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互联网、手机为中心的新媒体使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任何人可以随时获取和传递信息,控制信息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这对政府的危机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宣传思想战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加强和改进对热点问题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努力消除和化解不和谐因素,疏导公众情绪,引导社会舆论。
一、新媒体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挑战
(一)危机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数字化技术衍生出来的博客、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形态,则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信息从传者到受者,通过手机和网络实现了瞬时传播。同时,新媒体的超文本和超链接,还实现了不同信息形式在文字、声音和图像之间相互转换,使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完整。
(二)监控越来越难。“把关人”理论基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以传者为起点和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传媒组织决定着大众所接受的新闻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掌控着整个传播过程。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作用被弱化:传播主体的准入资格较之传统媒体更低,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传播,而且网络把关人很难从技术上做到实时监控。“把关人”缺位,对网络言论缺乏严格审查,使得谣言常常混珠于网络言论被广泛传播。这也加大了其对危机信息传播监控的难度。
(三)公众成为舆论引导者。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主体是媒体。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话语权和发布权下放,受众也具备了自我议程设置的能力。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在网络社区随时发布自己的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以此引发甚至引导网民的关注和讨论。而且,伴随着受众自我议程设置能力的实现,政府的议程设置能力被削弱,对于同样一个议题,他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传播力度,才能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政府要想引导舆论,变得越来越难。
二、提高政府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在加强政府网站、主流大众传播媒介及其网站的建设、抢占舆论主阵地的基础上,主动允许公民合理的批评建议,并及时改正。要善于利用各种传媒平台充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通过及时抒发隐藏在群众的不满和怨气,把矛盾和冲击控制在可控的范围或者起始状态。
政府组织的各级官员要在以民为本、科学执政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网络给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带来的深刻影响,解放思想,敢于接受不同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和环境。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人民充分的说话空间,并保障人民说了不白说。有三种声音要特别给予关注:首先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包括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的农民工等,要不定期设置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栏目,让他们围绕一些话题畅所欲言;二是少数不同意见人的声音。一个社会必须关注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少数人的意见,因为某种特殊的思想和意见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检验才被证明是正确的;三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声音。因为职业不同、经历各异、知识水平不等,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各有千秋,许多意见和建议超越平常,富有创意。
《国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如何在保证政权和国家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言路,是考验当代政治家和地方党政领导在新环境下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重要指标。一味的堵,一味的沉默和回避,都不能适应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中国社会面临巨大转型期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的今天,反而会造成失去群众基础,导致群众和干部两张皮离心离德的局面,让事情变得更糟,疏才是一种积极态度。
(二)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管理,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尽相同。政府要在正面引导大众传媒的基础上,对网络要实行必要的监管,倡导网络文明,促进网络民主和谐健康发展。对一些在网络中肆意泛滥的恶意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乃至危害公众和社会利益、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和观点,必須立场鲜明地坚决反击。
在我国,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政府在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控时,一要加强透明政府透明执政的水平,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正视并真正满足公众参与民主行政的愿望和需求,高度重视民意,而非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搞一些从不打开的“书记信箱”“市长信箱”之类没有实质内容的摆设、装点门面的事情;广泛吸收公民参与纳入决策全过程,为公众实现民主决策和当家作主提供途径,通过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二是从制度上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把关人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政府和媒体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惩罚机制,对制造假新闻、散播谣言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用法律武器予以严惩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尽量消除或弱化负面信息,优化舆论环境;三是完善政府新闻危机应急预案,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制度,统一发布口径,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
