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意识形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尽管它本身不过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配之下,但它又对经济基础即物质生产方式发生反作用,并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影响全部社会发展。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也必然有其主流意识形态。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是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话语构建指南,由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经过国家程序确立起来的思想观念体系。高等院校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相互争夺的主战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给高等院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等院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干扰因素分析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心理认同的缺失,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和干扰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因素,使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削弱,严重影响了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 拜金主义的影响
拜金主义价值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它把人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混为一谈,以拥有金钱、财富的多少来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高低,把人创造的金钱、财富当作独立于人并支配人的力量来顶礼膜拜,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纯粹的金钱关系和买卖关系,进而要求用货币的个性取代人的个性,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人为了获取金钱和财富会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敢于践踏人类一切道德。经济转型以来拜金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必然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倾斜,使大学生的行为趋向功利化、庸俗化,一切向“钱”看,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取向的标准,从而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不良影响。
2 享乐主义的影响
享乐主义就是把快乐尤其是感官快乐和物质需要的满足视为人生最高价值的一种人生观。它往往超越个体真实的现实需要、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特定社会评价标准,对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理想起到直接消解作用。受当前社会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学校园出现了以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为生活主要方式的一个群体。这种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致使其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成为影响大学校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个人主义就是一种以个人为出发点看待社会和他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现代社会过多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导致部分大学生感到“相对利益总是受损”,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难以正确理解和对待,对社会充满不平和焦虑,总是在寻找增加个人利益的机会。因此,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群体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尤其渴望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渴望一夜成名。应该说,这种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选择,但是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对自身利益的过分关注导致部分大学生不遵守道德规范,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国家、集体以及社会的需要。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存在,是当今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学校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存在,使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荣辱观念,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校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等院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指出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而高校又是各种意识形态的汇聚之地,因此,作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1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问题。高等院校理论工作者要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同时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着力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另一方面,只有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高等院校理论工作者必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俗化。把理论、观念变成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使其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对抽象的理论进行再创造,创作更多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
2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
高等院校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青年志愿者活动、人文论坛、学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奋发成才、献身祖国,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
3 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网络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进步成果,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已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当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建设高质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流网站,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抢占网络制高点,大力发展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防止庸俗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环境,把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阵地。
总之,高等院校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以时代的要求全面审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新的情况与挑战,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完善与实践创新,才能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高等院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干扰因素分析
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变化及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心理认同的缺失,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和干扰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因素,使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削弱,严重影响了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 拜金主义的影响
拜金主义价值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它把人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混为一谈,以拥有金钱、财富的多少来衡量和评价人的价值高低,把人创造的金钱、财富当作独立于人并支配人的力量来顶礼膜拜,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纯粹的金钱关系和买卖关系,进而要求用货币的个性取代人的个性,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人为了获取金钱和财富会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敢于践踏人类一切道德。经济转型以来拜金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必然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倾斜,使大学生的行为趋向功利化、庸俗化,一切向“钱”看,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取向的标准,从而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十分明显的不良影响。
2 享乐主义的影响
享乐主义就是把快乐尤其是感官快乐和物质需要的满足视为人生最高价值的一种人生观。它往往超越个体真实的现实需要、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特定社会评价标准,对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理想起到直接消解作用。受当前社会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学校园出现了以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为生活主要方式的一个群体。这种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的滋生蔓延,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致使其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下降,成为影响大学校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个人主义就是一种以个人为出发点看待社会和他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现代社会过多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导致部分大学生感到“相对利益总是受损”,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难以正确理解和对待,对社会充满不平和焦虑,总是在寻找增加个人利益的机会。因此,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群体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尤其渴望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渴望一夜成名。应该说,这种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选择,但是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对自身利益的过分关注导致部分大学生不遵守道德规范,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国家、集体以及社会的需要。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存在,是当今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学校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存在,使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荣辱观念,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校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等院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时,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指出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而高校又是各种意识形态的汇聚之地,因此,作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体系。
1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问题。高等院校理论工作者要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出发,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同时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着力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另一方面,只有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高等院校理论工作者必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俗化。把理论、观念变成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使其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对抽象的理论进行再创造,创作更多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丰富内涵,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
2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
高等院校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青年志愿者活动、人文论坛、学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奋发成才、献身祖国,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格素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
3 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网络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进步成果,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已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当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建设高质量、大容量、有吸引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流网站,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抢占网络制高点,大力发展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防止庸俗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环境,把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阵地。
总之,高等院校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以时代的要求全面审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新的情况与挑战,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完善与实践创新,才能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