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当今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目前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现状入手,根据教学实际展开分析,探讨了构建“趣味课堂”的若干措施,并分析了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趣味课堂应用所能够带来的诸多好处,为这一学科的教学提供更多经验总结。
【关键词】小学科学 趣味课堂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48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科学”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划入了小学教育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该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真正的“科学”。
一、小学科学的设立背景与意义
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涵盖的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科普性质,另一方面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现今我国的教材编排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接触不到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知识,那么“科学”这一学科所起到的启蒙效果,便不容忽视。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具有科普意义、启蒙意义以及奠基意义。因此,做好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过于僵化
目前,很多学校对待科学课程比较功利,进一步影响到老师、家长、学生对待该学科的态度。很多教师及家长更为关心期末时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是否对科学感兴趣,是否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则往往忽视。而科学这门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期末分数并不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着对未知事物浓烈的学习热情,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长便会认为学生不努力,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的现状在农村地区表现的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采用最传统的课堂宣讲式教学,难以将科学的趣味性表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智发育尚处于不完全的阶段,平日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对待科学时不能够怀着兴趣自发地去学习,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中,科学课程往往会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在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兼任教学所带来的结果便是让教学过程固化,甚至出现科学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压的情况。
(三)教学思路缺乏趣味灵感
教师与学生不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是在长达数十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而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总量有限,对外界知识的获取更多依靠兴趣、热情等较为感性的东西。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师生所存在的这种差别,在教学思路上缺乏趣味灵感,为了活跃课堂,只是将过往的案例生搬硬套,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问题在年轻教师群体中较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的趣味引导不应该存在于理论体系里,更应该灵活变通于实际授课中。
三、小学科学的趣味课堂构建
(一)引入日常生活,课前预习趣味化
从小学科学的课本内容可以看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这方便了学生理解知识,也降低了课前预习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这一优势,引入日常生活的小事,让学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在学习之前便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为“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便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寻找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生命体,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喜欢的生命体带到课堂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浓厚兴趣,也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动手、发言的能力。
(二)加入多样游戏,课堂实验趣味化
小学科学的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50%,另外50%则属于实验操作。如“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太阳和影子”“冷和热”“光和色彩”等等均具有显著的实验性。为了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样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植物的一生”是《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水果、蔬菜带入课堂,进行趣味猜谜连线游戏(如图),让学生答出某一水果或蔬菜是植物的根、茎、叶、花还是果实。游戏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或者将易区分的植物和不易区分的植物糅杂在一起进行连线,逐渐调动学生的回答热情。比如苹果是植物的果实这类简单的问题;红薯是植物的根则属于相对复杂的问题。
(三)延伸丰富活动,课堂练习趣味化
课堂活动是课堂游戏的进一步延伸,通常可以应用于一个知识点内容初步学习完毕,学生自主练习阶段。通过丰富的活动来让课堂练习更有趣味,需要具有较为充裕的课堂时间以及较为充足的课堂空间。对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涉及到大自然、生物圈等领域的知识点,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附近的“短时郊游活动”,让开阔的自然天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巩固、练习的环境。如在三年级课本知识中,有一单元内容涉及对天气的认识以及测量,极为适合在户外活动中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发地对当天或者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以及对新知識学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今诸多课堂教学问题下,应该从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堂练习等多个角度着手,通过生活化的角度,打造一个更有效率的趣味课堂。趣味永远是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在完善的趣味课堂教学措施下,小学科学将成为一个纷繁多姿的世界,给学生一双游览大千世界的美丽翅膀。
参考文献
[1]孟令红.松浦拓也[日].角屋重树[日]等.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中日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9):30-35
[2]王强.周婧.郭明等.小学科学中化学实验的课堂完成情况及问题分析[J].化学教育,2016,37(7):62-65
[3]毛加宁.刘忠琦.蔡芳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以小学科学《七色光》教学片断设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27-130
