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获取与建构知识。从真实任务、真实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案例:——《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引导探究式”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在“探究”,这两者衔接点是“问题”。
关键词:引导探究式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正文:
新课改的提出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仅仅讲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从而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之前学习到更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建立起终生学习框架。在随着新课改实施不断推进,各位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手段,其中“引导式”教学是现在很多教师研究的方向,这是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决定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获取与建构知识。从真实任务、真实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案例:——《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运动规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
新课引入采用学生参与的活动:用手抓直尺,引起学生对直尺运动的分析。
提出探究活动一问题情境:物体的下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用实验证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并用自己手上有的物品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提供给大家不同形状硬币、石块,不同厚度的纸片、书本等等,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设计表格,得到初步结论,展示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和得到的结论验证展示小组的实验,提出不同意见,阐述理由,提出改进意见。展示小组回答质疑,完善实验步骤,最终各小组完成对问题的讨论,得到空气对物体的下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完成第一個的探究活动,这里要求大家了解和熟悉探究活动的步骤及其方式,为后面的探究活动铺垫。
老师演示:重锤的下落。提出探究活动二的问题情境:重锤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什么情况下重锤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你能通过实验证明吗?面对不断递进的问题要求学生先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然后通过定量分析运动规律,形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小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研究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2)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3)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有怎样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运动?(4)做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加速度如何求得?(5)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把问题解决完就可以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
在上完《自由落体运动》的引导式教学过程中,我才真正认识和理解“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一些特点。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创设计和合作学习,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探究式”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在“探究”,这两者衔接点是“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决定了课程设计的成败。
1、问题是教学的开端。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三“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1、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提问,会提问。要引导的好、引导的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拓展学习层面。
3、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把活动贯穿其中,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坚持学生活动互动性,生生互动能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
4、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知识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获得的,是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建构起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5、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活动及时客观的评价。不同时期评价有不同的作用,用好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信心进一步增强,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讨论形成期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避免误区,学生实验探究期需要教师的点拨注意要点,学生展示交流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问题延伸扩展。
总之,“引导探究”式教学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是常用的惯用的教学方法,要常用常练,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教学,通过不断的使用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古鑫,《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读与写杂志,2011年11月,P142-143
2、王惠云,《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6月,P52-53
3、陈昌兵,《实验在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考试与评价,2012年6月,P93-94
4、芮文光,《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心得》,中学生数理化,2012年6月,P86-87
关键词:引导探究式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正文:
新课改的提出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仅仅讲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从而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之前学习到更为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建立起终生学习框架。在随着新课改实施不断推进,各位教师都不同程度的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手段,其中“引导式”教学是现在很多教师研究的方向,这是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决定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通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来获取与建构知识。从真实任务、真实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真实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法案例:——《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运动规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
新课引入采用学生参与的活动:用手抓直尺,引起学生对直尺运动的分析。
提出探究活动一问题情境:物体的下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用实验证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并用自己手上有的物品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提供给大家不同形状硬币、石块,不同厚度的纸片、书本等等,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设计表格,得到初步结论,展示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和得到的结论验证展示小组的实验,提出不同意见,阐述理由,提出改进意见。展示小组回答质疑,完善实验步骤,最终各小组完成对问题的讨论,得到空气对物体的下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完成第一個的探究活动,这里要求大家了解和熟悉探究活动的步骤及其方式,为后面的探究活动铺垫。
老师演示:重锤的下落。提出探究活动二的问题情境:重锤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什么情况下重锤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你能通过实验证明吗?面对不断递进的问题要求学生先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然后通过定量分析运动规律,形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小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研究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2)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3)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有怎样的关系?是什么性质的运动?(4)做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加速度如何求得?(5)影响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有哪些?把问题解决完就可以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处理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
在上完《自由落体运动》的引导式教学过程中,我才真正认识和理解“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一些特点。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创设计和合作学习,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探究式”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在“探究”,这两者衔接点是“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决定了课程设计的成败。
1、问题是教学的开端。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
三“引导探究”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
1、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提问,会提问。要引导的好、引导的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发展创新思维,拓展学习层面。
3、教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把活动贯穿其中,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使学习成为其自主活动。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坚持学生活动互动性,生生互动能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
4、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知识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获得的,是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建构起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5、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活动及时客观的评价。不同时期评价有不同的作用,用好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信心进一步增强,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讨论形成期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避免误区,学生实验探究期需要教师的点拨注意要点,学生展示交流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问题延伸扩展。
总之,“引导探究”式教学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是常用的惯用的教学方法,要常用常练,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教学,通过不断的使用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古鑫,《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读与写杂志,2011年11月,P142-143
2、王惠云,《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6月,P52-53
3、陈昌兵,《实验在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考试与评价,2012年6月,P93-94
4、芮文光,《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心得》,中学生数理化,2012年6月,P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