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病毒性肝炎是1~3周龄雏鸭的急、烈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病。1周龄雏鸭染病,死亡率常高达95%,2~3周龄死亡率约50%,4~5周龄基本不死亡。本病是养鸭业的巨大威胁,造成的损失巨大,养殖者千万不可松懈防控。
一、病原和主要症状。本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主要有3个不同的血清型;I型鸭肝病毒为典型株,是常见的致病毒株,只感染5周龄以下、特别是3周内的雏鸭;其它二型病毒在我国没见致病报道。此病毒在污染的雏鸭舍内可存活70天以上,在湿的粪污中能存活1个月。它在56℃加热1小时仍可存活;2%漂白粉,1%甲醛和2%苛性钠可在2小时内将其杀灭。本病的自然潜伏期为1~4天。急性发病的雏鸭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病雏鸭精神沉郁,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两脚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且呈角弓反张姿态。病鸭神经症状出现后,一般几分钟或几小时就会死亡。病鸭肝肿大,质地柔软,外观呈淡红色、土黄色或红黄色,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肾脏多数肿大、充血;脾脏有的肿大,有花斑;胰脏肿大充血;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此病与鸭瘟和禽霍乱的主要区别是:本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急而快,死亡率高达50%~95%,而鸭瘟和禽霍乱在这个日龄段很少发病,且症状和脏器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不一样。
二、发生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和春季发生多而重。3周龄以内的雏鸭易染病死亡,超过5周龄即很少发病;成鸭即使染毒也不会发病;鸡和鹅不会自然发病。鸭舍潮湿和阴暗、饲养密度过高、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会促进和加重本病的发生。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一旦感染就会迅速传播开。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带毒的野鸭和被污染的场地、饲料、水面、车辆、用具及人员等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康复的雏鸭可经粪便排毒1~2个月。本病还没发现经鸭蛋垂直传播。
三、综合防控技术。(一)预防措施。1、不到疫区或疫鸭场等调雏鸭苗。2、鸭舍进鸭苗前进行认真清扫,一切用具清洗后搬室外暴晒2~3天,后喷洒1:500的威岛牌消毒剂、或1:300抗毒威等;此外鸭舍也可用20%生石灰乳粉刷。3、严禁外来人、动物、鸭及其制品等带入鸭舍。车辆、用具进入鸭舍(场)时,每次都要喷洒3%~5%来苏尔或15%~20%漂白粉消毒。4、每1~2天打扫1次鸭舍,后喷洒1:3000百毒杀等消毒。5、保持鸭舍冬暖、夏凉和干燥、通风、透光。6、强化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7、紧急预防和发生疫情时,每天可用0.1%过氧乙酸或1:300菌毒敌等带鸭喷雾消毒1次。8、病死鸭要及时在远离鸭合处深埋或焚烧。9、紧急预防或紧急治疗时,每只雏鸭可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康复鸭血清或高免蛋黄液1毫升,必要时第二天可再注射1次,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病效果。(1)康复鸭血清的制备方法:宰杀患本病康复后的鸭,用清洁容器收集血液,静待血凝固后,逐渐折出血清,再将血清分装入灭菌的生理盐水瓶内,按每毫升血清加青霉素1000单位和链霉素1000单位,置3℃~5℃下冷藏备用。(2)高免蛋黄液的制备方法:用免疫过2~3次的产蛋鸭近期所产的蛋,去掉蛋清和蛋黄膜,按每个蛋黄加入8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搅拌成匀浆,按以上(1)的方法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即成,后置4℃~5℃下冷藏备用。10、种蛋鸭开产前2~4周接种2次鸭肝炎弱毒疫苗,每只每次皮下注射1毫升,间隔期15天左右;如在产蛋高峰期再免疫1次,可保证孵出的雏鸭获较高的母源抗体。11、雏鸭出壳1~3日龄内每只颈背皮下注射0.3~0.5毫升鸭肝炎弱毒苗。12、雏鸭出壳后1~2天内,每只颈背皮下注射0.5~1毫升抗雏鸭肝炎高免蛋黄液,保护预防率可达90%以上。二、治疗方法。1、用利巴韦林或肝肿康1克拌饲料25公斤或1克药兑水30~40公斤喂服,连用3~5天。2、用复方病毒唑可溶性粉剂:用于饮水每50克药兑水200公斤;用于拌料每50克药拌饲料75公斤,1天2次,连用3~5天。3、每500毫升鸭肝毒消液按说明书加入适量清洁水,给500只雏鸭自由饮水,每天1次,连用2~3天。4、鲜大青叶根、白马骨各250克,算盘子根、黄栀子根各100克,新鲜药根洗净切片,加水2升,用文火煎至1升药液,每只鸭灌服1~2毫升。症状未出现的雏鸭,断水数小时后再让其饮服。5、黄芩、黄柏、黄连、连翘、双花、紫金牛、茵陈、枳壳、甘草各25克(可供500只雏鸭用量),煎法拌饭饲喂。不食的雏鸭,将药汁滴服,1日3次,连服2天。6、板蓝根、大青叶、紫草各50克,升麻40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栀子30克,大黄25克、枯矾20克,甘草40克(共供200只雏鸭用量),研细末或煎汁拌饲料喂服,每日1剂,每隔2~3小时喂1次,连用3~5剂,疗效显著。7、羌活、防风各12克,钩藤、苍术、荆芥、薄荷、独活、陈皮、生姜各10克,前胡、金银花各6克,麦芽、六曲各30克,山楂15克(共为100只雏鸭用量),煎汁后拌饭喂服。
