奏,把握轻重缓急,掌握语速,做到抑扬顿挫,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声音、语速忽高忽低,在读中感受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表现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人、事、物的赞美,或表现对高尚人格的仰慕。比如,在《中彩那天》一文中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母子对话部分,并抓住父亲面临的“闷闷不乐”、“道德难题”等词汇,启发学生:“父亲为什么会闷闷不乐?”“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父亲当时会想些什么问题?”“如果父亲留下奔驰汽车,他家会怎样?而父亲今后的生活会不会幸福快乐?”通过朗读、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激烈的思想斗争,增强对“人穷志不穷”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另外,还应大力开展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活动。比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伯父、周恩来、魏校长等角色,结合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指导学生读出伯父无奈的心情、周总理的铿锵之音和献身民族的激情以及魏校长的惊奇之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关心祖国命运、学习先进的意识。
3 整合多种资源,创设情感情景
鉴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对理性抽象的道理反应迟钝,因此,应整合多种资源,创设情感情景,引导学生在触景生情,见物生情,在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中增强情感体验。可以用语言营造情景,比如在学习《小狮子艾尔莎》先讲一个猎狗救主人的故事,以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饶有情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状态下阅读课文,迁移感情,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猎狗还是小狮子艾尔莎,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值得人类珍爱,从而增强其热爱、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之情。针对学生喜欢歌曲的特点,可以用音乐营造情景,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之前,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唱两遍《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烘托气氛,既能提高学习兴致,也能帮助学生感悟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培养热爱母亲、热爱家庭生活的感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讲课中间穿插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录像、硬碟片段,比如在《乡下人家》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有关偏远山区农村生活片段,既融合农家院落、乡村小道、打麦收粮、织布打水等场景,也包含鸡、鸭、鹅、狗、猪等动物活动片段,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从而加深热爱农村的情感。当然,一幅画、一个活生生的小动物都可以创设情感环境,关键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4 组织多种活动,深化学生情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深化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将健康的情感转化为稳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开展表演、即兴演讲、动手操作、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情感的固化、内化。比如可以将《小英雄雨来》改变为表演课,在反复阅读、深刻领悟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安排若干名学生分别扮演雨来、爸爸、妈妈、女老师、李大叔、鬼子等,指导学生融入角色,表现出雨来的机智勇敢、鬼子的凶狠等,并且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表演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侵略者的憎恶感,提高热爱家乡、热爱乡亲之情,并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感。再如,结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理解,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针对小女孩最后的命运和结局组织即兴演讲,或发表看法,或再续后文,让学生在思考与活动中产生同情、扶助弱者的意识,培育爱心。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拓展活动范围。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要充分利用生活大课堂,开展春游秋游,爬山涉水,饲养小动物,种植盆栽花草,动手绘画或者制作生日礼物送给家长、同学等,促使学生的爱自然、爱动物、爱植物、爱人类的情感不断升华。
总之,离开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健康成长和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个人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悟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使爱的种子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明.尊重学生多元化需求下的小学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59~379.
[2] 李达.浅析小学情感教育途径[M].北京教育,2011(5).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089-01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作者深厚的感情,充满人文气息,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和同伴、热爱家庭的情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语文教学是实施情感的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尊重学生需求,加强情感教育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认识。
1 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温馨氛围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教学激情,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关系着课堂氛围的冷热。要想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必须端正态度,热爱学生,尊敬学生,以炽热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用自身对教学、对学生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慎用批评,多用鼓励;要密切关注后进群体,以提问、动员其参与课堂活动等方式给予更多的关爱,用关心和爱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迪他们的心灵。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维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气氛。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传导个人对学生、对教材的积极情感,把语文课堂变成有情有感的家庭,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2 注重课文阅读,强化情感熏陶
朗读是语文基本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而且能够在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首先,要注意朗读的方法。古诗、写景散文、记事文等都应当开展朗读训练,关键要掌握方法,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要注意朗读的节奏,把握轻重缓急,掌握语速,做到抑扬顿挫,随着作者的情感起伏,声音、语速忽高忽低,在读中感受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或表现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人、事、物的赞美,或表现对高尚人格的仰慕。比如,在《中彩那天》一文中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母子对话部分,并抓住父亲面临的“闷闷不乐”、“道德难题”等词汇,启发学生:“父亲为什么会闷闷不乐?”“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父亲当时会想些什么问题?”“如果父亲留下奔驰汽车,他家会怎样?而父亲今后的生活会不会幸福快乐?”通过朗读、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激烈的思想斗争,增强对“人穷志不穷”高尚人格的崇敬之情。另外,还应大力开展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活动。比如,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伯父、周恩来、魏校长等角色,结合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指导学生读出伯父无奈的心情、周总理的铿锵之音和献身民族的激情以及魏校长的惊奇之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关心祖国命运、学习先进的意识。
3 整合多种资源,创设情感情景
鉴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对理性抽象的道理反应迟钝,因此,应整合多种资源,创设情感情景,引导学生在触景生情,见物生情,在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中增强情感体验。可以用语言营造情景,比如在学习《小狮子艾尔莎》先讲一个猎狗救主人的故事,以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饶有情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状态下阅读课文,迁移感情,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猎狗还是小狮子艾尔莎,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值得人类珍爱,从而增强其热爱、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之情。针对学生喜欢歌曲的特点,可以用音乐营造情景,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之前,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唱两遍《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烘托气氛,既能提高学习兴致,也能帮助学生感悟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培养热爱母亲、热爱家庭生活的感情。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讲课中间穿插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录像、硬碟片段,比如在《乡下人家》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有关偏远山区农村生活片段,既融合农家院落、乡村小道、打麦收粮、织布打水等场景,也包含鸡、鸭、鹅、狗、猪等动物活动片段,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农村恬静、和谐的生活,从而加深热爱农村的情感。当然,一幅画、一个活生生的小动物都可以创设情感环境,关键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4 组织多种活动,深化学生情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深化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将健康的情感转化为稳定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开展表演、即兴演讲、动手操作、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情感的固化、内化。比如可以将《小英雄雨来》改变为表演课,在反复阅读、深刻领悟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安排若干名学生分别扮演雨来、爸爸、妈妈、女老师、李大叔、鬼子等,指导学生融入角色,表现出雨来的机智勇敢、鬼子的凶狠等,并且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表演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侵略者的憎恶感,提高热爱家乡、热爱乡亲之情,并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感。再如,结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理解,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针对小女孩最后的命运和结局组织即兴演讲,或发表看法,或再续后文,让学生在思考与活动中产生同情、扶助弱者的意识,培育爱心。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拓展活动范围。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要充分利用生活大课堂,开展春游秋游,爬山涉水,饲养小动物,种植盆栽花草,动手绘画或者制作生日礼物送给家长、同学等,促使学生的爱自然、爱动物、爱植物、爱人类的情感不断升华。
总之,离开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健康成长和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个人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悟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使爱的种子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明.尊重学生多元化需求下的小学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59~379.
[2] 李达.浅析小学情感教育途径[M].北京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