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2例)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组(20例)。通过比较两个组别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探讨两种方式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结果:在肩关节恢复程度优良率上,锁骨钩钢板固定优于克氏针张力带,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前者显著少于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优异,是一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锁骨肩峰端骨折;肩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克氏针张力带;疗效
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最为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可以达到全身骨折损伤的5%——10%,损伤原因上多为急性暴力引起,治疗不当往往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1]。外科手术治疗是此类损伤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治疗方式多样,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颇为中药。本文通过对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2例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种方式治疗临床疗效差异。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专科查体、X线片等明确诊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年龄21岁-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3岁。右侧肩关节损伤22例, 左侧损伤2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2例)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损伤原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锁骨钩钢板治疗组:采用臂丛或全身麻醉,取锁骨中点至肩缝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断端血肿及细小碎骨块。用持骨器临时复位固定。如为肩锁关节脱位,及时准确复位肩锁关节。根据损伤大小选择合适锁骨钩钢板固定。最后修复韧带及关节囊肌肉等,封闭创口。克氏针张力带组:体位,麻醉方式及手术入路同上。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持骨器临时复位后, 将2枚克氏针从肩峰外侧打入经肩锁关节、锁骨骨折近端穿破骨皮质约1㎝, 剪去多余部分克氏针, 将针尾折弯90°,在骨折近端合适距离横行钻孔, 穿入钢丝后于肩锁关节上方作8字交叉绕于克氏针尾收紧打结, 留合适长度后弯曲, 深埋皮下。对于肩锁关节脱位, 暴露肩锁关节脱位处, 复位钳复位关节后,自肩峰外侧经肩锁关节至锁骨平行钻入2枚克氏针,经肩锁关节及锁骨近端穿出骨皮质1㎝, 剪去多余部分克氏针, 将针尾折弯90°,距肩锁关节近端锁骨横行钻一孔, 将钢丝穿孔后8字交叉跨过肩锁关节环绕2枚克氏针并收紧打结, 钢丝尾端剪短折弯后埋于皮下。同样,注意修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关节囊,封闭手术创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同样的支持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两组病例随访1-2年,根据肩关节功能评定( 按Lazzcano 和Karlsson 肩关节功能判断标准)提出的标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评价,并统计结果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肩关节功能评价
2.2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肩关节并发症评价
3讨论
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成人肩部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保守治疗多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特别是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移位明显的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NeerⅡ型)[2]。目前,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方式繁多,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及功能是首要的。既往比较经典的治疗是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在大量的临床随访中,发现此种治疗术后,骨折损伤固定多不够牢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动,早期的功能锻炼也容易引起关节僵硬、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而异物对皮肤刺激也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4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肩关节恢复程度优良率上,锁骨钩钢板固定(95.5%)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前者(4.5%)显著少于后后者(20%),P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相关报道结论基本一致。故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積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国.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84例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4):672-674.
[2] 袁险峰.两种术式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比较[J].中医药导报,2011,17(3):58-60.
【摘要】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2例)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组(20例)。通过比较两个组别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探讨两种方式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结果:在肩关节恢复程度优良率上,锁骨钩钢板固定优于克氏针张力带,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前者显著少于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优异,是一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锁骨肩峰端骨折;肩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克氏针张力带;疗效
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最为常见的肩部损伤之一,可以达到全身骨折损伤的5%——10%,损伤原因上多为急性暴力引起,治疗不当往往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1]。外科手术治疗是此类损伤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治疗方式多样,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颇为中药。本文通过对锁骨钩钢板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2例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种方式治疗临床疗效差异。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询问病史、专科查体、X线片等明确诊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年龄21岁-2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3岁。右侧肩关节损伤22例, 左侧损伤2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锁骨钩钢板治疗组(22例)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损伤原因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锁骨钩钢板治疗组:采用臂丛或全身麻醉,取锁骨中点至肩缝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清理骨折断端血肿及细小碎骨块。用持骨器临时复位固定。如为肩锁关节脱位,及时准确复位肩锁关节。根据损伤大小选择合适锁骨钩钢板固定。最后修复韧带及关节囊肌肉等,封闭创口。克氏针张力带组:体位,麻醉方式及手术入路同上。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持骨器临时复位后, 将2枚克氏针从肩峰外侧打入经肩锁关节、锁骨骨折近端穿破骨皮质约1㎝, 剪去多余部分克氏针, 将针尾折弯90°,在骨折近端合适距离横行钻孔, 穿入钢丝后于肩锁关节上方作8字交叉绕于克氏针尾收紧打结, 留合适长度后弯曲, 深埋皮下。对于肩锁关节脱位, 暴露肩锁关节脱位处, 复位钳复位关节后,自肩峰外侧经肩锁关节至锁骨平行钻入2枚克氏针,经肩锁关节及锁骨近端穿出骨皮质1㎝, 剪去多余部分克氏针, 将针尾折弯90°,距肩锁关节近端锁骨横行钻一孔, 将钢丝穿孔后8字交叉跨过肩锁关节环绕2枚克氏针并收紧打结, 钢丝尾端剪短折弯后埋于皮下。同样,注意修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及关节囊,封闭手术创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同样的支持治疗,及早期功能锻炼。两组病例随访1-2年,根据肩关节功能评定( 按Lazzcano 和Karlsson 肩关节功能判断标准)提出的标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评价,并统计结果资料。
1.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肩关节功能评价
2.2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肩关节并发症评价
3讨论
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成人肩部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保守治疗多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式,特别是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移位明显的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NeerⅡ型)[2]。目前,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方式繁多,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及功能是首要的。既往比较经典的治疗是应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在大量的临床随访中,发现此种治疗术后,骨折损伤固定多不够牢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动,早期的功能锻炼也容易引起关节僵硬、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而异物对皮肤刺激也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42例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肩关节恢复程度优良率上,锁骨钩钢板固定(95.5%)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前者(4.5%)显著少于后后者(20%),P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相关报道结论基本一致。故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積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国.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84例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4):672-674.
[2] 袁险峰.两种术式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远期疗效比较[J].中医药导报,2011,17(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