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渗透途径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这一特殊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但是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却成了无人的程序性劳动.教师面对权威的教材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学生则成了被动吸收的机器。所以国家和地方将课程权力适当让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因此,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更趋于灵活。
  一、学习方法诠释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可以把学习方法组成一个体系。学习方法是分层次的,可以从宏观上将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它从最高层次上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第二,各科运用的普通学习方法,带有规律性的普通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学思结合、手脑并用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
  1.语文课堂一般的学习方法。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说,备课、上课、活动、批改、辅导。每一项后面,都有一个系列。”只有语文教师自身熟悉、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当然,还有一些学习方法是教育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且这样的方法多种多样。
  (1)大教育家孔子的学习方法。大教育家孔子的学习方法一直被后世使用和传承,他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教和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通过这句话诠释了学与思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只一味地接受而不咀嚼思考,那么这种未经消化的知识会使他们迷惑而无所得;另一方面,学生只一味空想而又不去看书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有时甚至会走火人魔,想到偏路上去。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把学和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获取真知。
  (2)在课堂进行“联系法”教学。新课改实施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课堂教学要跟学生的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把课内知识扩展到生活中去,学生就会有很多话题。
  (3)积极自选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从“读一读”“演一演”“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中,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学法,加强对文本内容的学习理解。让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中进行细细品味,然后让学生对所选学法进行充分展示,通过师生评价,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这种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很适用,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知识,还乐在其中。
  2.语文课堂中能够得到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种类很多,但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得到的学习方法却是有限的。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基本条件,一个人只要对某事感兴趣,就会兴趣盎然地去做,并且会做得很优秀。
  (2)鼓励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途径。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渗透途径
  了解了语文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方法的渗透途径更为重要。
  1.要让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教师指导归纳,最终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前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对问题的设计,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虽然在讲解环节里有些老师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是让学生在教师控制的空间内学习,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路。
  2.教师备课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备课要“三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要想切实提高课堂实效,这种思想确实重要。
  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适合不同学生及不同课堂氛围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更好地去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语文课堂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享受精神的洗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使学生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阅读小组的划分  每学期,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作文能力不强、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惧怕作文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他们以引导,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弃作文、甚至厌弃学习语文的心理。那么该如何给他们正确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说白了,也就是把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用文字清楚地表述出来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中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特别是初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很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汉语的规范书写被忽视,乱写乱画、潦草、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学生的书写确实令人担忧。  一、写字教学的现状  学生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
期刊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提示”一
期刊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  提问随意化: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的性不强,对朗读的认识不足;朗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缺乏正確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  朗读是把
期刊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学生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为媒介,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有时学生的探究并不能如课前预设的那样完整全面,那样准确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机智的衔接过渡。  在教学《幽径悲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被毁之前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根据提出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努力地寻找着那些符合要求的句子。徘徊在课堂
期刊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基础薄弱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受同学歧视,家长的讽刺,老师的指责、批评成了家常便饭,时间长了,表面上变得麻木,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很痛苦。他们对赞美的渴望如同久旱的禾苗盼甘露,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赞美”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我班金达同学,入学时学习成绩很差,习惯很不好,语文基础
期刊
一套普通的两居室,被温馨的话所环绕,到处都洋溢着温暖,这就是我家。女儿已经上中学了,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家庭经济并不是很优裕,但我们一家三口有团结的心,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我们全家人能携手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播下幸福的种子,放长目光面对将来。  2012年1月27日即大年初五的中午,大家还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一场厄运此时正悄无声息的降临到我们全家人身上,中午12点多我们一家三口从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确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明教学目标,钻研《新课程》和教材,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能力和水平,确立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兼顾教材具体要求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有六个单元,内容有关爱、民俗、大自然等方面,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