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新变化下的中学作文训练设想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高考作文的导向制约着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高考作文又是对中学作文指导训练的一种检验,推动了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文章就高考作文新变化下的中学作文训练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考作文;大语文观;紧跟时代;作文训练
  高考作文在推动语文作文教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长期作文训练的一种检验,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包含对实时社会动态的关注及反映。
  一、高考作文命题概述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势
  中国文化在全球各地不断渗入,对世界各个角落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革新也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如2016年的北京卷《老腔何以让人震撼》, 就聚焦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上。而且它不仅不局限于眼前的变化,还会从国际视角出发,再结合中国的形势来命题。它更多地要求考生关注国家形势的新变化,如2017年的《说纽带》。
  (二)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变化
  首先我们看一下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类型。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包含三大类:第一类是与生活相关的命题内容,如山东卷的《24小时共享书店》,江苏卷的《车来车往》等等;第二类是社会热点类命题,如全国卷Ⅰ的《中国关键词》,北京卷的《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等等;第三类是议论分析类,比如全国卷Ⅱ的《中华名句用用看》和浙江卷的《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从命题导向上看,与往年的主体思想大致相同,突出了高考作文的育人功能。如“中国关键词”这一标题,让考生将作文与中国产生联系,需要考生认清中国特色和在国际比较中的关系,在考场上挥洒自己的爱国热情。再看浙江卷的《人生要读三大本书》将人生这本无字之书与实际可以阅读的书相关联,让学生进行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认知的思考,升华了作文的内涵。
  然而,除了这些常年不变的特点和规律,高考作文也会与时俱进,会进行一些形式上的革新,如全国卷Ⅰ的《中国关键词》,要求根据材料写作: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以此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当然,表面看上去只是作文形式发生了变化,本质上仍然需要关注生活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并且仍然关注生活,以此来应对高考作文命题的万变。
  二、新变化下的作文训练设想
  (一)大语文观——结合政治历史一起看时代
  中学课程的设置是专业教师授课的需要,语文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和描述,也是对时代背景的纵深挖掘。因此,狭义的语文是一个独立的科目,广义的语文应该是结合政治历史,与其他相关联的信息相结合,去寻找更多有效的材料,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表述这个大时代。尤其在当下,时代的巨变更需要从政治历史中沉淀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理念和感受。
  例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的作文材料:“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的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年的高考考场上……”这就结合了过去到现在的时代背景,沉思历史和当下,通过今昔对比和社会进步来表述自己的感慨。
  (二)提高辩证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时代的巨变更需要深刻的辨析能力,所以在进行作文审题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第一,在阅读命题人所给出的材料内容时,要把握住命题人所要传达的意图。如全国卷Ⅰ的《中国关键词》,题目要求要呈现新时代的中国。因此应围绕题目所表达的主题进行筛选,哪些活动能代表现在中国的精神,并且是自己也体验过的,而不应该思维过于发散而导致没有中心主题。
  第二,辩证看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过去、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借助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文章会深刻许多。
  第三,把握住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再进行文章内容的构思,内容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表达,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新颖的主题和别人少言的内容作为文章主体内容。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做到有条不紊,不能杂乱无章。
  比如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命题为“预测生活”,这就需要考生进行辩证思维的分析思考,虽然题目很朴素,但是可以延伸的内容却很多。是否客观地取舍,能否有理有据地分析,就成为分数高低的分水岭。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非常需要有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采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去表达所想要展现的世界。
  (三)紧跟时代的积累
  我们应该认识到,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像数理化生一样展开题海战术就能达到一定效果的。教师在最初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先要使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理可依。教师平时可以指导学生多渠道进行素材收集。
  1.读书文摘的积累。指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进行摘抄,任何书籍中的一段引人深思的文字都可以引发思考,而这样的积累也有利于高考写作。例如江苏卷的“中华名句用用看”,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素材积累,拿到题目时只会束手无策或者只能写一些平淡無奇的内容。
  2.阅读实时新闻,关注国家发展。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天的报纸新闻进行阅读,关注社会变化,为写作积累素材。高考作文每年都会有与当下热点相关的命题,如全国卷卷Ⅰ的《中国关键词》,就需要考生了解当下的中国形势政策和中国所具有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时新闻和热点来关注当下的价值导向,例如越来越受重视的中国传统文化。
  3.交流积累的素材和周记随笔。教师可以在固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对阅读过的作品进行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还包括学生各自的课外扩展,可以介绍所读的书籍以及读后感,也可以将书籍进行传阅。每周让学生进行写随笔的锻炼,不限制固定的主题和思维模式,只要是学生的所感所悟都可以大胆地描写出来,关注“我”的生活,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在黑板报上不定期更新一些书摘文献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关注新鲜事物,关注新词汇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热点也随之变化。考生应该不断关注随着发展涌现出来的新词汇,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事件,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的关键词汇,都是考生需要关注的。
