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五性;四忌;三注意;两转化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之一的提问,应该是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利用提问反馈,收不到信息,或提问不当,信息反馈受阻,则将影响教学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也不得不讲究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
  1.在提问内容上,讲究五性
  1.1 目的性。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1.2 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1.3 逻辑性。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讲逻辑性,是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1.4 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1.5 适度性。适度性即所提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2.在提问对象上,有四忌
  2.1 忌偏爱。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
  2.2 忌惩罚。个别老师特别是个别班主任,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问,就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甚至惩罚株连全班。惩罚忽视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领域,破坏了和谐的教学气氛,造成了师生对立,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最反感惩罚式提问。惩罚使提问艺术变形变味。
  2.3 忌讥讽。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对成绩差的学生,适宜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学生一时答不出,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不着急,再想想”、“暂时答不出,没关系,坐下再想想”等亲切话语去抚慰学生心灵。讥讽是提问艺术的大敌。
  2.5 忌齐答。齐答,看来学生适应,但不是积极的适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反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坏习惯。齐答造成假象,反馈信息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课堂教学一般不宜采用齐答式提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如此。更不要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艺术黯然失色。
  3.在提问时间掌握上,有三点要注意
  3.1 注意层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3.2 注意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3 注意整体。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那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不要想问便问,随便提问。提问的随意性破坏了整体性,影响提问的效果。
  4.在提问及其答问的指导方式上,要争取实现两个转化
  4.1 提问点名回答到提问举手回答。“点名”变“举手”,其意义在于发生了“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个飞跃是不易的,年级越高难度越大。一旦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风就将形成。要实现它,教师除了实践前面所述的提问艺术的各点并受到学生的信赖外,还必须对学生答问作大量的、坚持不懈的组织引导工作。
  4.2 提问后个别思考回答到提问后讨论回答。讨论,更容易调到学生积极思维,使其认识过程逐步深化。讨论必有争论。争论中掌握的知识更容易记牢,经久不忘。教师提问要学会“煽风点火”,争论中要善于“火上加油”,增大学生大胆设想,质疑问难,既不人云亦云”,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实现这个转化,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又从建构主义、探究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和理论实践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教学过程,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合作学习;发展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主导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导向。传道、授业、解惑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怎样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师与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本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探究价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例、习题进行充分探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课本习题;探究;思维;能力
期刊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交“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1.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让学生走进语文课就有成就感.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
期刊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历史新课程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自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以来,在新课程探索实践中,笔者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有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1.历史活动课教学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历史活动教学是历史新课程的必然要求,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初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
期刊
【摘 要】《滕王阁序》一文运用大量的典故来叙事、议论、抒情。文章用典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典故辞约义丰、含蓄委婉、华丽典雅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滕王阁序》;典故;效果     用典就是在诗文中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滕王阁序》一文内容充实,文辞华美,气势奔放,音调铿锵。文章由洪都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
期刊
【摘 要】“最近发展区”理念强调教育本质在于激发形成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对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针对教学现状,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创新解读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解读教材,准确定位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 精心设计教学,高效开发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教学理念     “最近发展区”理念是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手段,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个媒介,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更有效果,是每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语文老师所思考、探索的问题。让语文课堂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智慧,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魅力;效果;感染力;智慧;设计     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力争让课堂变得靓丽无比,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期刊
【摘 要】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感到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而展开,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但是根据我们公办学校现有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