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我国大学生的低碳旅游出发,根据大学生所属的消费群体、旅游动机、自身文化修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实践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旅游;可行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幼年时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自身以外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增长知识,促进自我成长;他们极度向往自由,体会没有约束的快感。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愿意出去旅游,并渴望有机会出去旅游。在这个潜在的庞大旅游市场上,加入“低碳”这个新的元素,规范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旅游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一、从大学生所属的消费群体分析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在校学生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大部分经济来源靠父母支持,因此他们基本处于低消费层面。低消费人群在旅游活动中所具有的特点包括:
第一、旅游过程中,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基本为火车和汽车。2008 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使用燃料所释放的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1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长率达25%。另有研究认为运输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为30%以上。
由图可知,人均碳排放量大小依次为铁路<公路<航空,低消费人群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对高昂的航空运输业很难承受,因此,在出行选择上基本以低碳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业为主,基本实现低碳交通。大学生群体在旅游过程中除了火车和公共汽车这两项低碳运输工具外,还喜欢骑游,甚至徒步旅游,这些选择和习惯都有利于开发低碳旅游,增大可行性。
第二、旅游途中,从实际出发选择吃住,毫不铺张浪费。低消费人群在出行途中以节俭为原则,不会刻意追求档次,对吃住的选择都建立在经济、实惠的基础上。大学生不论在长途旅行还是短途旅行中,为了降低旅游成本大部分人会自带部分食品,住宿成本也不高,这与低碳旅游所提倡的“绿色、环保、节能、低碳”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消遣方式,多以观光休闲为主。在降低旅游成本的原则下,为了达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增长见识的目的,大部分低消费层次的人群会选择自然风光、人文古迹这类旅游景观。大学生群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较高,旅游过程中在满足自我精神追求的同时,也注意保护旅游景点、旅游地的环境。
二、从大学生旅游动机探讨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其动机和目的,旅游活动同样如此。在李丽梅、继保刚等人所作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大学生旅游动机以文化和精神为主,交际为辅,多种动机并存。在张金玲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调查中,作者发现情感动机和求异动机是主要方面,例如旅游的目的是想放松身心;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外出非常开心;想体验与自己生境不同的景象等。在金平斌和郎富平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大学生出游的动机主要是身心健康、文化动机以及求美三個方面的因素。在杨瑞、白凯、蔡平所进行的调查分析中,他们把大学生旅游动机划分为六个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排序后得出三大主要因素为缓压与归属动机、娱乐与情感动机、实践与访友动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多追求的是对自我身心的释放,对内心压力的缓解,对新事物的挑战,对旅游经历的渴求。因此:
1.他们常以结伴方式出游,体会集体归属感,这样的出游方式可以降低旅游成本,减低碳排放量。
在李怡颖的研究中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希望结伴旅游,首选是同学和朋友,其次是情侣结伴出游,再次是家庭成员共同出游。
2.选择适中的旅游路线和便利的出行工具,在自身安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体会旅游过程带来的经历。
在李赞卿所作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64.2%的大学生选择省内旅游;19.8%的学生选择省外旅游;16%的学生选择学校所在地市州旅游。从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旅游集中地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大而人数减少,呈现递减趋势。
所以,中短途旅行加上公路或铁路交通工具,这样的旅游方式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选择经济可以承担的旅游景点,满足自身精神追求,降低成本。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山野风光都是低碳旅游倡导的旅行方式。
因此,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是低碳旅游实施最有潜力的人群。
三、从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探讨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任何一个旅游行为的发生都与旅游者自身文化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一方面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观念和决策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塑造和培养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习惯。
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拥有良好的教育,知识结构均衡,文化素养较高,是倡导和实践低碳旅游的最有效的人群。
低碳旅游自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正式提出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低碳世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活是今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从现实状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旅游者没有节能环保的意识,旅游行为和旅游习惯表现出自我意识强烈,追求自我的满足而不太考虑公众、国家甚至全球的利益,旅游业呈现粗放型经济增长。为把旅游业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相继提出,但是转变的过程是缓慢的,尤其是旅游者行为和习惯的更改更是一个漫长改变的过程,只有从意识上了解并接受,从能在行动中有所改变。
大学生旅游市场在旅游业发展和改变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庞大的潜在的旅游市场将逐步引领旅游发展的方向,成为今后旅游市场的主流,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在旅游思维方式、旅游决策方式、旅游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将引领今后旅游者旅游习惯和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低碳旅游。
[参考文献]
[1] 姜鑫民.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J].中国金融,2009,(24).
[2] 汪孝宗,胡雪琴,王红茹,宋雪莲.中国的减排路径[J].中国经济周刊,2009,(49).
[3] 张世满.旅游;一种健康而非低碳的生活方式[J].旅游学刊,2010,(9).
[4] 蒙睿、赵文丽、刘嘉纬.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4,(6).
[5] 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
[6] 杨志、刘丹萍主编.低碳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7] 杨志、张洪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8] 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集体经济,2010,6月(下).
[9] 铁路是不可忽视的低碳领域,http://www.chuandong.com/publish/report/2010-1/6046.html 2010.1.13.
[10]李丽梅,继保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4).
[11]张金玲.大学生旅游动机及其激发-以浙江和云南部分高校学生为例[J].消费经济,2008,(4).
[12]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
[13]杨瑞,白凯,蔡平.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3(3).
[14]李怡颖.《我国大学生国内旅游消费偏好研究》.