(三)疏堵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干部队伍中,亟待改进和提高这种民主意识和科学利用传媒的意识,这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是一种可以改变政治生态的力量,必须建立起适应网络传播时代的包括媒体观、民主观、网络时代群众观等诸多新观念新思维。一味的疏和一味得堵,都不是网络时代舆论引导可取的方式。在网络世界的堵和疏之间,既要保证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不能让网络万马齐喑,又不能让网络成为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经济混乱的策源地和温床,避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两个极端。
一、新媒体对政府危机管理的挑战
(一)危机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数字化技术衍生出来的博客、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形态,则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信息从传者到受者,通过手机和网络实现了瞬时传播。同时,新媒体的超文本和超链接,还实现了不同信息形式在文字、声音和图像之间相互转换,使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完整。
(二)监控越来越难。“把关人”理论基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以传者为起点和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传媒组织决定着大众所接受的新闻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掌控着整个传播过程。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作用被弱化:传播主体的准入资格较之传统媒体更低,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传播,而且网络把关人很难从技术上做到实时监控。“把关人”缺位,对网络言论缺乏严格审查,使得谣言常常混珠于网络言论被广泛传播。这也加大了其对危机信息传播监控的难度。
(三)公众成为舆论引导者。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主体是媒体。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话语权和发布权下放,受众也具备了自我议程设置的能力。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在网络社区随时发布自己的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以此引发甚至引导网民的关注和讨论。而且,伴随着受众自我议程设置能力的实现,政府的议程设置能力被削弱,对于同样一个议题,他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传播力度,才能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政府要想引导舆论,变得越来越难。
二、提高政府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在加强政府网站、主流大众传播媒介及其网站的建设、抢占舆论主阵地的基础上,主动允许公民合理的批评建议,并及时改正。要善于利用各种传媒平台充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通过及时抒发隐藏在群众的不满和怨气,把矛盾和冲击控制在可控的范围或者起始状态。
政府组织的各级官员要在以民为本、科学执政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网络给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带来的深刻影响,解放思想,敢于接受不同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和环境。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人民充分的说话空间,并保障人民说了不白说。有三种声音要特别给予关注:首先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包括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的农民工等,要不定期设置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栏目,让他们围绕一些话题畅所欲言;二是少数不同意见人的声音。一个社会必须关注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少数人的意见,因为某种特殊的思想和意见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检验才被证明是正确的;三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声音。因为职业不同、经历各异、知识水平不等,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各有千秋,许多意见和建议超越平常,富有创意。
《国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如何在保证政权和国家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言路,是考验当代政治家和地方党政领导在新环境下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重要指标。一味的堵,一味的沉默和回避,都不能适应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中国社会面临巨大转型期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的今天,反而会造成失去群众基础,导致群众和干部两张皮离心离德的局面,让事情变得更糟,疏才是一种积极态度。
(二)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非常重视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管理,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尽相同。政府要在正面引导大众传媒的基础上,对网络要实行必要的监管,倡导网络文明,促进网络民主和谐健康发展。对一些在网络中肆意泛滥的恶意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乃至危害公众和社会利益、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和观点,必須立场鲜明地坚决反击。
在我国,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政府在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控时,一要加强透明政府透明执政的水平,推进电子政府建设。正视并真正满足公众参与民主行政的愿望和需求,高度重视民意,而非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搞一些从不打开的“书记信箱”“市长信箱”之类没有实质内容的摆设、装点门面的事情;广泛吸收公民参与纳入决策全过程,为公众实现民主决策和当家作主提供途径,通过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二是从制度上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把关人的责任意识。主要包括政府和媒体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惩罚机制,对制造假新闻、散播谣言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用法律武器予以严惩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尽量消除或弱化负面信息,优化舆论环境;三是完善政府新闻危机应急预案,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制度,统一发布口径,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
(三)疏堵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干部队伍中,亟待改进和提高这种民主意识和科学利用传媒的意识,这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是一种可以改变政治生态的力量,必须建立起适应网络传播时代的包括媒体观、民主观、网络时代群众观等诸多新观念新思维。一味的疏和一味得堵,都不是网络时代舆论引导可取的方式。在网络世界的堵和疏之间,既要保证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不能让网络万马齐喑,又不能让网络成为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经济混乱的策源地和温床,避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