[4]王晓伟.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J].教育界,2016,(4):81-81
[5]寿晓峰.学以致用灵活互动——关于小学科学导学课的环形架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93-94
【关键词】小学科学 趣味课堂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48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科学”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划入了小学教育计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该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真正的“科学”。
一、小学科学的设立背景与意义
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涵盖的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科普性质,另一方面对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现今我国的教材编排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还接触不到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知识,那么“科学”这一学科所起到的启蒙效果,便不容忽视。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在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存在具有科普意义、启蒙意义以及奠基意义。因此,做好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的过于僵化
目前,很多学校对待科学课程比较功利,进一步影响到老师、家长、学生对待该学科的态度。很多教师及家长更为关心期末时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是否对科学感兴趣,是否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则往往忽视。而科学这门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期末分数并不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着对未知事物浓烈的学习热情,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长便会认为学生不努力,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教学方式陈旧单一的现状在农村地区表现的较为突出,特别是在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采用最传统的课堂宣讲式教学,难以将科学的趣味性表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智发育尚处于不完全的阶段,平日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对待科学时不能够怀着兴趣自发地去学习,那么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中,科学课程往往会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在没有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兼任教学所带来的结果便是让教学过程固化,甚至出现科学课程被其他课程挤压的情况。
(三)教学思路缺乏趣味灵感
教师与学生不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是在长达数十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而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总量有限,对外界知识的获取更多依靠兴趣、热情等较为感性的东西。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师生所存在的这种差别,在教学思路上缺乏趣味灵感,为了活跃课堂,只是将过往的案例生搬硬套,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一问题在年轻教师群体中较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的趣味引导不应该存在于理论体系里,更应该灵活变通于实际授课中。
三、小学科学的趣味课堂构建
(一)引入日常生活,课前预习趣味化
从小学科学的课本内容可以看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比较贴近日常生活,这方便了学生理解知识,也降低了课前预习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这一优势,引入日常生活的小事,让学生对某一章节的知识在学习之前便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为“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便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寻找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生命体,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喜欢的生命体带到课堂上,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这样不仅成功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浓厚兴趣,也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动手、发言的能力。
(二)加入多样游戏,课堂实验趣味化
小学科学的课堂,理论教学占据了50%,另外50%则属于实验操作。如“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太阳和影子”“冷和热”“光和色彩”等等均具有显著的实验性。为了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多样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植物的一生”是《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水果、蔬菜带入课堂,进行趣味猜谜连线游戏(如图),让学生答出某一水果或蔬菜是植物的根、茎、叶、花还是果实。游戏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或者将易区分的植物和不易区分的植物糅杂在一起进行连线,逐渐调动学生的回答热情。比如苹果是植物的果实这类简单的问题;红薯是植物的根则属于相对复杂的问题。
(三)延伸丰富活动,课堂练习趣味化
课堂活动是课堂游戏的进一步延伸,通常可以应用于一个知识点内容初步学习完毕,学生自主练习阶段。通过丰富的活动来让课堂练习更有趣味,需要具有较为充裕的课堂时间以及较为充足的课堂空间。对部分农村学校来说,涉及到大自然、生物圈等领域的知识点,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附近的“短时郊游活动”,让开阔的自然天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巩固、练习的环境。如在三年级课本知识中,有一单元内容涉及对天气的认识以及测量,极为适合在户外活动中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发地对当天或者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以及对新知識学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今诸多课堂教学问题下,应该从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堂练习等多个角度着手,通过生活化的角度,打造一个更有效率的趣味课堂。趣味永远是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在完善的趣味课堂教学措施下,小学科学将成为一个纷繁多姿的世界,给学生一双游览大千世界的美丽翅膀。
参考文献
[1]孟令红.松浦拓也[日].角屋重树[日]等.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思想及方法的中日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9):30-35
[2]王强.周婧.郭明等.小学科学中化学实验的课堂完成情况及问题分析[J].化学教育,2016,37(7):62-65
[3]毛加宁.刘忠琦.蔡芳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以小学科学《七色光》教学片断设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27-130
[4]王晓伟.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J].教育界,2016,(4):81-81
[5]寿晓峰.学以致用灵活互动——关于小学科学导学课的环形架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