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碎屑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需开展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在测井曲线预处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为油田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储层;测井;二次解释
引言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是在一次解释的基础之上,以关键井为研究对象的单井资料解释方法,它是多井评价、油藏描述及数值模拟工作的基础[1]。受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油藏的非均质性影响,仅仅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无法全面反映整个油藏的储层参数和地质规律,需充分利用非取心井具备的丰富地质和开发信息的测井信息资料,总结出与油藏储层参数相匹配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获得可靠的测井解释数据,为油田后期储层评价和开发分析提供依据[2]。
1.测井曲线预处理
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不仅是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也是开展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的关键。为确保储层参数计算的精度,须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岩心深度归位、测井曲线的标准化等[3-4]。在钻井取心过程中,岩心破碎等多种工程因素导致钻井取心深度与测井深度存在一定差异,须对岩心数据进行归位。其基本方法是用岩心分析孔隙度数据与声波或者密度测井曲线按相同的纵横向比例进行滑动对比,当两者变化趋势最接近时的深度标记误差即为岩心数据深度归位值[4]。
原始测井数据的误差除环境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仪器刻度的不精确性。测井数据标准化就是根据同一地区的同一层段具有相同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不同井中同一类测井数据具有自身的分布规律,再根据关键井及标准层建立起各类测井数据的地区标准分布模式后,采用相关分析技术,对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校正由于刻度不统一带来的误差,消除非地层因素对测井数据带来的影响[5]。测井资料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直方图法、均值校正法和重叠图法,后者主要是趋势面分析法。
在对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首先需要选择标准层。标准层是一切标准化工作所依托的地质基础,它的选取应满足以下条件:沉积稳定,具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大于5m);岩性、电性特征明显,便于全区追踪对比;分布广泛,研究区内90%以上的井均有显示;一个单层或一个层组,且靠近解释层位;剔除标准层内的特殊岩性。标准层选取之后,通过对研究区所有井标准层的特定测井响应值进行统计,利用标志层直方图平移法或趋势面分析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储层“四性”特征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储层“四性”特征研究是正确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的基础,在开展储层“四性”特征分析时,需选择关键井作为参数研究分析的窗口,以关键井的岩心分析数据对测井资料进行刻度。“四性”关系研究就是在地质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取心资料为依据建立起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四性”关系分析,可弄清储层物性、含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揭示储层参数与岩性、电性参数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参数的精细解释及储层油气水层识别、储层有效厚度物性、电性解释标准的建立等工作。
2.1岩性与物性关系
物性主要受岩性粗细、碳酸盐含量以及压实程度的影响。在埋深较浅的条件下,由于压实作用或其他破坏性成岩作用较弱,岩性对物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细成分泥质含量的增加,岩石的物性变差,如粉砂岩的物性与细砂岩、粉砂岩相比较,物性变差。同时,粒度越粗、物性相对较好。
2.2含油性与物性关系
岩石良好的物性是储存油气的基础。理论上,在相同的油气聚集条件下,物性越好的储层含油级别越高,对于连通性好、渗透率大的储层含油性好,反之则含油性较差。油斑级别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低,油浸级别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总体上遵从物性越好,含油级别越高的规律。
2.3含油性与岩性关系
储层的岩性对含油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对于岩性较纯的砂岩而言,粒度越粗,含油级别越高,如样品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含油性好,为油浸、含油级别,而泥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灰质砂岩含油性变差,含油级别表现为油斑。泥质和灰质含量的影响使得储层含油级别降低。
2.4岩性与电性关系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岩性越粗、物性越好、电阻率越高,声波值相对较高;泥质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自然伽马高,电阻率低,声波值低;碳酸盐含量越高,储层物性差,电阻率高,声波值低。
3.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测井储层参数研究是从油田区域出发,以测井资料为主要依据,综合应用本油田的岩心、测试、油田地质等资料,应用计算机最终准确计算出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一系列参数。主要研究思路为: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岩心分析数据和试油关键井资料,应用测井多井解释技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参照相关性大小回归研究区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對研究区内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二次精细解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储层物性参数,主要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的方法回归地区性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考虑到相同物性储层在不同的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引入地质条件作为约束分层位建立储层物性参数评价模型。目前测井解释孔隙度的方法主要是在岩心归位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时差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建立关系式。针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采用“相控”建模的方法建立研究区储层物性评价模型[6]。
模型检验是测井建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散点图对比可以很直观、快速的确定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的误差,最终作出合理的判断建立的模型是否达到储量计算的精度。利用测井解释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与岩心分析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做交会图,交会点越接近y=x或者沿着直线y=x两侧分布,说明测井解释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误差较小,解释的精度较高。
4.结论
(1)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实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2)模型检验是测井建模的关键环节,通过散点图对比可以很直观、快速的确定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的误差,以检验模型是否可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琳,马传永.临盘油田大芦家测井资料二次解释模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6):112-113
[2] 王磊,金文刚,孙全元等.文203块储集层参数测井的二次解释及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4):1-3
[3] 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 ].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2- 55
[4] 江春明,胡兴中,张晓武等.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2):59-61,65.
[5] 张庆国,张磊,庞文涛,等. L区块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J]. 当代化工,2015(2):268-270.
