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集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外科技活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很多学生因为困难而中途放弃,如何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本文从选拔参赛队员、组织赛前培训和建立获奖的奖励政策三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建模竞赛;参赛队员;培训;奖励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背景
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数学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届的通讯竞赛。竞赛的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自1992年在中国创办以来,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课外科技活动。
参加数学竞赛的大学生,按照规定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专业不限,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参加过建模竞赛的学生都感觉受益匪浅,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呢?
二、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1.选拔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
组建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每学年开学初,协会组织纳新活动,面向1~2年级学生广泛宣传数学建模,让学生知道建模是怎么回事,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如何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每年的4月份开始,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建议组成参赛小组的3人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分别对数学模型、计算机编程和写作有一定特长。聘请专家组评阅,评选出一等、二等奖若干队,设定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队伍的25%,并对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组织答辩,确有较高水平的可评出一个特等奖。竞赛成绩将作为选拔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考。
2.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培训
每年的暑假期间,组织指导教师、“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学生和部分建模活动的优秀学生进行赛前培训。由于每年的数学建模竞赛题材相当宽泛,涉及的专业领域也都不同,各个专业领域主要用到的数学方法也不一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建议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按专业将学生分成几个班,每个班重点讲与这个专业联系比较紧的数学理论与建模方法。这样学习内容大大减少,没有太大的負担,目标也明确,学习起来不会太累。
数学建模竞赛所需要的知识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诸如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数学规划、最优化理论、图论、数值方法、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知识的支撑,知识面很广,教师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比较困难,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感觉比较乱。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建议由校内部分建模骨干教师,按专业领域编写不同的建模培训教材。每本教材涉及到这个领域的简单专业名词介绍、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简单介绍以及与这些理论相关的数学软件介绍。由于专业领域固定,所以即使有内容更新,依然比较容易修订,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从系统的学习开始,并能接触最前沿的知识。
3.建立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的奖励政策
3.1对获奖学生的奖励
(1)对于参赛学生在各等级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2)适当的奖金奖励。
(3)每年表彰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4)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项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3.2指导教师的奖励
(1)为指导教师计算适当的工作量。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教师指导一个队的工作量计30学时。
(2)指导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成绩与职称评聘相结合,获奖指导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评选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3)每年评选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适当的奖金奖励。
总之,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赛事。参加数建模竞赛,对发挥参与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增强参与者的科学素质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教师而言,指导竞赛能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并积累有效管理学生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实践,体验创造,合作分享,这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使参赛学生受益更多。
关键词:建模竞赛;参赛队员;培训;奖励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背景
数学建模竞赛最早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数学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届的通讯竞赛。竞赛的宗旨是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自1992年在中国创办以来,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可以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课外科技活动。
参加数学竞赛的大学生,按照规定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专业不限,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参加过建模竞赛的学生都感觉受益匪浅,数学建模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中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呢?
二、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
1.选拔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
组建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每学年开学初,协会组织纳新活动,面向1~2年级学生广泛宣传数学建模,让学生知道建模是怎么回事,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如何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每年的4月份开始,面向全校的大学生,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建议组成参赛小组的3人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分别对数学模型、计算机编程和写作有一定特长。聘请专家组评阅,评选出一等、二等奖若干队,设定获奖比例不超过参赛队伍的25%,并对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组织答辩,确有较高水平的可评出一个特等奖。竞赛成绩将作为选拔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考。
2.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赛前培训
每年的暑假期间,组织指导教师、“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获奖学生和部分建模活动的优秀学生进行赛前培训。由于每年的数学建模竞赛题材相当宽泛,涉及的专业领域也都不同,各个专业领域主要用到的数学方法也不一样,学生在学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建议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按专业将学生分成几个班,每个班重点讲与这个专业联系比较紧的数学理论与建模方法。这样学习内容大大减少,没有太大的負担,目标也明确,学习起来不会太累。
数学建模竞赛所需要的知识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诸如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数学规划、最优化理论、图论、数值方法、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知识的支撑,知识面很广,教师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比较困难,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感觉比较乱。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建议由校内部分建模骨干教师,按专业领域编写不同的建模培训教材。每本教材涉及到这个领域的简单专业名词介绍、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简单介绍以及与这些理论相关的数学软件介绍。由于专业领域固定,所以即使有内容更新,依然比较容易修订,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从系统的学习开始,并能接触最前沿的知识。
3.建立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的奖励政策
3.1对获奖学生的奖励
(1)对于参赛学生在各等级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2)适当的奖金奖励。
(3)每年表彰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4)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奖项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3.2指导教师的奖励
(1)为指导教师计算适当的工作量。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教师指导一个队的工作量计30学时。
(2)指导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成绩与职称评聘相结合,获奖指导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评选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3)每年评选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适当的奖金奖励。
总之,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赛事。参加数建模竞赛,对发挥参与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增强参与者的科学素质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教师而言,指导竞赛能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并积累有效管理学生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参与实践,体验创造,合作分享,这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使参赛学生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