  例如近年来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是对国家发展目标的概括,是社会导向对人民大众的正确导向。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精神的缩影和象征,考生应当通过它们去看到更丰富的内在空间。
  (五)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
  对于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教师可以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来让学生组成句子,再通过句子产生联想去写成段落,最后可以通过段落进行前后文的展开,慢慢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构成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散思维展开思考,尽量做到符合逻辑,汇成一篇新颖别致的作文。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去发现新鲜事物和信息,尽量不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他人相重复。例如江苏卷的“车来车往”就是一个与我们生活相关,又需要从生活中去挖掘不同的写作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联想再结合实际生活来提升写作的创新能力。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是在稳定不变的主体思想上不断进行革新,考生要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写出新意和深意,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模仿再创作。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人一出生就是从模仿开始,模仿父母,模仿周围人说话,开始读书时会模仿同学、老师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和话语,或者是一些自己欣赏的行为方式。所以,写作也可以从模仿开始。例如进行诗词的写作模仿,诗词模仿也是学生写作风格的体现,每个学生欣赏的诗词体裁风格不同,体会不同,自己的创作也就会各有特点,再从中挖掘,有所感悟,带入到整体文章的写作当中去。
  另外,在日常的写作要求中,教师可以不限体裁,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我分析和联想,让他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写到最好。
  (六)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
  高中写作的训练,应当在中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升。要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尝试不同的形式,例如加入更多数量的关键词、更多生活中的元素,结合社会的变化去构成中国新图景,用辩证思维构想新未来。
  如山东卷的《24小时共享书店》,一般在24小时营业模式的店铺中我们可以遇到各色各样的人,如夜读的青年、流浪者、拾荒者等等,这都需要考生融入生活,再进行自身的感悟。“共享”一词由“共享单车”开始,体现中国人对物质资源的出路方式与态度,由此衍生出“共享雨伞”“共享空调”等一系列新生事物。那么,对已经出现的“无人机”,考生又可以融进“无人超市”“无人银行”等新事物去呈现当今的时代特色。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地对高考的命题形式进行研究,关注时代新事物,再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既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又能真正提高个人的思维品质,更能做一个不脱离时代的人。
  【参考文献】
  [1]唐惠忠.2017年高考作文觀察暨2018年备考指要[J].应用写作,2017(10):47-51.
  [2]张安.万紫千红定是春——谈高考作文训练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04):26.
  [3]王淑斌.培养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J].才智,2015(17):28.
  [4]孙博.浅谈中学作文练习[J].理论观察,2016(12):198-199.
其他文献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设计为例,从城市文化角度出发,对侗族文化作了解析,就城市总体设计进行了概述,指出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的内涵,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城市文化才能塑造不拘一格
结合后会朱家川4号大桥的具体情况,根据桥址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路线高度和施工因素,确定了适合该桥的桥型方案,简要介绍了该桥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设计要点,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众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本文将从高校教师培训体系,评定标准和职业认同感等三方面对目前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分析了影响高强混凝土试件强度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阐述了试件强度与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并对构件混凝土强度进行了评定,探讨了构件混凝土强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中专办公自动化教学现状,提出了在中专办公自动化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策略,希望可以有效促进中专办公自动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合运城绕城高速公路LA8合同段运三跨线桥施工实例,对后张法预制预应力箱梁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特别对箱梁安装工艺作了介绍,指出只有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艺,在质量、进度方面
活动课课程不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科类课程,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为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以学生为主
【摘 要】高校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意识形态宣传、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引导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的职责,其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提高工作绩效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本研究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知识培育体系与学生工作体系分割、辅导员权利与责任分割、辅导员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以及缺乏社会认可度等问题,并最终从社会氛围的营造、提升辅导员意识形态宣传的能力、建立健全辅导员保障机制以及辅导员培训机制等方
高校辅导员具备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为辅导员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现实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常出现职业倦怠,甚至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正常运转。基于主体间性理论
优化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但人们在分析教学过程时,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认知系统上,而另一个重要因素──情感因素,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交织而成,二者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和引导积极的情感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  一、学生的不同情感及形成因素  (一)学生的不同情感  学生对整个学校的学习活动、所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