[6] 梁宏伟,吴胜和,岳大力,等. 基准面旋回约束下相控孔渗测井解释模型——以胜坨油田二区河流相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3):574-581.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储层;测井;二次解释
引言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是在一次解释的基础之上,以关键井为研究对象的单井资料解释方法,它是多井评价、油藏描述及数值模拟工作的基础[1]。受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油藏的非均质性影响,仅仅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无法全面反映整个油藏的储层参数和地质规律,需充分利用非取心井具备的丰富地质和开发信息的测井信息资料,总结出与油藏储层参数相匹配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获得可靠的测井解释数据,为油田后期储层评价和开发分析提供依据[2]。
1.测井曲线预处理
储层参数的准确计算不仅是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的基础,也是开展储层测井二次解释的关键。为确保储层参数计算的精度,须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岩心深度归位、测井曲线的标准化等[3-4]。在钻井取心过程中,岩心破碎等多种工程因素导致钻井取心深度与测井深度存在一定差异,须对岩心数据进行归位。其基本方法是用岩心分析孔隙度数据与声波或者密度测井曲线按相同的纵横向比例进行滑动对比,当两者变化趋势最接近时的深度标记误差即为岩心数据深度归位值[4]。
原始测井数据的误差除环境因素影响外,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仪器刻度的不精确性。测井数据标准化就是根据同一地区的同一层段具有相同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不同井中同一类测井数据具有自身的分布规律,再根据关键井及标准层建立起各类测井数据的地区标准分布模式后,采用相关分析技术,对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校正由于刻度不统一带来的误差,消除非地层因素对测井数据带来的影响[5]。测井资料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直方图法、均值校正法和重叠图法,后者主要是趋势面分析法。
在对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首先需要选择标准层。标准层是一切标准化工作所依托的地质基础,它的选取应满足以下条件:沉积稳定,具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大于5m);岩性、电性特征明显,便于全区追踪对比;分布广泛,研究区内90%以上的井均有显示;一个单层或一个层组,且靠近解释层位;剔除标准层内的特殊岩性。标准层选取之后,通过对研究区所有井标准层的特定测井响应值进行统计,利用标志层直方图平移法或趋势面分析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储层“四性”特征是指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储层“四性”特征研究是正确建立测井解释模型的基础,在开展储层“四性”特征分析时,需选择关键井作为参数研究分析的窗口,以关键井的岩心分析数据对测井资料进行刻度。“四性”关系研究就是在地质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取心资料为依据建立起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四性”关系分析,可弄清储层物性、含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揭示储层参数与岩性、电性参数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参数的精细解释及储层油气水层识别、储层有效厚度物性、电性解释标准的建立等工作。
2.1岩性与物性关系
物性主要受岩性粗细、碳酸盐含量以及压实程度的影响。在埋深较浅的条件下,由于压实作用或其他破坏性成岩作用较弱,岩性对物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细成分泥质含量的增加,岩石的物性变差,如粉砂岩的物性与细砂岩、粉砂岩相比较,物性变差。同时,粒度越粗、物性相对较好。
2.2含油性与物性关系
岩石良好的物性是储存油气的基础。理论上,在相同的油气聚集条件下,物性越好的储层含油级别越高,对于连通性好、渗透率大的储层含油性好,反之则含油性较差。油斑级别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低,油浸级别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总体上遵从物性越好,含油级别越高的规律。
2.3含油性与岩性关系
储层的岩性对含油性有较明显的影响。对于岩性较纯的砂岩而言,粒度越粗,含油级别越高,如样品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含油性好,为油浸、含油级别,而泥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灰质砂岩含油性变差,含油级别表现为油斑。泥质和灰质含量的影响使得储层含油级别降低。
2.4岩性与电性关系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岩性越粗、物性越好、电阻率越高,声波值相对较高;泥质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自然伽马高,电阻率低,声波值低;碳酸盐含量越高,储层物性差,电阻率高,声波值低。
3.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测井储层参数研究是从油田区域出发,以测井资料为主要依据,综合应用本油田的岩心、测试、油田地质等资料,应用计算机最终准确计算出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一系列参数。主要研究思路为: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岩心分析数据和试油关键井资料,应用测井多井解释技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参照相关性大小回归研究区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對研究区内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二次精细解释。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储层物性参数,主要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的方法回归地区性的经验关系式。同时,考虑到相同物性储层在不同的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引入地质条件作为约束分层位建立储层物性参数评价模型。目前测井解释孔隙度的方法主要是在岩心归位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时差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建立关系式。针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采用“相控”建模的方法建立研究区储层物性评价模型[6]。
模型检验是测井建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散点图对比可以很直观、快速的确定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的误差,最终作出合理的判断建立的模型是否达到储量计算的精度。利用测井解释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与岩心分析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数据做交会图,交会点越接近y=x或者沿着直线y=x两侧分布,说明测井解释得到的孔隙度、渗透率误差较小,解释的精度较高。
4.结论
(1)在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测井和岩心分析资料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实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2)模型检验是测井建模的关键环节,通过散点图对比可以很直观、快速的确定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的误差,以检验模型是否可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琳,马传永.临盘油田大芦家测井资料二次解释模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6):112-113
[2] 王磊,金文刚,孙全元等.文203块储集层参数测井的二次解释及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4):1-3
[3] 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 ].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2- 55
[4] 江春明,胡兴中,张晓武等.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2):59-61,65.
[5] 张庆国,张磊,庞文涛,等. L区块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J]. 当代化工,2015(2):268-270.
[6] 梁宏伟,吴胜和,岳大力,等. 基准面旋回约束下相控孔渗测井解释模型——以胜坨油田二区河流相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24(3):574-581.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