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中学英语教学翻译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循环为说明对象,结合教学实践,从“入”与“出”的材料选择、方法采用和达到的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入”与“出”的循环在中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形神兼备 “输入” “输出”
一位著名的西方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翻译本质上是“通过信号A的传递向信号B的生成,以实现信号A的语用意图的瞬间转化”,通俗地说,教师说出一个外语词,学生能够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教师给出一个句子,学生马上译成母语;学生有能力逐句分段读连贯的外语课文,再逐字逐句翻译过来。“译”具有直接性,它贯穿并迅速隐藏于听、说、读、写之中,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应做好“信号A”输入与“信号B”输出的转化与结合。“输入”与“输出”强调一个循环的问题,从“输入”到“输出”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循环是关键。
一、“入”的材料选择
教师在给学生翻译材料的时候,学生就得到了需要输入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不是随意选择、随便摘抄的,据笔者发现具备以下特点的“信号A”在翻译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信号A”具备语境性。“无语境则无文本”,教师在给学生翻译时,要依赖于语境。例如英语中的“hot”作为形容词时常具有的词义有“热的;激烈的;强烈;新鲜的(指狩猎时野兽的气味)”,必须借助语境来确定意思。理解原文必须紧扣语境,反复琢磨,准确达意传神。例如:“Boys are boys”的字面意义为“男孩子是男孩子。”此话如果说在男孩子做了女孩子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时,它就是对男孩子的表扬,应译为“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但是,如果此话在对男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无可奈何时,又成了对男孩子的批评,应译为:“男孩子就是捣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语境来确定词义的重要性。对语篇的翻译必须依赖其语境使其对“信号A”以正确的解码和编码。
2.“信号A”具备信息性。信息性指语篇能够“给接受者传达新的或意想不到的东西”。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适应调节,令译文中的信息性维护在合理水平。请看下面的译例:A great- grandmother of mine,who was a friend of Gibbon,lived to the ago of ninety- tow,and to her last day remained a terror to all her descendants.“我一位曾祖母,和吉本是朋友,活了九十二岁,她直到临终都使孙儿望而生畏”。一般的英国学生都知道,Gibbon是英国的历史学家,但中国学生知道的恐怕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对Gibbon这一名人做信息的组合,给学生翻译清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句的内容。
3.“信号A”具备幽默性。英语中比较幽默的语篇或对话,能让学生从单词的巧妙表达中去感受英语的趣味性,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借此来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Bright red costumes,with hat,shoes,and stockings to match,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yawn in the street in cas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ast a letter.
这则幽默的关键在于理解它的背景知识,这就和“信号A”具备语境性相结合了。只要教师讲解了相关“风土人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通过译文会心地笑出来。“春天,女人们一窝蜂地穿着鲜红的服装,加上脚上的鞋子,长筒袜,配上大檐帽,这些漂亮的女人们可要多加小心,勿在路上打哈欠,免得近视眼的人将信件投进去”。
二、“出”的方法采用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些知识即使没有接触过,而一旦接触,他们就往往会从有关的经验出发,做出某种合乎逻辑的反应,这就是翻译教学中的“出”,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技能翻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并通过与正确译文对比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翻译技巧,从而提高翻译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设计各种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方法和技能。
2.依托母语。学生能否理解和翻译英语课文,其前提条件是能否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语法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要依靠母语,既把翻译当成教学手段,又当做教学目的。母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学生把英语课文确切地译成母语时,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英语课文,无论讲解语法、语音,还是讲解词汇和分析课文中语言现象都用母语。在分析课文进行切合原意的翻译,以期培养学生理解和翻译课文的能力。
3.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教学创设成同声翻译的情境,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完毕后,在学生进行操练时,可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同声翻译操练。即教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或者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同时让几个学生口头说出翻译,让全班都能听到或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译能力。
三、“入”与“出”循环的效果
翻译好英语的关键是弄懂和内化英语的句子结构,而掌握了翻译中的“入”与“出”是通向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输入”与“输出”的循环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英语教学起作用。
1.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学生在学习中,分析正确,才有可能应用正确。“入”与“出”的循环过程,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英语,当然也包括汉语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翻译课文,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词,就必须查阅词典,并对一些词义、近义词进行比较、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疑会接触大量的词汇,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加深对词汇的正确理解。
2.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深思熟虑,通过对母语英语间的对比分析,学生对语言的内部结构、语言的表达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语形和语义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对语言表达方式从初级应用发展到理性认识。这种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内涵。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所学课文中会接触到各个方面的知识,要翻译准确,学生就要对课文所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科学技术、人名、地名等知识有所了解,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进行查寻,而这个查寻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扩大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提高文化素质的过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和训练翻译这一技能。只有遵循中学英语的教学原则,恰当地将翻译中的“入”与“出”循环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机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做到形神兼备地翻译英语。
参考文献:
[1]陈莹.中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翻译与思维训练,2002.
