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7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证实了我国正在改建废旧航母“瓦良格号”,用于科研和训练。而在网络上,盛传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将于“八一”建军节下水的信息。在大连港,正在改装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左侧,银灰色的船体,周身完整,似乎没有什么再需要修补的地方,甲板上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并不多,好像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
7月23日上午8点,记者乘坐的火车停靠在大连火车站。一下车,就碰上从天而降的倾盆大雨,幸亏,之前做了准备,要不这会儿就抓瞎了。通过网上一些军事发烧友提供的线索了解到,位于疏港路的宜家家居是距离港口最近的制高点,被网友称作观看航母的“圣地”。记者决定直奔宜家。
周末,坐落于大连香炉礁物流区的宜家家居人潮涌动,顾客中大多是年轻面孔,情侣们相伴挑选家居用品,但是,在这些顾客中还掺杂着头戴迷彩帽,肩背照相机的“神秘顾客”。
这些“神秘顾客”目的地只有一个地方——三层卧具区,因为通过这里的窗户能够看到大连港里的改装航空母舰——“瓦良格号”。
到了宜家卧具区,在一处未贴有玻璃贴的窗户前,已有四五个人围在窗口,有的用高倍望远镜眺望,有的用数码相机拍照。透过玻璃,记者终于看到心往已久的“瓦良格号”。
此时,天公作美,窗外的雨已经完全停了下来,远处的“瓦良格号”静静地停泊在大连港的最外侧码头,舰体已经涂上了海军标准色。在外围并没有实施特别的戒备措施,市民、游客或军事爱好者都能在港口附近的高楼上观看。
此时,航母甲板上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并不多,好像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根据资料显示,“瓦良格号”船身长304米,宽70.5米,甲板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远远看去,犹如一座水中的城堡。
一艘舷号为“88”的白色舰船停靠在“瓦良格号”前面,有网友披露,“88号”是一艘保障舰,是在7月3日停靠在“瓦良格号”前面的。根据记者目测和船身布局,“88号”排水量大约为两万吨。“88号”从外观上看不到武器系统,更像一艘巨型邮轮,有可以供人居住生活的船舱。据证实,“88号”是为航母配套的保障舰,这或许标志着“瓦良格号”下水正式进入倒计时。
隔着玻璃观看,毕竟不过瘾。记者发现,宜家的所有安全通道,都是露天的楼梯。登上这些楼梯上到顶层,应该会更好地看到“瓦良格号”。
爬上宜家的外侧露台,这里看航母要比在里面宽阔很多。虽然,海上已经有了一层雾,但瓦良格的庞大身影,清晰可见。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航母的完整左侧,银灰色的船体,周身完整,似乎没有什么再需要修补的地方。根据目测,宜家的外面露台与“瓦良格号”的直线距离超过2000米。会不会有更好的观测地点呢?为了不虚此行,记者准备尝试寻找更佳的拍摄点。
废弃小楼是最近拍摄点
顺着一条沿海公路,步步地逼近“瓦良格号”。一路上,都是各类的船厂,船厂里有码头,但记者试着进了几家船厂都被拒绝。
沿着这条路继续走,突然发现在香炉礁附近的加油站,有一个配有露天阶梯的已经废弃不用的小二层楼。这里看到的航母,同宜家角度相同,但距离只有不到1000米。
就在记者准备上楼观看时,一辆吉普停了过来。车上下来了四五个人,走上了小楼的楼梯。看来是“同道中人”。
“这里是允许拍照的最佳地点。”一位当地人说道,她就是陪着外地来的朋友来看航母的。
从这儿看去,“瓦良格号”完全呈现在眼前。船上的工人在做简单的搬运工作。航母把两侧的救生艇降落到了水面。“瓦良格号”船身正进行排水,记者猜测可能正在小规模地试验航母的发动机。
令人异常兴奋的是,在“瓦良格号”的船身处,可以明显看到很多道垂直分布的消磁线圈。这些消磁线圈是为了提高航母的磁性防护能力,防御水中磁性武器(如磁性感应水雷)的攻击和被磁探测仪器发现,保障舰艇航行安全。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艘航母随时可以下水。
记者同时观察到,“瓦良格号”的雷达系统安装已经接近尾声。除了雷达系统,记者还发现,“瓦良格号”已安装的两个主要武器系统,在左右两舷各装有两套FL-3000N和两套730近防炮。这些武器系统的安装,将会为“瓦良格号”提供充分的近程防空火力,这说明了其改装的思路是按照一切从实战出发,使其成为一艘能够出海作战的舰艇。
此时可以看到,航母舰桥完整,已经不像原来网上传的照片还留有脚手架。只有吊车在舰桥顶工作,运送一些东西。舰桥是全封闭式的,取消了舷窗,据说是为了适应炎热的南海海域。在甲板上起飞用的挡焰板已经竖立起来,因为在舰载机起飞的时候,战机的尾喷口喷射出强劲的尾焰和气流,航母甲板上空间狭窄,挡焰板可以起到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和保护停放舰载机的作用。由此推测,瓦良格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据相关人士表示,原定7月1日下水的瓦良格由于零部件待修复问题,延迟一个月。以此状况来看,8月下水应该不成问题。
超级油轮挡住航母真身
走到大连船舶重工业集团的大门前,这里就是停“瓦良格号”的地方。门口虽然只有保安,但管理严格,进出的车辆和人群都要检查。从这里进入,不太可能。
这时,记者看到了停在门口的三轮,便问道,这个船厂有没有哪个地方,能让人进去,给里面的工人送吃的、穿的。司机说道:“走小门港啊,大家都走那儿!”