一、病原和主要症状。本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主要有3个不同的血清型;I型鸭肝病毒为典型株,是常见的致病毒株,只感染5周龄以下、特别是3周内的雏鸭;其它二型病毒在我国没见致病报道。此病毒在污染的雏鸭舍内可存活70天以上,在湿的粪污中能存活1个月。它在56℃加热1小时仍可存活;2%漂白粉,1%甲醛和2%苛性钠可在2小时内将其杀灭。本病的自然潜伏期为1~4天。急性发病的雏鸭常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病雏鸭精神沉郁,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部着地,转圈,两脚痉挛性踢动,死前头向后仰且呈角弓反张姿态。病鸭神经症状出现后,一般几分钟或几小时就会死亡。病鸭肝肿大,质地柔软,外观呈淡红色、土黄色或红黄色,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肾脏多数肿大、充血;脾脏有的肿大,有花斑;胰脏肿大充血;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此病与鸭瘟和禽霍乱的主要区别是:本病主要发生在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急而快,死亡率高达50%~95%,而鸭瘟和禽霍乱在这个日龄段很少发病,且症状和脏器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不一样。
二、发生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和春季发生多而重。3周龄以内的雏鸭易染病死亡,超过5周龄即很少发病;成鸭即使染毒也不会发病;鸡和鹅不会自然发病。鸭舍潮湿和阴暗、饲养密度过高、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会促进和加重本病的发生。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一旦感染就会迅速传播开。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带毒的野鸭和被污染的场地、饲料、水面、车辆、用具及人员等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康复的雏鸭可经粪便排毒1~2个月。本病还没发现经鸭蛋垂直传播。
三、综合防控技术。(一)预防措施。1、不到疫区或疫鸭场等调雏鸭苗。2、鸭舍进鸭苗前进行认真清扫,一切用具清洗后搬室外暴晒2~3天,后喷洒1:500的威岛牌消毒剂、或1:300抗毒威等;此外鸭舍也可用20%生石灰乳粉刷。3、严禁外来人、动物、鸭及其制品等带入鸭舍。车辆、用具进入鸭舍(场)时,每次都要喷洒3%~5%来苏尔或15%~20%漂白粉消毒。4、每1~2天打扫1次鸭舍,后喷洒1:3000百毒杀等消毒。5、保持鸭舍冬暖、夏凉和干燥、通风、透光。6、强化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7、紧急预防和发生疫情时,每天可用0.1%过氧乙酸或1:300菌毒敌等带鸭喷雾消毒1次。8、病死鸭要及时在远离鸭合处深埋或焚烧。9、紧急预防或紧急治疗时,每只雏鸭可皮下或肌肉内注射康复鸭血清或高免蛋黄液1毫升,必要时第二天可再注射1次,有非常好的预防和治病效果。(1)康复鸭血清的制备方法:宰杀患本病康复后的鸭,用清洁容器收集血液,静待血凝固后,逐渐折出血清,再将血清分装入灭菌的生理盐水瓶内,按每毫升血清加青霉素1000单位和链霉素1000单位,置3℃~5℃下冷藏备用。(2)高免蛋黄液的制备方法:用免疫过2~3次的产蛋鸭近期所产的蛋,去掉蛋清和蛋黄膜,按每个蛋黄加入8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搅拌成匀浆,按以上(1)的方法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即成,后置4℃~5℃下冷藏备用。10、种蛋鸭开产前2~4周接种2次鸭肝炎弱毒疫苗,每只每次皮下注射1毫升,间隔期15天左右;如在产蛋高峰期再免疫1次,可保证孵出的雏鸭获较高的母源抗体。11、雏鸭出壳1~3日龄内每只颈背皮下注射0.3~0.5毫升鸭肝炎弱毒苗。12、雏鸭出壳后1~2天内,每只颈背皮下注射0.5~1毫升抗雏鸭肝炎高免蛋黄液,保护预防率可达90%以上。二、治疗方法。1、用利巴韦林或肝肿康1克拌饲料25公斤或1克药兑水30~40公斤喂服,连用3~5天。2、用复方病毒唑可溶性粉剂:用于饮水每50克药兑水200公斤;用于拌料每50克药拌饲料75公斤,1天2次,连用3~5天。3、每500毫升鸭肝毒消液按说明书加入适量清洁水,给500只雏鸭自由饮水,每天1次,连用2~3天。4、鲜大青叶根、白马骨各250克,算盘子根、黄栀子根各100克,新鲜药根洗净切片,加水2升,用文火煎至1升药液,每只鸭灌服1~2毫升。症状未出现的雏鸭,断水数小时后再让其饮服。5、黄芩、黄柏、黄连、连翘、双花、紫金牛、茵陈、枳壳、甘草各25克(可供500只雏鸭用量),煎法拌饭饲喂。不食的雏鸭,将药汁滴服,1日3次,连服2天。6、板蓝根、大青叶、紫草各50克,升麻40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栀子30克,大黄25克、枯矾20克,甘草40克(共供200只雏鸭用量),研细末或煎汁拌饲料喂服,每日1剂,每隔2~3小时喂1次,连用3~5剂,疗效显著。7、羌活、防风各12克,钩藤、苍术、荆芥、薄荷、独活、陈皮、生姜各10克,前胡、金银花各6克,麦芽、六曲各30克,山楂15克(共为100只雏鸭用量),煎汁后拌饭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