[2]刘明东.中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2001.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形神兼备 “输入” “输出”
一位著名的西方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翻译本质上是“通过信号A的传递向信号B的生成,以实现信号A的语用意图的瞬间转化”,通俗地说,教师说出一个外语词,学生能够马上译成相应的母语词;教师给出一个句子,学生马上译成母语;学生有能力逐句分段读连贯的外语课文,再逐字逐句翻译过来。“译”具有直接性,它贯穿并迅速隐藏于听、说、读、写之中,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应做好“信号A”输入与“信号B”输出的转化与结合。“输入”与“输出”强调一个循环的问题,从“输入”到“输出”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循环是关键。
一、“入”的材料选择
教师在给学生翻译材料的时候,学生就得到了需要输入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不是随意选择、随便摘抄的,据笔者发现具备以下特点的“信号A”在翻译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信号A”具备语境性。“无语境则无文本”,教师在给学生翻译时,要依赖于语境。例如英语中的“hot”作为形容词时常具有的词义有“热的;激烈的;强烈;新鲜的(指狩猎时野兽的气味)”,必须借助语境来确定意思。理解原文必须紧扣语境,反复琢磨,准确达意传神。例如:“Boys are boys”的字面意义为“男孩子是男孩子。”此话如果说在男孩子做了女孩子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时,它就是对男孩子的表扬,应译为“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样。”但是,如果此话在对男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无可奈何时,又成了对男孩子的批评,应译为:“男孩子就是捣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语境来确定词义的重要性。对语篇的翻译必须依赖其语境使其对“信号A”以正确的解码和编码。
2.“信号A”具备信息性。信息性指语篇能够“给接受者传达新的或意想不到的东西”。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适应调节,令译文中的信息性维护在合理水平。请看下面的译例:A great- grandmother of mine,who was a friend of Gibbon,lived to the ago of ninety- tow,and to her last day remained a terror to all her descendants.“我一位曾祖母,和吉本是朋友,活了九十二岁,她直到临终都使孙儿望而生畏”。一般的英国学生都知道,Gibbon是英国的历史学家,但中国学生知道的恐怕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对Gibbon这一名人做信息的组合,给学生翻译清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此句的内容。
3.“信号A”具备幽默性。英语中比较幽默的语篇或对话,能让学生从单词的巧妙表达中去感受英语的趣味性,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借此来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Bright red costumes,with hat,shoes,and stockings to match,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yawn in the street in cas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ast a letter.
这则幽默的关键在于理解它的背景知识,这就和“信号A”具备语境性相结合了。只要教师讲解了相关“风土人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通过译文会心地笑出来。“春天,女人们一窝蜂地穿着鲜红的服装,加上脚上的鞋子,长筒袜,配上大檐帽,这些漂亮的女人们可要多加小心,勿在路上打哈欠,免得近视眼的人将信件投进去”。
二、“出”的方法采用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些知识即使没有接触过,而一旦接触,他们就往往会从有关的经验出发,做出某种合乎逻辑的反应,这就是翻译教学中的“出”,老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技能翻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并通过与正确译文对比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翻译技巧,从而提高翻译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事先设计各种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方法和技能。
2.依托母语。学生能否理解和翻译英语课文,其前提条件是能否正确理解课文中的语法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要依靠母语,既把翻译当成教学手段,又当做教学目的。母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学生把英语课文确切地译成母语时,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英语课文,无论讲解语法、语音,还是讲解词汇和分析课文中语言现象都用母语。在分析课文进行切合原意的翻译,以期培养学生理解和翻译课文的能力。
3.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教学创设成同声翻译的情境,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完毕后,在学生进行操练时,可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同声翻译操练。即教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或者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同时让几个学生口头说出翻译,让全班都能听到或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译能力。
三、“入”与“出”循环的效果
翻译好英语的关键是弄懂和内化英语的句子结构,而掌握了翻译中的“入”与“出”是通向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输入”与“输出”的循环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英语教学起作用。
1.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学生在学习中,分析正确,才有可能应用正确。“入”与“出”的循环过程,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英语,当然也包括汉语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翻译课文,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词,就必须查阅词典,并对一些词义、近义词进行比较、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疑会接触大量的词汇,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加深对词汇的正确理解。
2.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深思熟虑,通过对母语英语间的对比分析,学生对语言的内部结构、语言的表达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语形和语义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对语言表达方式从初级应用发展到理性认识。这种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内涵。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所学课文中会接触到各个方面的知识,要翻译准确,学生就要对课文所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科学技术、人名、地名等知识有所了解,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进行查寻,而这个查寻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扩大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提高文化素质的过程。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和训练翻译这一技能。只有遵循中学英语的教学原则,恰当地将翻译中的“入”与“出”循环运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机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做到形神兼备地翻译英语。
参考文献:
[1]陈莹.中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翻译与思维训练,2002.
[2]刘明东.中学外语教学与研究[J].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