司机带记者来到了所谓“小门港”的地方。这里人员来去众多,看样子都是船厂里的工人和家属。门口很小,一个保安,管理松散。快步进入,没有阻拦。
通过正门到小门的这段距离,记者清楚地看到这个船厂,但离航母的距离应该是更远了。
沿着大方向,寻找航母。一路上是三三两两的工人和巨大无比的车间。此时,正值中午12点,工人都去吃午饭了,没有多少人。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最关键的位置,停泊“瓦良格号”的码头。这里设置了一个电动门,武警守卫,周边停满了海军的车辆。这个地方是肯定进不去的,只能往航母船尾的方向迂回。
这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红色船体。记者认定,这就是“瓦良格号”,并断定它是向外的那面涂了漆,里侧没涂漆,如果根据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工程进度推断,距离下水,应该还远。
小心翼翼地继续往船尾走去,记者突然发现了一个船尾,出现在了巨大红色船体的后面。原来,这个巨大的船体遮挡了“瓦良格号”。这使人想起了,在二战中被美军击沉的日本“大和号”战列舰。当时,为了保守“大和号”建造的秘密,造船厂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让人无法观看。看来,“瓦良格号”前的这艘大红船的功能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观察,记者发现,这是一艘命名为“中海繁华”,编号为OC3000-1的超级油轮。这种载重16万吨以上的庞然大物,挡着航母,轻而易举。
7月23日上午8点,记者乘坐的火车停靠在大连火车站。一下车,就碰上从天而降的倾盆大雨,幸亏,之前做了准备,要不这会儿就抓瞎了。通过网上一些军事发烧友提供的线索了解到,位于疏港路的宜家家居是距离港口最近的制高点,被网友称作观看航母的“圣地”。记者决定直奔宜家。
周末,坐落于大连香炉礁物流区的宜家家居人潮涌动,顾客中大多是年轻面孔,情侣们相伴挑选家居用品,但是,在这些顾客中还掺杂着头戴迷彩帽,肩背照相机的“神秘顾客”。
这些“神秘顾客”目的地只有一个地方——三层卧具区,因为通过这里的窗户能够看到大连港里的改装航空母舰——“瓦良格号”。
到了宜家卧具区,在一处未贴有玻璃贴的窗户前,已有四五个人围在窗口,有的用高倍望远镜眺望,有的用数码相机拍照。透过玻璃,记者终于看到心往已久的“瓦良格号”。
此时,天公作美,窗外的雨已经完全停了下来,远处的“瓦良格号”静静地停泊在大连港的最外侧码头,舰体已经涂上了海军标准色。在外围并没有实施特别的戒备措施,市民、游客或军事爱好者都能在港口附近的高楼上观看。
此时,航母甲板上穿着橘红色工作服的工人并不多,好像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根据资料显示,“瓦良格号”船身长304米,宽70.5米,甲板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远远看去,犹如一座水中的城堡。
一艘舷号为“88”的白色舰船停靠在“瓦良格号”前面,有网友披露,“88号”是一艘保障舰,是在7月3日停靠在“瓦良格号”前面的。根据记者目测和船身布局,“88号”排水量大约为两万吨。“88号”从外观上看不到武器系统,更像一艘巨型邮轮,有可以供人居住生活的船舱。据证实,“88号”是为航母配套的保障舰,这或许标志着“瓦良格号”下水正式进入倒计时。
隔着玻璃观看,毕竟不过瘾。记者发现,宜家的所有安全通道,都是露天的楼梯。登上这些楼梯上到顶层,应该会更好地看到“瓦良格号”。
爬上宜家的外侧露台,这里看航母要比在里面宽阔很多。虽然,海上已经有了一层雾,但瓦良格的庞大身影,清晰可见。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航母的完整左侧,银灰色的船体,周身完整,似乎没有什么再需要修补的地方。根据目测,宜家的外面露台与“瓦良格号”的直线距离超过2000米。会不会有更好的观测地点呢?为了不虚此行,记者准备尝试寻找更佳的拍摄点。
废弃小楼是最近拍摄点
