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5月13日,在江北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展上,已病逝的瘫痪少年胡可信的部分书画作品被展出,引来众多参观者。在众人的称赞声中,胡可信的父亲胡国强落泪了:“儿子,你生前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天降噩耗〉〉〉
1980年5月18日,活泼可爱的胡可信出生了。由于小可信生性乖巧,所有见过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在解放军某部通信营任教导员的胡国强,常常抱着儿子乐呵呵地笑。而儿子可信似乎也特别争气,2岁多时,就成天趴在桌子上,拿着彩笔,在纸上画呀画。发现儿子有画画的兴趣,胡国强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家人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信走路越来越困难了,甚至经常摔跤。3岁时,可信不幸被一家大医院查出患有先天性肌肉进行性营养不良症。医生当时断言:孩子最多不会活过20岁。
这一消息,对胡国强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像疯了一样,把自己关在屋里痛哭了一场。他带着可信走遍了重庆、四川的各大医院,甚至听说一些民间偏方能治病,明知不太可能,他也会抱着一线希望去试一试。花了很多钱,但可信的腿没有丝毫的好转。
看到儿子这样的情况,家里的经济也日渐拮据,胡国强的妻子绝望了,在可信6岁的时候,她离开了这个家。
当时,可信还能慢慢走路,只是要比正常人慢得多。可信该上学了,江北区华新街小学满怀爱心地接受了这个残疾孩子,并给予他特别的关爱。从家里到学校,只有500多米路程,可信要走1个多小时,而且连呼带喘。此时,已转业到重庆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现已并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党政干部的胡国强正处于人生的转轨阶段。从一名军人向懂行的经济干部转型,胡国强无暇顾及儿子,只好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请保姆来照顾可信。他家前后共请过18个保姆,看到可信的状况,有的保姆只干了半天就走了。
不忍心看到儿子这样下去,胡国强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抽出时间,既当爹又当妈地照料着儿子。
每天早上,胡国强早早起来,照顾可信吃完早饭,把他背到华新街小学,看到他坐上坐椅后再离开;中午11时30分,胡国强在单位食堂打上饭菜,自己草率地吃上半份,把荤菜全部留下,从上清寺跑到学校,给儿子送饭;每天中午的一个半小时,他就陪着儿子在校园里聊天、读书;下午儿子放学后,他又得急忙赶去接儿子,回家弄完晚饭后,再辅导儿子看书……周而复始,胡国强一做就是4年。
小可信非常懂事,虽然是残疾人,可他却十分要强,不愿麻烦别人。可信在读完小学三年级后,由于病情加重,难以坐稳凳子听课,不得不辍学,胡国强只好在家里对他进行辅导。12岁时,可信全身彻底瘫痪了。胡国强先是把他寄养在攀枝花的奶奶家里,后来奶奶去世,可信重新回到重庆。胡国强多方联系,先后将可信寄养在3户人家里。小可信为了不给别人增添负担,平时很少喝水、吃东西,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经常是7天才解一次大便。有一次,胡国强出差了,25天后才去看可信。可信看了看周围没人,难受地悄悄对他说:“爸爸,我想解手。”儿子告诉他,他怕麻烦别人,已经25天没有解大便了!胡国强含着泪水,打来一盆清水,关上小屋的门。为避免肛裂,他用肥皂水给儿子清洗、润滑肛门,整整用了两个半小时,儿子才解出大便。
决不放弃〉〉〉
胡可信成长的过程,是同病魔、死神抗争的过程,爸爸胡国强一直为他擂鼓加油,一次次地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1995年5月,可信得了重感冒,由于寄养的人家忙着办丧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被拖成了严重的肺炎,在医院里昏迷了3天。医生劝胡国强做好料理后事的打算。胡国强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一下子热血沸腾,哭着求医生抢救儿子。医生说,用昂贵的进口针药试试,或许还有希望。胡国强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给儿子治!”当时,胡国强手头只有1000多块钱。他找到一个朋友,以自己的人格做担保,借了4000多元钱,这才从死神手中拉回了儿子的性命。出院后,胡国强花钱包了一辆出租车,带儿子在城里转了一圈。“他的时间不多了,我要让他多看这个世界几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国强泪眼模糊地说。
1999年,可信的病情几度恶化。一天,胡国强下班回家,忽然看见可信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胡国强心里咯噔一下,冲上前去,把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可信全身冰冷。难道儿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去了吗?胡国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泪流满面,伏下身,听见儿子还有微弱的心跳,他一边死死地掐住儿子的人中穴位,一边不停地跟儿子说话:“可信,爸爸不该出去,应该在家里陪着你啊。可信,爸爸的宝贝,你快醒过来啊……”在爸爸不停的爱抚和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中,可信慢慢地苏醒过来。