[15]李赞卿.《枣庄学院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旅游;可行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幼年时期相比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自身以外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增长知识,促进自我成长;他们极度向往自由,体会没有约束的快感。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愿意出去旅游,并渴望有机会出去旅游。在这个潜在的庞大旅游市场上,加入“低碳”这个新的元素,规范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旅游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一、从大学生所属的消费群体分析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在校学生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大部分经济来源靠父母支持,因此他们基本处于低消费层面。低消费人群在旅游活动中所具有的特点包括:
第一、旅游过程中,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基本为火车和汽车。2008 年《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称:汽车、轮船、飞机和火车使用燃料所释放的气体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10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长率达25%。另有研究认为运输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为30%以上。
由图可知,人均碳排放量大小依次为铁路<公路<航空,低消费人群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对高昂的航空运输业很难承受,因此,在出行选择上基本以低碳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业为主,基本实现低碳交通。大学生群体在旅游过程中除了火车和公共汽车这两项低碳运输工具外,还喜欢骑游,甚至徒步旅游,这些选择和习惯都有利于开发低碳旅游,增大可行性。
第二、旅游途中,从实际出发选择吃住,毫不铺张浪费。低消费人群在出行途中以节俭为原则,不会刻意追求档次,对吃住的选择都建立在经济、实惠的基础上。大学生不论在长途旅行还是短途旅行中,为了降低旅游成本大部分人会自带部分食品,住宿成本也不高,这与低碳旅游所提倡的“绿色、环保、节能、低碳”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消遣方式,多以观光休闲为主。在降低旅游成本的原则下,为了达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增长见识的目的,大部分低消费层次的人群会选择自然风光、人文古迹这类旅游景观。大学生群体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自身素质较高,旅游过程中在满足自我精神追求的同时,也注意保护旅游景点、旅游地的环境。
二、从大学生旅游动机探讨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其动机和目的,旅游活动同样如此。在李丽梅、继保刚等人所作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大学生旅游动机以文化和精神为主,交际为辅,多种动机并存。在张金玲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调查中,作者发现情感动机和求异动机是主要方面,例如旅游的目的是想放松身心;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外出非常开心;想体验与自己生境不同的景象等。在金平斌和郎富平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大学生出游的动机主要是身心健康、文化动机以及求美三個方面的因素。在杨瑞、白凯、蔡平所进行的调查分析中,他们把大学生旅游动机划分为六个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排序后得出三大主要因素为缓压与归属动机、娱乐与情感动机、实践与访友动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多追求的是对自我身心的释放,对内心压力的缓解,对新事物的挑战,对旅游经历的渴求。因此:
1.他们常以结伴方式出游,体会集体归属感,这样的出游方式可以降低旅游成本,减低碳排放量。
在李怡颖的研究中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希望结伴旅游,首选是同学和朋友,其次是情侣结伴出游,再次是家庭成员共同出游。
2.选择适中的旅游路线和便利的出行工具,在自身安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体会旅游过程带来的经历。
在李赞卿所作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64.2%的大学生选择省内旅游;19.8%的学生选择省外旅游;16%的学生选择学校所在地市州旅游。从数据分析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旅游集中地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大而人数减少,呈现递减趋势。
所以,中短途旅行加上公路或铁路交通工具,这样的旅游方式为低碳旅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选择经济可以承担的旅游景点,满足自身精神追求,降低成本。名山大川、文化古迹、山野风光都是低碳旅游倡导的旅行方式。
因此,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是低碳旅游实施最有潜力的人群。
三、从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探讨低碳旅游的可行性
任何一个旅游行为的发生都与旅游者自身文化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一方面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观念和决策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塑造和培养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习惯。
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拥有良好的教育,知识结构均衡,文化素养较高,是倡导和实践低碳旅游的最有效的人群。
低碳旅游自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正式提出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低碳世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活是今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从现实状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旅游者没有节能环保的意识,旅游行为和旅游习惯表现出自我意识强烈,追求自我的满足而不太考虑公众、国家甚至全球的利益,旅游业呈现粗放型经济增长。为把旅游业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相继提出,但是转变的过程是缓慢的,尤其是旅游者行为和习惯的更改更是一个漫长改变的过程,只有从意识上了解并接受,从能在行动中有所改变。
大学生旅游市场在旅游业发展和改变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庞大的潜在的旅游市场将逐步引领旅游发展的方向,成为今后旅游市场的主流,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在旅游思维方式、旅游决策方式、旅游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将引领今后旅游者旅游习惯和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低碳旅游。
[参考文献]
[1] 姜鑫民.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J].中国金融,2009,(24).
[2] 汪孝宗,胡雪琴,王红茹,宋雪莲.中国的减排路径[J].中国经济周刊,2009,(49).
[3] 张世满.旅游;一种健康而非低碳的生活方式[J].旅游学刊,2010,(9).
[4] 蒙睿、赵文丽、刘嘉纬.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4,(6).
[5] 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
[6] 杨志、刘丹萍主编.低碳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7] 杨志、张洪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之辨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8] 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集体经济,2010,6月(下).
[9] 铁路是不可忽视的低碳领域,http://www.chuandong.com/publish/report/2010-1/6046.html 2010.1.13.
[10]李丽梅,继保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4).
[11]张金玲.大学生旅游动机及其激发-以浙江和云南部分高校学生为例[J].消费经济,2008,(4).
[12]金平斌,郎富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4).
[13]杨瑞,白凯,蔡平.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3(3).
[14]李怡颖.《我国大学生国内旅游消费偏好研究》.
[15]李赞卿.《枣庄学院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