顺着一条沿海公路,步步地逼近“瓦良格号”。一路上,都是各类的船厂,船厂里有码头,但记者试着进了几家船厂都被拒绝。
沿着这条路继续走,突然发现在香炉礁附近的加油站,有一个配有露天阶梯的已经废弃不用的小二层楼。这里看到的航母,同宜家角度相同,但距离只有不到1000米。
就在记者准备上楼观看时,一辆吉普停了过来。车上下来了四五个人,走上了小楼的楼梯。看来是“同道中人”。
“这里是允许拍照的最佳地点。”一位当地人说道,她就是陪着外地来的朋友来看航母的。
从这儿看去,“瓦良格号”完全呈现在眼前。船上的工人在做简单的搬运工作。航母把两侧的救生艇降落到了水面。“瓦良格号”船身正进行排水,记者猜测可能正在小规模地试验航母的发动机。
令人异常兴奋的是,在“瓦良格号”的船身处,可以明显看到很多道垂直分布的消磁线圈。这些消磁线圈是为了提高航母的磁性防护能力,防御水中磁性武器(如磁性感应水雷)的攻击和被磁探测仪器发现,保障舰艇航行安全。从这点可以看出,中国第一艘航母随时可以下水。
记者同时观察到,“瓦良格号”的雷达系统安装已经接近尾声。除了雷达系统,记者还发现,“瓦良格号”已安装的两个主要武器系统,在左右两舷各装有两套FL-3000N和两套730近防炮。这些武器系统的安装,将会为“瓦良格号”提供充分的近程防空火力,这说明了其改装的思路是按照一切从实战出发,使其成为一艘能够出海作战的舰艇。
此时可以看到,航母舰桥完整,已经不像原来网上传的照片还留有脚手架。只有吊车在舰桥顶工作,运送一些东西。舰桥是全封闭式的,取消了舷窗,据说是为了适应炎热的南海海域。在甲板上起飞用的挡焰板已经竖立起来,因为在舰载机起飞的时候,战机的尾喷口喷射出强劲的尾焰和气流,航母甲板上空间狭窄,挡焰板可以起到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和保护停放舰载机的作用。由此推测,瓦良格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据相关人士表示,原定7月1日下水的瓦良格由于零部件待修复问题,延迟一个月。以此状况来看,8月下水应该不成问题。
超级油轮挡住航母真身
走到大连船舶重工业集团的大门前,这里就是停“瓦良格号”的地方。门口虽然只有保安,但管理严格,进出的车辆和人群都要检查。从这里进入,不太可能。
这时,记者看到了停在门口的三轮,便问道,这个船厂有没有哪个地方,能让人进去,给里面的工人送吃的、穿的。司机说道:“走小门港啊,大家都走那儿!”
司机带记者来到了所谓“小门港”的地方。这里人员来去众多,看样子都是船厂里的工人和家属。门口很小,一个保安,管理松散。快步进入,没有阻拦。
通过正门到小门的这段距离,记者清楚地看到这个船厂,但离航母的距离应该是更远了。
沿着大方向,寻找航母。一路上是三三两两的工人和巨大无比的车间。此时,正值中午12点,工人都去吃午饭了,没有多少人。
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最关键的位置,停泊“瓦良格号”的码头。这里设置了一个电动门,武警守卫,周边停满了海军的车辆。这个地方是肯定进不去的,只能往航母船尾的方向迂回。
这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红色船体。记者认定,这就是“瓦良格号”,并断定它是向外的那面涂了漆,里侧没涂漆,如果根据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工程进度推断,距离下水,应该还远。
小心翼翼地继续往船尾走去,记者突然发现了一个船尾,出现在了巨大红色船体的后面。原来,这个巨大的船体遮挡了“瓦良格号”。这使人想起了,在二战中被美军击沉的日本“大和号”战列舰。当时,为了保守“大和号”建造的秘密,造船厂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让人无法观看。看来,“瓦良格号”前的这艘大红船的功能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观察,记者发现,这是一艘命名为“中海繁华”,编号为OC3000-1的超级油轮。这种载重16万吨以上的庞然大物,挡着航母,轻而易举。