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它要求写文章时,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充实,有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其实,语文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两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孙建锋,在“同课异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时,诠释着这一语文阅读教学新主张。
一、凤头——不一样的导入形式,引入相同的教学内容
1.孙双金执教。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听一支歌。(播放《春天在哪里》)会唱吗?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写找春天的事。(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猜一猜,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儿童不知道到哪儿去找春天,只知道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
师:表扬!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出示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2.孙建锋执教。
师(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齐):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道不知道周杰伦?
生(马上来精神,异口同声):知道!
师:知道不知道谢霆锋?
生:(情绪更高涨)知道!
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道不知道孙建锋?
生(惊奇地摇摇头):不知道。
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孙建锋。(生大笑。)
师:一起喊“孙建锋”。
生:孙建锋!
师:知道不知道冰心?
(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诚实!
师:(指名一个说知道的学生)谢婉莹是谁?
生(不好意思):不知道。
师:《再寄小读者》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赏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导入借助歌曲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在描述春天的诗句里寻找开启文本的钥匙。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孙建锋老师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为了课堂的真实与美丽,课前没有熟悉学生,没有为了让课堂出彩而作“铺垫”,他以学生熟悉的明显为导入的切入口,在师生互动中揭示课题。两位名师在极具生活化的平等对话中无痕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二、猪肚——不一样的主体,呈现相同的教学理念
1.孙双金执教。
师:A.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请读课文。
师:B.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用笔画下来。
师:C.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不拣儿童少处行呢?理由是什么?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读,一边做上记号。
2.孙建锋执教。
师:A.《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比较长,我们能不能抓住要点,把课文读短一些?请看大屏幕——(投影: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____,就是____,就是____,就是_____)请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时间5分钟。
师:B.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没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感兴趣的地方,写写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6分钟。
【赏析】文本的奥妙之处需要学生读进去、悟出来,将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于表达中展现言语智慧的生成。孙双金老师以三个主问题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A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将课文读通顺,在自主互动的读书交流中理解词语,感知课文大意;B、C问题,则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感悟题旨。孙双金老师以睿智的语言、精当的点拨,叩开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的大门。孙建锋老师以“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也有不同的疑问”,让学生提出问题,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英雄所见略同,两位名师同时选择以品读为经线、感悟为纬线,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三、豹尾——不一样的拓展,展现同样的精彩
1.孙双金执教。
师: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辽阔、深邃、温馨、博大。下面,我们走近冰心,去感悟冰心。《雨后》这篇文章学过吗?谁来读一读?(一生朗读,并说感受)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得好,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两个孩子,哥哥看到妹妹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想摔那么一跤。(生齐读)
师:《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时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写的。从中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另一首诗——《纸船》。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这首诗是冰心32岁时,到美国去留学,在船上写的。听一听著名的配音演员丁建华是怎么朗诵的。(听录音)
师: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
生:冰心奶奶爱母亲。
师:从我发给你们的其他文章中,还看出她爱什么。
生:爱大海、爱星星。
师: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真像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写的:“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2.孙建锋执教。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不一样。(出示: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是原著中的语句好,还是课文中的语句好?请发表你们的看法。
【赏析】“情智语文”是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它可以影响和调节其他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孙双金老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智”的生长,结课部分又回到情的唤醒。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冰心的《雨后》《纸船》,感悟到冰心亲近儿童、喜爱孩子,更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感悟不着痕迹,润物无声,一泓清澈的情感之流荡涤着学生的心灵。而孙建锋老师一直致力于对话教学研究,是对话教学的开拓者与先行者。临近课堂尾声,孙建锋老师出示了原著中的第六自然段,让学生辩论是原著的语句好,还是改编后的语句更妥当。辩论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辩论时,是学生与学生对话;辩论后,又是师生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对文本的品悟更加深入,语感在辩论中生成,更为可贵的是养成了对文本的批判意识。
同样的课文,经两位名师的演绎,展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凤头——不一样的导入形式,引入相同的教学内容
1.孙双金执教。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听一支歌。(播放《春天在哪里》)会唱吗?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写找春天的事。(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猜一猜,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儿童不知道到哪儿去找春天,只知道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
师:表扬!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出示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
2.孙建锋执教。
师(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生(齐):好!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道不知道周杰伦?