巨大的病痛不时地折磨着脆弱的可信,再加上不愿再拖累父亲,懂事的可信,多次想到了自杀。1999年6月22日,胡可信留下了一封遗书,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在信中说:“父亲茹苦洒血抛泪,将我养育,不想今朝病魔缠身,巨痛万分,难以写作绘画自力更生,只盼来世报答父亲及亲友大恩大德……请不要再救活我,我死后,您就可以踏踏实实大干事业……”
读了儿子的遗书,胡国强受到深深的震撼。他给儿子回了一封信,在上班之前,轻轻地把信放在可信的床头。
“可信儿:你是爸爸一生的包袱,又是爸爸终生所爱的宝贝。你是不幸的,又是万幸的。你是非常聪明的,具有天才一样的创造力……你应该坚定信心,闯过险关,以顽强的意志,创造人间之奇迹。这才是报效爸爸!争口气啊,孩子!”这封饱含深情和期盼的信,让可信重新鼓起勇气,投入到了自传体小说的创作中。他告诉父亲,他还想为父亲、奶奶和关心他的所有人写几部长篇小说。
军人出身的胡国强原本天不怕地不怕,那时,胡国强连在大街上走路都小心翼翼。他不是怕死,他知道,儿子不能失去他,自己万一出了事,儿子怎么办啊!儿子,虽然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磨难,却始终在他的心尖尖上。
创造奇迹〉〉〉
如果说如山的父爱是儿子与死神抗争的坚强后盾,那么,从事艺术创作就是儿子生命的动力。
从可信6岁开始,胡国强就鼓励他写日记。在可信1986年11月27日写的日记上,胡国强的批注依然清晰可见:“李老师(可信的小学语文老师),这是可信按老师的要求写的日记,我只是要求他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其他的都是他独立思考写出来的。”在可信以后的日记中,都可以看见胡国强悉心的批注。
儿子身体残疾了,心智不能残缺,胡国强指导儿子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胡国强给儿子买来鲁迅等作家的书,并给他订了一份报纸,还从亲友处借来一台18寸彩电,放在可信的床头。
可信在绘画方面的天分也得到了发挥。虽然辍学后可信就很少出门,但他却通过看电视、看书,了解外面的世界。可信的画色彩明亮,内容多表现为动物、植物和太阳等象征生命意义的元素。在他的笔下,太阳可以是椭圆形的,可以是五彩的,各种动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作品的类型也很广,有漫画、贺年片、年历等。从6色、12色到24色水彩笔,可信绘画的费用也不断增长,胡国强总是咬咬牙支持他。
由于肌肉萎缩,可信全身都无法动弹,这些画和文章,都是可信躺在床上,侧着身子,靠手腕的微弱力量,一笔一画地创作出来的——一幅16开的彩色画,他要两天才能画好,更大一点的作品,他可能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他缺少的不是灵感,而是力气!
中篇小说《外星巨蛋与两个博士》,美术作品《阳光下的森林》、《月球上的探测》……据不完全统计,可信生前共创作了1000多幅美术作品、100余篇散文、1部中篇小说和未完成的4部长篇小说。
可信的笔名是“星翔”。“他的世界很小,但内心的世界却很大,他多么想像星星一样,在天上自由地飞翔啊!”胡国强向笔者讲述儿子的故事时,多次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生命永存〉〉〉
“可儿啊!虽今我远在异国闻讯,震惊万分,悲痛无限,而又不能亲自为你送行,但又庆幸我没看到你死去的容颜,因为我实实在在地永远都不会感觉到你的死去,而以为你虽活得艰难,但还是永远地活着,活在人间,活在我的心里!父胡国强记于越南胡志明市。”这是可信因病去世之时,胡国强写的《悼可儿》。
1999年下半年,为了给重庆的摩托车开拓东南亚市场,在组织的安排下,胡国强率团赴东南亚考察。就在他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1999年11月27日晚9时,重庆的朋友突然打电话告诉他:“可信去世了。摆在他床头的尚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页数留在了38……”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几乎将胡国强击倒。他跌坐在台灯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儿子可信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眼前。胡国强拿起手中的笔,连续写了3篇《悼可儿》的日记,以此忏悔自己未能在儿子临终前,献上一个父亲的爱。
胡国强归心似箭。但此时,越南的一个摩托车厂商同意与重庆厂家合作生产摩托车,但越南厂商有事出国,要求胡国强在当地考察。两个月后,胡国强才从越南回到重庆,他一下飞机,径直赶到石桥铺殡仪馆,在儿子的骨灰盒面前,哭祭儿子。
可信去了,但他有一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世人知晓。1999年底,胡国强退休后,对可信的作品进行了认真整理。2005年5月10日,江北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获知这一消息后,认真翻阅了胡可信的作品,觉得很有价值,决定将作品在江北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展上展出。可信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书画作品,让参观者深受感动。重庆美术家协会一位秘书长表示,可信的作品很有艺术价值,想象力很丰富。江北区教委主任说,可信作品展示了一个残疾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与病魔抗争的毅力,可用来教育中小学生。目前,有单位正与胡国强联系,希望能出版胡可信的作品。可信的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
2005年5月的一天,胡国强又一次来到殡仪馆,在儿子的灵位前,他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儿子。
可信虽已远去,但可信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和这份感天动地的父子亲情将长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