生(马上来精神,异口同声):知道!
师:知道不知道谢霆锋?
生:(情绪更高涨)知道!
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道不知道孙建锋?
生(惊奇地摇摇头):不知道。
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孙建锋。(生大笑。)
师:一起喊“孙建锋”。
生:孙建锋!
师:知道不知道冰心?
(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诚实!
师:(指名一个说知道的学生)谢婉莹是谁?
生(不好意思):不知道。
师:《再寄小读者》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赏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总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导入借助歌曲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在描述春天的诗句里寻找开启文本的钥匙。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孙建锋老师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为了课堂的真实与美丽,课前没有熟悉学生,没有为了让课堂出彩而作“铺垫”,他以学生熟悉的明显为导入的切入口,在师生互动中揭示课题。两位名师在极具生活化的平等对话中无痕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二、猪肚——不一样的主体,呈现相同的教学理念
1.孙双金执教。
师:A.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请读课文。
师:B.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用笔画下来。
师:C.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不拣儿童少处行呢?理由是什么?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读,一边做上记号。
2.孙建锋执教。
师:A.《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比较长,我们能不能抓住要点,把课文读短一些?请看大屏幕——(投影: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____,就是____,就是____,就是_____)请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时间5分钟。
师:B.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没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感兴趣的地方,写写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6分钟。
【赏析】文本的奥妙之处需要学生读进去、悟出来,将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于表达中展现言语智慧的生成。孙双金老师以三个主问题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A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将课文读通顺,在自主互动的读书交流中理解词语,感知课文大意;B、C问题,则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感悟题旨。孙双金老师以睿智的语言、精当的点拨,叩开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的大门。孙建锋老师以“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也有不同的疑问”,让学生提出问题,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两个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英雄所见略同,两位名师同时选择以品读为经线、感悟为纬线,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三、豹尾——不一样的拓展,展现同样的精彩
1.孙双金执教。
师: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那海,辽阔、深邃、温馨、博大。下面,我们走近冰心,去感悟冰心。《雨后》这篇文章学过吗?谁来读一读?(一生朗读,并说感受)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得好,冰心奶奶有一颗童心在跳跃,她看到两个孩子,哥哥看到妹妹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想摔那么一跤。(生齐读)
师:《雨后》这首诗是冰心奶奶59岁时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60岁时写的。从中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爱孩子啊!她只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另一首诗——《纸船》。自己读一读。(生读)
师:这首诗是冰心32岁时,到美国去留学,在船上写的。听一听著名的配音演员丁建华是怎么朗诵的。(听录音)
师:如果说,从前面的诗文当中看出冰心奶奶爱儿童,那么从这首诗中看出冰心奶奶爱什么?
生:冰心奶奶爱母亲。
师:从我发给你们的其他文章中,还看出她爱什么。
生:爱大海、爱星星。
师:是啊,她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真像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写的:“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2.孙建锋执教。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不一样。(出示: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是原著中的语句好,还是课文中的语句好?请发表你们的看法。
【赏析】“情智语文”是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它可以影响和调节其他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方面和谐发展。孙双金老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智”的生长,结课部分又回到情的唤醒。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冰心的《雨后》《纸船》,感悟到冰心亲近儿童、喜爱孩子,更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感悟不着痕迹,润物无声,一泓清澈的情感之流荡涤着学生的心灵。而孙建锋老师一直致力于对话教学研究,是对话教学的开拓者与先行者。临近课堂尾声,孙建锋老师出示了原著中的第六自然段,让学生辩论是原著的语句好,还是改编后的语句更妥当。辩论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辩论时,是学生与学生对话;辩论后,又是师生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对文本的品悟更加深入,语感在辩论中生成,更为可贵的是养成了对文本的批判意识。
同样的课文,经两位名师的演绎,展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作者单位: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